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你準備了語音版本
基督教認為人類都是有罪,要信主得救,守十誡,以期死后升入天堂。
伊斯蘭教認為,安拉是唯一的主宰,要信安拉,行課誦、禮拜、齋戒等“善功”,以期死后升天。
佛教卻是徹底的無神論者;宣揚“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并以此達到永恒境界,即現實世界的彼岸。
以上即是在當代世界上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三大宗教的基本教義主旨。
從這些教義主旨看, 無論哪一派宗教,都是教導人們要從善,要誠信的道德行為。基督教的守十誡,伊斯蘭教的行課誦、禮拜齋戒,還是佛教的修八正道,觀十二因緣;六度四攝,無一不是在行為上對信徒的規定和要求,由此才形成了道德行為規范要求達成一定高度的教團和僧侶。
但,世間信徒并不多,商業社會在激發人性私欲方面又越來越極致。商業社會對人類道德的貢獻,又是如何體現的呢?
鄧小平說,好的制度可以使壞人無法做壞事,不好的制度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
這就是在市場經濟下,通過有效的機制建設來促進道德與誠信的發展。同時,我們還發明一些機器設備,讓人沒有或者減少犯錯的機會。收款機以及微信收款等就是很好的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