現代社會經濟收入不斷增長,人們的飲食習慣更趨向于高熱卡的各種肉類、禽類、魚類和豐富的植物油,富含各種各樣糖類的甜食、甜飲料、奶茶、點心在享受美食的同時非但胃被撐大了,超重、肥胖的人群越來越多,據統計我國18歲及以上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別為30.1%和11.9%。由于肥胖和缺乏運動代謝綜合癥越來越多: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越來越年青化,由此產生的心腦血管疾病年年在增長。2018年統計我國心血管疾病患者超過2.9億,已成了高于癌癥的第一死亡原因。這主要根源是吃出來的!
令人咂驚的是目前我國高血壓患者有2.45億。高脂血癥:高甘油三酯(TG)血癥的患病率13.1%,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血癥的患病率33.9%。高膽固醇血癥達11.4%,近1.5億,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發病率相似。糖尿病患者有1.14億。于是動脈粥樣硬化和斑塊發生率越來越高,心血管和腦血管疾病事件節節攀升。
人群中有這種不適、那種不適的人很多,尤其人們對心臟病可能帶來的猝死萬分恐懼,因此只要胸前區稍有不適感如鈍痛、隱痛、刺痛、胸悶往往會擔心是否有冠心病產出心絞痛,發展下去是否會心肌梗塞等等都來了。于是會就診于心血管醫生。
問題是只要你敍述胸悶、胸痛的患者或主訴心臟不適就會被“請去”做CT冠脈造影。連病史、癥狀都不詳細問清就去做,我還真遇見過胸悶主訴的患者同時開一個冠脈造影、一個肺CT檢查排除肺梗塞、還開了一個胸部CT檢查排除主動脈夾層,人家為你考慮得那么“仔細、負責”,你又什么都不懂能不聽嗎?我很奇怪一個心血管醫生為什么會這么做?
現在CT冠脈造影是越做越越多,而陽性率卻越來越低它是不爭的事實。但它是有創傷性的檢查:射線相當幾百次X胸片吃的放射線,加上造影劑對腎臟的損傷,尤其是有隱性腎功能衰竭肌酐尚處代射期,即還在正常范圍內的腎損患者,等于火上加了把油!
在考慮做冠脈造影之前醫生必須做下列幾項工作:
病史:早發的心血管事件家族史,抽煙數量和年份,有無高血壓病史、高脂血癥史、糖尿病史,病史多少年?平時控制得如何等。
臨床表現:有沒有典型的勞累后基本必發作的胸骨中下1/3處的劇烈、撕裂樣、絞窄樣的疼痛,有時向咽喉、左肩臂放射?或有無近期來反復出現難以忍受的胸悶氣不夠用的癥狀?或含服硝酸甘油片可以迅速緩解。
有病史中一項或多項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醫生應考慮冠心病心絞痛的可能性。或為了證實或為排除冠心病才考慮做相應可以證實心肌缺血的檢查,如心電圖、24小時動態心電圖、平板運動試驗、心臟超聲等,若高度懷疑有冠心病的患者應考慮做CT或血管冠脈造影。
作為患者你不懂專業,你珍惜健康和生命是本能,其實真患上了冠心病只能被動服藥或手術治療了。所以我始始終強調應該預防肥胖、戒煙、高血壓、高血糖、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達標,沒病防病是每一個讀者最重要的主動手段,從改變不良的生活模式開始做起。不生病你就是“王”!真的有了三高必須給予高度重視,對血壓、LDL、血糖、戒煙、減肥全方位達標,把冠心病?殺在搖籃里!
有些做了冠狀動脈造影連僅有些斑塊,或有輕度狹窄也不必過分緊張,因為70%的斑塊破裂發生在狹窄超過75%以上的血管處。即使有輕度狹窄或少數斑塊也可能與你有三高中的某一至二項長期沒認真控制好,也可能與長期抽煙或年齡大了血管內膜老化受損后脂質侵入和吞噬細胞聚集有關,如果冠脈造影顯示斑塊密度高、不均質、有片狀或面積較大鈣化鈣化一般已由以脂質為主的不穩定性軟斑塊漸步機化、老化而成為相時穩定性斑塊變化,也不必太緊張,點狀鈣化要小心容易引起ACS。
若有輕度狹窄必須在嚴格控制血壓、血糖、戒煙的基礎上來考慮要不要吃他汀類藥物。應根據每個人不同的情況來決定,如果沒有三高病史或雖有1-2項,但長時間來控制得較好(達標),年齡在七十歲以上只要LDL小于3.4mmoI/L以下就行,小于六十歲應控制在3.0以下即可,五十歲以下建議控制在2.6mmoI/L左右即可,是否要用他汀?用多少劑量?根據你用他汀類藥物前的基礎LDL水平來決定。若抽煙最好戒掉,體重指數:體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小于2.4-2.5即可。做到這幾點應該可以更放心!
2019.8.7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