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高血壓患者來問華子,他習慣在睡前吃降壓藥,但是醫生說他這種用法有危險。他有些不解,他認識另一個高血壓的病友,醫生就建議在晚上服藥,他還看過華子以前寫的文章也說過可以在睡前用降壓藥,為什么他就有危險了?華子跟他說,他看文章時肯定沒細心,一般來說,降壓藥屬實不推薦在睡前服用,華子所說的睡前服藥,是針對特定的患者。
患了高血壓,就要吃降壓藥。高血壓患者推薦優先選擇長效降壓藥,每天服用一次,就可以產生24小時的作用。而且經過一段時間的連續給藥之后,體內的血藥濃度會達到“坪值”,對全天的血壓都有較好的控制作用。
雖然血藥濃度會達到“坪值”,但每天血藥濃度仍然會有波動,大多數降壓藥物基本都在服藥后3~4小時達到峰值。所以對于大多數高血壓患者來說,在清晨服用降壓藥的效果會更好。
因為人體的血壓每天有正常的節律,在上午和下午有兩個峰值,在夜間睡覺的時候則會降入低谷。所以在清晨服藥,白天的血藥濃度會更高一點,可以更好地控制白天血壓升高的情況。
血壓節律正常的人,不建議在睡前服用降壓藥。因為人體正常在凌晨時,心跳減緩、血管舒張,血壓降低,血流速度減慢。如果在睡前服用降壓藥,血藥濃度峰值會與生理血壓低谷相重合,造成血壓進一步的降低。
過低的血壓對患有動脈粥樣硬化和動脈狹窄的人會造成危險,可能會導致血管閉塞,誘發急性的缺血性疾病,如心梗、腦梗等,所以通常不建議高血壓患者在睡前服用降壓藥。
但是有一種情況是例外的,就是有些高血壓患者的血壓節律與正常的不同,表現為夜間血壓升高。在這種時候就需要選擇在睡前服藥,以便更好地控制夜間高血壓。所以說高血壓患者在睡前服藥會不會有危險,是要分情況看待的。建議高血壓患者做24小時的動態血壓監測,以便知道自己準確的血壓節律,確定合適的服藥時間。
1、利尿劑:在降壓藥的分類中,有一類是劑尿劑,如氫氯噻嗪、吲達帕胺、螺內酯、呋塞米等。服用后會產生利尿作用,睡前服藥會導致頻繁起夜,影響睡眠,而睡眠不足會造成血壓控制不佳。所以此類藥物需安排在早晨或是午后服用,不要在睡前服。
2、補鈣劑:老年人的骨鈣流失較多,所以為了預防骨質疏松,很多老年人都會服用鈣片。如果在睡前服鈣片,相應的在夜間時鈣排出也會增加。但在夜間人體腎臟尿液濃縮功能會加強,會使尿液中鈣濃度上升,使泌尿系統結石的概率增大。所以補鈣劑不適合在睡前服。
3、痰多時的止咳藥:有些老年人有慢性的呼吸道疾病,長期咳嗽,所以會服用止咳藥。如果是干咳,在睡前服用止咳藥可以緩解癥狀,提高睡眠質量。但是如果是痰多的咳嗽,則不宜睡前使用止咳藥。否則會使痰液阻塞氣道,引起呼吸困難或是窒息,加重癥狀。
4、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在服用醋酸潑尼松、地塞米松等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時,要在清晨服用,而不要選擇在睡前。因為人體自然糖皮質激素的分泌規律是“晨多晚少”,所以在清晨服藥可以模擬自然規律,減少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
綜上所述,對大多數有正常血壓節律的高血壓患者來說,清晨服藥效果更好,而睡前服藥會增加誘發疾病的風險性。所以在服用藥物的時候,要遵循自己的自然規律,找到適合自己的服藥時間。對不宜于睡前服用的常用藥物,也要有所了解,避免因為用藥時間錯誤而造成副作用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