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國糖尿病患者已確診的有1.14億,即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0mmoI/L或餐后二小時血糖大于等于11.1mmoI/L,可知曉率僅30%左右。
附合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6.1-7.1mmoI/L或餐后2小時血糖7.8-11.1mmoI/L,有2億以上可知曉率僅30%左右。
還有大量空腹血糖在5.5-6.0mmoI/L和餐后二小時血糖在6.0-7.0mmoI/L,他們什么帽子還載不上,醫生和本人還在慶幸自己很正常,我要說已經很不正常了,因為不改變當前的生活模式離開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已經只有半步之遙了。
人為定下的空腹血糖值是3.9-6.1mmoI/L。餐后二小時血糖值應是4.4-7.8mmoI/L。這是從幾千例無血糖異常的常模中得到的數值差異相當大的范圍。絕大部分人不會接近空腹血糖6.1mmoI/L和餐后二小時血糖7.8mmoI/L,因為這是人為設定空腹和餐后二小時血糖的最高值。在正常范圍內你覺得應該向最高值靠還是最低值靠?這就是幾十年來三高越治越多的原因,幾乎醫生和患者都拿超不超過正常值來診斷和治療。
20年前美國已提出空腹血糖超過5.6mmoI/L就要糾正自己的不良生活模式,防止發展為糖尿病,同樣餐后二小時血糖超過6mmoI/L就要控制并調整飲食結構、增加運動來預防糖尿病。但是無論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受到干擾因素太多、變化較大,如飲食、睡眠、情緒、交感興奮等。因此糖化血紅蛋白對于無論有或沒有糖尿病患者都有重要意義,對無糖尿病的人提示你血糖值是否應引起警惕和重視,是否要改變目前的生活模式,防止發展為糖尿病。對糖尿病患者是最有效監測你血糖控制的滿意程度,評估對心血管的損害程度。
糖化血紅蛋白(GHb)是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與血清中的糖類相結合的產物。它是通過緩慢、持續及不可逆的糖化反應形成,其含量的多少取決于血糖濃度以及血糖與血紅蛋白接觸時間,而與抽血時間、患者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島素等因素無關。因此,GHb可有效地反映糖尿病患者過去2個月內血糖控制的情況。GHb由HbA1a、HbA1b、HbA1c組成,其中HbA1c約占70%,且結構穩定,因此被用作糖尿病控制的監測指標。糖化血紅蛋白是衡量血糖控制的金標準,也是診斷和管理糖尿病的重要手段。在糖尿病治療中,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對評價血糖總體控制、發現治療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指導治療方案均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正常人成年人的糖化血紅蛋白HbAlc是4%-6%,當然大于5.5%相當平均血糖值6.2mmoI/L就應該重視了,不能等到超過6%才引起警惕。糖化血紅蛋白應該根據年齡、有無糖尿病史、妊娠等情況分層考慮:
HbA1c 水平的適應人群:
應該小于6.0%相當平均血糖值7mmoI/L:對新診斷、年輕、無并發癥及伴發疾病,降糖治療無低血糖及體重增加等不良反應;無須降糖藥物干預者;糖尿病合并妊娠;妊娠期發現的糖尿病。
應小于6.5%%平均血糖值7.8mmoI/L:小于65歲,無糖尿病并發癥及嚴重伴發疾病;糖尿病計劃妊娠。
應小于7.0%平均血糖值8.6mmoI/L:胰島素治療的糖尿病15年患者計劃妊娠。
應小于7.5%平均血糖值9.4mmoI/L:已有心血管疾病者或心血管病極高危者。
應小于8%平均血糖值10.2mmoI/L:大于65歲,預期生存期5~15年大于65歲。
應小于9.0%平均血糖值11.8mmoI/L:患有惡性腫瘤,預期生存期<5年;低血糖高危人群;執行治療方案困難者,如精神或智力或視力障礙:醫療等條件太差。
血糖造成動脈粥樣硬化與精神過高的糖毒性和持續時間長短有關,因此用糖化血紅蛋白這一體現二個月總的時間里血糖平均值來衡量是最客觀最可靠的標準。也是衡量你的糖尿病血糖控制的金標準。除了心血管的損害、腎小球、腎小管、腎動脈的損害,對末梢神經損害,對全身以及眼底微血管的損害等都與平均血糖值有關。因此必須重視糖化血紅蛋白。
最后強調一句話:II型糖尿病是吃出來自找的毛病,遺傳因素只是使你更早發病。嚴格控制高熱量的動植物脂肪(堅果含油率40-70%,沒有任何依據可以補腦)和以各種糖類為主的碳水化合物包括主糧和雜糧(當點心的不少),用意志和毅力讓飢餓使胃容量縮小,堅持過二個月,你可以擺脫大胃誘發的糖尿病。有好吃的、喜歡吃的、有應酬就用另外爘未還債。多運動,總至做到“收支平衡”,千萬別等到戴上糖尿病帽子醫生肯定用藥物降糖而且服一輩子甚至看看血糖控制還好更不注飲食控制,而且這也不能吃、那也要控制,對吃出來的美食家來講苦海無邊。
2019.7.22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