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訊財經
當下投資者關注最多的是CPI何時見頂,下半年我國的貨幣政策能否放松。事實上,貨幣政策確實成為控制通脹和調控經濟的主要手段。今年來6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3次加息和貸存比的動態監管等,已經使得貨幣總量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時,總需求的減少也使得工業增加值的增速出現下滑,經濟增速回落的勢頭也十分明顯。此外,由于通脹的居高不下以及市場利率水平的走高,股市的增量資金減少而存量資金又被不斷吸引到各種理財產品中去,故上半年股市交易清淡,有被邊緣化的味道。
下半年CPI應該會回落,但不能由此而推斷貨幣政策將會放松。6月份CPI達到6.4%,7月份估計也在6%以上,即便到了第4季度,CPI仍然不會低于4%。而歐美的通脹目前也在上升過程中,故內外部通脹警報解除還為時尚早。所以,下半年貨幣政策從緊的力度和頻率估計會降低,但放松的可能性不大。這或許也意味著貨幣政策給予股市系統性的機會還是不多。
但去年年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提出的宏觀經濟政策的基調是“穩健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前者從上半年的實際執行情況看,偏向于“從緊”;而后者的執行情況是“中央穩健、地方積極”,其依據是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中央項目接近于零,而地方項目增速在26%以上。下半年隨著貨幣政策的緊縮效應逐步體現出來,經濟增速回落,則財政政策或將變得更為積極,從而起到緩沖經濟下行的作用。
因為貨幣政策一般是調總量,而財政政策可以起到調結構的作用。大家長期以來都過于關注貨幣政策的影響力,對財政政策的關注度卻不夠。但事實上上半年還是出臺了一些積極的財政政策,如在水利建設方面的投入大幅增加,中西部地區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個稅起征點提高,以及允許地方融資平臺發行用于保障房建設的企業債等。這些積極財政政策對于股票投資實際上也是重要的參考意義。比如,與水利建設、基礎設施及房地產投資關聯度較大的水泥行業,上半年的股價表現就遠遠強于大盤;又由于受水泥的運輸半徑限制,投資增長高的相關省份的水泥生產的上市公司走勢更強。
下半年大家尤為關注的是經濟是否存在硬著陸的風險,理由主要是兩條,一是為控制通脹所采取的不斷加息措施將導致經濟回落超預期;二是加息不斷抬高整個社會的債務成本,尤其是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債務成本,或引發債務鏈的斷裂,造成經濟危機的發生。上述觀點主要是順著貨幣政策不斷收緊的思維去推測,但從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之間松緊搭配的特征看,則發生硬著陸的概率很小。因為財政對于如保障房、水利建設及區域經濟振興等方面的支持,使得投資增長保持平穩。我國雄厚的財力,也決定了地方政府融資平臺不會出現信用風險。
因此,順著財政政策的積極推進路線去尋找投資標的,也是不失為一種可以借鑒的資產配置的策略。如保障房建設作為一項跨越兩屆政府的民生工程,財政支持的力度一定不會減少,這對于房地產和建材等與此相關的行業而言,是一個值得長期關注的主題,尤其是下半年的保障房投資力度會進一步加大。又如,地方融資平臺的債務從明年起將進入償債高峰,而地方政府在獲得土地出讓收益將減少的背景下,轉讓當地國有資產股權或將成為償債手段之一,這同樣又會給投資選擇帶來新的路徑。因此,財政政策的所具有的調結構特征,會給股市帶來結構性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