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gcplive
來源:藥評中心
(轉載時不得修改圖片)
益生菌是指給予一定數量的、能夠對宿主健康產生有益作用的活的微生物。益生菌對許多疾病預防和治療有重要的輔助作用,但 不能把益生菌當成狗皮膏到處貼。
一、國內常用的益生菌
國內常用的益生菌有20余種,主要有雙歧桿菌、乳桿菌、腸球菌、酪酸梭菌、地衣芽孢桿菌、蠟樣芽孢桿菌、布拉酵母菌等。
溫馨提示:
1、 布拉酵母菌(億活)屬于真菌,可與抗菌藥物合用,不能與抗真菌藥物合用。
2、 樂托爾(嗜酸乳桿菌散劑、乳桿菌LB膠囊)的活性成分為嗜酸乳桿菌的代謝產物及經 滅活后的桿菌,可與抗菌藥物合用。
3、 復合乳酸菌膠囊(聚克)含有乳酸乳桿菌、嗜乳酸桿菌、乳酸鏈球菌, 可與多種抗菌藥物合用(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大環內酯類、氨基糖苷類、四環素類、喹諾酮類等)。
4、 枯草桿菌二聯活菌顆粒(媽咪愛),除含有枯草桿菌,屎腸球菌外, 還含有多種維生素、乳酸鈣和氧化鋅。
特別提醒:
不同益生菌之間可產生協同作用,也可產生拮抗作用,不應隨意配伍使用。
二、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的區別
1、益生菌:
含有一定數量的對人體健康有益的活的微生物。
2、益生元:
只含有不能被人體消化的寡聚糖,寡聚糖能選擇性地刺激腸內有益菌的生長繁殖,抑制某些有害細菌生長繁殖。
3、合生元:
益生菌和益生元的混合制品。
三、合理使用益生菌
1、益生菌多為活菌制劑,溶解時 水溫不宜超過40℃。
2、 雙歧桿菌活菌、雙歧桿菌三聯活菌、雙歧桿菌四聯活菌,應 餐后服用。
3、 先服用抗菌藥物,2~3小時后再服用益生菌制劑。
4、盡量 避免與蒙脫石散、鉍劑、鞣酸、藥用炭等有吸附作用的藥物合用。
四、益生菌兒科應用推薦
推薦強度: A>B>C。
1、兒童急性腹瀉
急性腹瀉病的主要治療原則是預防和治療脫水、繼續進食以及合理使用藥物等,使用益生菌可以縮短腹瀉病程,減少住院時間。
2、兒童遷延性及慢性腹瀉
遷延性及慢性腹瀉病因復雜,需要積極尋找病因并予去除病因治療。在綜合治療的同時使用益生菌可以減輕癥狀、縮短病程。
3、抗生素相關性腹瀉的預防
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時使用益生菌能夠明顯減少抗生素相關性腹瀉(AAD)的發生率,并且減輕AAD的程度。
4、艱難梭菌相關性腹瀉
艱難梭菌相關性腹瀉是少抗生素相關性腹瀉(AAD)的一種嚴重類型,僅推薦使用布拉酵母菌。
5、化療相關性腹瀉的防治
在使用化療藥物的同時使用益生菌能夠明顯減少化療相關性腹瀉(CID)的發生率。
6、乳糖不耐受的治療
益生菌輔助治療嬰幼兒乳糖不耐受,可明顯縮短療程和住院時間。
7、功能性便秘
益生菌可改善糞便腸道運輸時間,增強腸道的運動頻率,使排便次數和糞便黏稠度明顯改善,并且可以緩解排便疼痛和困難癥狀,降低功能性便秘的復發率。
8、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治療
質子泵抑制劑為基礎的三聯療法聯合益生菌治療能夠提高兒童Hp根除率,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
9、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
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NEC)是導致早產兒死亡最常見的原因,由多種因素引起,需要綜合治療。
大量研究顯示,益生菌有益于NEC的預防及治療,可降低早產兒NEC的發生率及病死率、NEC的嚴重程度,而針對NEC患兒,益生菌可縮短其病程及腹脹時間。
10、新生兒黃疸
引起新生兒黃疸原因很多,在綜合治療基礎輔助益生菌治療可降低膽紅素濃度,縮短黃疸持續時間。
11、早產兒喂養不耐受
益生菌可降低早產兒喂養不耐受的發生率,促進患兒體重增長,能減少早產兒喂養過程中嘔吐、胃潴留、腹脹的發生,縮短其達全胃腸道營養的時間,節省住院時間,減少靜脈營養的不良反應。
添加益生菌的早產兒大便性狀更接近母乳喂養兒。
12、嬰幼兒濕疹
對于嬰幼兒濕疹,除了局部治療以外,益生菌作為全身輔助治療,能夠明顯改善濕疹評分,提高療效,降低復發率。
療程:一般1個月。
13、反復呼吸道感染的預防
益生菌可以明顯減少呼吸道感染發生次數、發熱時間、咳嗽及喘息時間和抗生素使用時間。
療程:2~3個月。
主要參考文獻:
2016年版《益生菌兒科臨床應用循證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