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觀《道德經》一書,其主要內容大致不外是闡發“道”和“德”所包含的哲學思想。是道家關于宇宙觀、社會政治思想、人生處事和修養原則的哲學著作。因此,只要我們明白《道德經》中的“道”和“德”的涵義,便可開啟《道德經》這座神秘文化的殿堂之門。
怎樣才能讀懂《道德經》呢?眾所周知,《道德經》一書五千余言,由于它那過于簡約的表達方式,特別是它那具有象征性、多義性、抽象性和模糊性的語言,令人百思難解、撲朔迷離,連司馬遷也慨嘆“著作辭稱微妙難識”。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怎樣才能讀懂《道德經》呢?
對宇宙本原、社會政治及人生觀的探討,是老子《道德經》一書的思想核心,而“道”又是老子《道德經》哲學思想的中心范疇或最高概念
“道”,是老子《道德經》一書中的最高哲學概念,老子認為,“道”是“先天地生”的宇宙本原。
這個作為宇宙萬物的本原的“道”是個什么樣子呢?老子于十四章中是這樣描述的:“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摶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復歸于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后。”這就是說:“道”是無色、無聲、無形的,因而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它在化生宇宙萬物之前的存在狀態,可以用二十五章首句中的“混成”二字概括。
盡管如此,但“道”的確是真實存在的。老子于二十一章中說:“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這就告訴人們:“道”雖然“惟恍惟惚”,但其中“有象“、“有物”、“有精”、“有信”,即“道”是真實存在的,是不容置疑的。
關于宇宙萬物的本原——“道”,老子于第二十五章進行了總結。他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意思是說:有一個事物,(它無色、無聲、無形,)渾然一體,在天地生成之前就已經存在了。
總而言之,老子認為:整個宇宙萬事萬物都是從“道”那里化生出來的。這個化生宇宙萬事萬物的“道”,是一個從形而上的虛無之體,孕育和推動宇宙萬事萬物;它無形無象、無色無聲,恍兮惚兮,若有若無,超越時空而又真實存在。正因為它無形無象、無色無聲而不可名,所以才勉強地把它叫做“道”。因此老子于《道德經》開篇就明確地指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老子說:“孔德之容,惟道是從”,大德之人的行為容止,完全遵從“道”,即以“道”為行為的準則,更具體地說,即以形上的“道”所顯現的基本特性作為行為的準則。 “道”具有哪些特性呢?一般說來,“道”具有虛無、自然、清靜、無為、純粹、素樸、平易、恬淡、柔弱、不爭等特性。這些特性,可以為我們人類所取法,即可以作為人類所遵循的最高的生活準則。
毫無疑問,當今世界之所以興起“老子熱”(或稱“《道德經》熱”,)就是因為老子《道德經》所論述的“道”,可以作為人類所遵循的最高的生活準則,使人走向成功,獲得幸福
無形的“道”化生了宇宙萬物,這就是“德”。在化生宇宙萬物之后,其“道”力蘊藏于宇宙萬物之中而使之得以生存和運化,這也是“德”。《莊子·天地篇》說:“物得以生,謂之德”,“形非道不生,生非道不明”。
化生宇宙萬物的“道”,具有虛無、清靜、自然、無為、純粹、素樸、平易、恬淡、柔弱、不爭等德性(或稱特性、或稱體性)。“道”的德性(或稱特性、或稱體性),簡言之即“道”性。
道性體現于人謂之“德”。所謂“道之在我之謂德”也。譬如:“道”化生了萬物,而它“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即不占有、不圖報、不干涉,如果學道者修得“道”的這種特性,“舉事與道合”,這就叫做“德”。
后世道教繼承老子關于“德”的哲學思想,而加進神仙修煉的仙學內容,認為修道有成,與“道”同一體性,達到長生久視的境界,也稱做“德”。正如《自然經》所說:“德言得者,謂得于道果。”
正是因為“道”由“德”顯,所以修道者,必須積德或養德。 “德”是“道”的作用和體現,“道”因“德”而得以顯現于物的世界。正是由于“道”以“德”顯,因此“德”便成為道教教理的重要概念。
明白了上述關于《道德經》中“道”的涵義,并把它當做金鑰匙,我們便可以此開啟“眾妙之門”而步入“道”境。因為其“道”之“德”蘊含其中,只是有時老子在一章中只論述某一方面的“道”,有時便論述幾個方面的“道”,如“上善若水”章,就“天道”、“人道”合而論之。
正因為《道德經》這部書的主旨為“尊道貴德”,所以道教以“尊道貴德”作為其信仰、行動的準則。“道”所具有的虛無、自然、清凈、無為、純粹、素樸、平易、恬淡、柔弱、不爭等特性,從人身上體現出來就是“上德”。人如果能夠達到“上德”的境界,“德”和“道”也就沒有什么區別了。得“道”者,便能成仙成真。作為社會中人,如果“尊道貴德”,就會走向成功、獲得幸福,并成為人們所尊敬的人圣。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