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在孕晚期的媽媽們,都會開始考慮,寶寶出生后怎么睡這個問題。論壇上隨便一番,還真是眾說紛紜。大體上是三種選擇:一種是推薦嬰兒床的,覺得從小培養寶寶的獨立性好處多多;一種是建議寶寶和大人睡的,認為這樣寶寶才能睡得安穩;也有一種是推薦床中床的,介于嬰兒床與寶寶和大人睡之間,讓寶寶睡在小床上,再把小床放在家長的大床上。
那么,怎么選擇才是對的呢?我們先一起來看看三種不同的選擇的利弊分析。
利:
培養寶寶從小自己睡的獨立性;
不用擔心睡覺時壓到寶寶;
寶寶吐奶、溢奶時便于收拾戰場;
不與大人們共眠,能避免外來重力的無意傷害,同時有充分的吸氧空間;
可配置適合寶寶的護脊床墊,更有利寶寶脊柱發育。
弊:
親情的依賴性相對減弱,不利于親子互動;
與媽媽離開一定距離,會讓寶寶產生恐懼感,特別是晚上關燈后;
晚上起來喂奶不方便,特別是冬天啊,簡直太冷了;
價格不菲,且往往用一段時間就沒用了,閑置在床底。
利:
有利于親子互動,寶寶可以感覺到家長的氣息;
大人的溫度可以溫暖寶寶,冬天幫助寶寶御寒;
夜奶時,方便躺喂,邊喂奶邊輕撫寶寶,更有助寶寶睡眠。
弊:
大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會被小寶寶吸進去,影響寶寶健康的同時還會影響寶寶的睡眠;
小寶寶被父母無意中壓著,或被被子蒙臉的情況下是無法掙脫的,有一定的危險性;
擔心壓著寶寶、擔心寶寶踢被子著涼,家長往往睡得不安穩;
家長翻身時可能會吵醒孩子,導致孩子睡不熟,甚至是著涼感冒;
寶寶吐奶、換尿布時要是污染床單,一通大清洗避免不了。
利:
床有一定得高度,不用擔心壓著寶寶;
便于攜帶,走到哪帶到哪,寶寶處處都有床;
寶寶雖然睡在小床,但離媽媽依然很近,很有安全感;
可選擇配置椰棕床墊,呵護寶寶的脊柱健康;
有坡度的設計,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寶寶溢奶、吐奶。
用包被或者小被子包裹住寶寶的時候,有床中床加持,更不怕寶寶踢被子。
弊:
太占位置,1.8米的床鋪放上床中床,基本只能放下寶媽一個人,寶爸放不下;
孩子自身溫度較高,不透氣的床中床容易讓寶寶悟出熱疹子;
寶寶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自己性,不利于孩子獨立性格的培養。
小編碎碎念事實上,選擇哪一種方式的睡法,小編比較傾向于著名兒科醫生西爾斯的做法——最重要的是要嘗試。你可以先試試讓寶寶和大人一起睡,如果寶寶很享受這種有安全感的感覺,且大人睡著后也會有潛意識,并不會壓到寶寶,那可以直接這樣睡。反之,如果寶寶總睡不安穩、夜間啼哭頻繁,似乎很反感這種睡覺方式,那家長可以考慮入手床中床或者嬰兒床。
不管是哪一種睡法,由于網絡言論的自由,都會有人吐槽。甚至不少人是自己壓根沒使用過,就跟著起哄跟著吐槽。 再加上每個寶寶的個體差異,有的比較膽大想要自己睡,有的比較膽小想要依偎著媽媽,這都是需要觀察和嘗試的。
育兒路上,愿我們一起嘗試一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