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號外歷史之雄飛 圖/網絡
俗語是中古農村盛行的一種特殊文化,因為老人就喜歡用俗語教育晚輩,他們認為俗語朗朗上口,同時又蘊含著深刻的道理,不像詩詞歌賦那般難以接受,就算是小朋友也可以一聽便懂,以至于很多年輕人都知道不少。長輩教育晚輩,晚輩無非男女,所以關于男女古人也總結了一句俗語,那就是:“好男不吃分家飯,好女不穿嫁時衣”。
別小瞧俗語聽起來粗俗,仔細琢磨以后,你會發現大有內涵,關于老祖宗告誡男女的俗語,希望各位都可以仔細看看。大家都知道,古代農村的大部分家庭,大多生活在一個屋檐下,盡管古代家庭子女居多,但是依然會生活在一起,子女們長大后照樣住在一起,有飯一起吃有活一起干,掙下的錢也是一起花,直到兒子結婚以后才會自立門戶。
男子結婚后自立門戶,這時候就少不了要分家,而分家時所得的財產、糧食和土地,就被稱為是“分家飯”。為何說“好男不吃分家飯”,其實就是說作為有骨氣懂孝心的兒子,一般是不會考父母給的家產過日子,雖然結婚前父母會給一些家產,可是這不過是父母的心意,而不是你不努力不上進的資本,真正有本事的男子,不會啃老本只會憑本事賺錢。
“好女不穿嫁時衣”,這里的“嫁時衣”其實就是娘家準備的嫁妝,女兒出嫁父母準備嫁妝,這個大家一定都明白,在電視劇《知否》中應該更是感受頗深。自古以來,女兒出嫁準備嫁妝是天經地義,但是也得看自家經濟條件,如果家里有錢,嫁妝自然會很豐盛,可是如果家里很窮,那嫁妝自然就會很寒酸,不過不管嫁妝有多少,那都是父母的心意。
真正懂事能干的女子,是從來不會因為嫁妝寒酸就去責怪父母,也不會難為父母為自己準備嫁妝,更不會靠父母給的嫁妝生活。尤其是在當下,女性結婚后照樣可以養活自己,新一代女性更不會因為嫁妝哭天喊地,這就是古人講的好女不穿嫁時衣。看完是不是覺得,古人說的話確實言之有理,就算是到了當今社會中,也照樣適用很有教育意義。俗語:“好男不吃分家飯,好女不穿嫁時衣”,啥意思?你符合嗎?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