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膝關節損傷,我們會想到骨折、半月板撕裂、十字韌帶撕裂這些急性運動損傷,想想都很疼,這種傷一般發生在經常從事劇烈運動的運動員身上,普通人一般不容易遇到。而困擾普通人的膝關節損傷,更多的是慢性損傷引起的關節軟骨、韌帶、滑囊和腱膜的損傷,進而引發髕骨軟化癥乃至骨關節炎。此外,痛風、類風濕等風濕免疫性疾病引發的關節炎損傷也比較常見。
膝關節損傷種類繁多,損傷的原因不同,治療和康復的手段肯定也不同。打個比方,要是把急性損傷的康復手段用到慢性損傷上,或多或少就不合用,所以,就算是康復,也要根據損傷的不同來。后面我們就對急性損傷、慢性損傷和關節炎這三個方面,簡單講講膝關節損傷的康復,希望對大家會有一定的幫助。
01
如何判斷自己的膝關節屬于哪一種損傷?
膝關節出現損傷最直接的反映就是膝關節疼痛,疼痛癥狀發生時,我們要先確定是哪種原因造成的損傷,才能對癥治療。
膝關節的急性損傷——人體的膝關節擅長做前后屈伸運動,能夠承受的壓力也是有限的,當膝關節活動的方式或承受的壓力突然超出正常承受范圍,膝關節就容易發生急性損傷。一種情況是突然遭受外力所致,比如撞傷、摔傷、砸傷;一種情況是劇烈運動,比如打籃球或踢足球中的轉身動作、跳躍落地等。膝關節急性損傷一般都能找到明顯的損傷原因,而疼痛癥狀也是在損傷后突然出現,且比較劇烈的。
膝關節的慢性損傷——膝關節慢性損傷,原因也是膝關節長期負擔過重或從事不擅長的運動,只不過這種損傷強度不夠一次性爆發,而是慢性累積到一定程度才出現癥狀或誘發急性損傷。膝關節慢性損傷易患人群就多了,像運動員或體育愛好者,久站久坐工作者,長期負重或蹲跪姿勞動者,都是易發人群,尤其是中老年人,膝關節幾乎都有不同程度的慢性損傷。膝關節慢性損傷累積到一定程度才出現癥狀,且癥狀隨損傷加重逐漸加劇,早期很容易被忽視。
膝關節炎——前文說到的急性損傷和慢性損傷,都容易導致膝骨關節炎,而痛風或類風濕關節炎也容易在膝關節發病,膝關節炎會導致膝關節紅、腫、熱、痛,且炎癥的存在會進一步加劇關節損傷,如果沒有及時、正確的治療,就容易讓損傷陷入惡性循環。骨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可以說是關節炎中的“三巨頭”,骨關節炎源于關節軟骨的磨損,類風濕關節炎屬自身免疫性疾病,痛風性關節炎屬于代謝性關節炎,三者都屬于慢性關節炎,在早期癥狀不明顯時容易被混淆,要及時到醫院做鑒別診斷。
02
膝關節急性損傷有些只需靜養,有些則要手術
膝關節急性損傷是否嚴重,可以從癥狀來做初步判斷。如果損傷較輕,可能當時沒什么癥狀,事后才會出現關節的腫痛,而如果是嚴重的撞、摔導致膝關節中脛骨或股骨的骨折、嚴重的半月板或交叉韌帶撕裂,那可能當即就被送到醫院,也不需要自己來判斷。
當我們膝關節突然出現關節疼痛,并有腫脹、發熱的癥狀時,很可能就是關節損傷,如果是發生在扭傷后,那就更能確定。急性損傷發生后,如果癥狀并不十分嚴重,我們可能不會急著去醫院,這時候就需要掌握“RICE”療法來處理急性關節疼痛。
R(rest):休息——膝關節損傷出血后,要立即停止膝關節相關的活動,避免損傷加重。
I(ice):冰敷——膝關節急性損傷后,通過冰敷可以促使毛細血管收縮,減少出血或滲出,從而減輕腫脹和疼痛。
C(compression)加壓包扎——在冰敷后,用彈性繃帶或彈性呼吸固定住受傷的膝蓋,既可以增加膝關節的穩定性,又可以利用彈性回縮減輕腫脹。
E(elevation)抬高患肢——取坐位或臥位,用枕頭、被褥等物品抬高膝部,以利于靜脈回流,減輕腫脹或疼痛。
如果是比較輕微的膝關節急性損傷,可能通過幾天的“rice”療法就可以自我恢復,有些膝關節疼痛者就醫,醫生只說了句“多休息”什么藥都沒開,多半就是這種情況。但如果在做好的護理的情況下,腫痛癥狀不但不見好轉,還明顯加重,或一開始就癥狀就十分嚴重,這就需要及時就醫了,需要醫生通過查體并結合影像學檢查,來判斷究竟是骨骼、肌肉、軟骨、滑囊、半月板、韌帶哪里受了傷,受了多重的傷。如果是比較嚴重的骨折、半月板撕裂或韌帶斷裂,患者就需要及早進行手術治療。
膝關節的急性損傷如何康復,總體歸結起來就是一個“養”字,在病情較重時期,一定要避免過度活動導致損傷加重,整個康復過程中要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在醫院有醫護人員盯著還好,一旦出院后,患者的活動量要與康復程度相匹配,既要通過適當的功能鍛煉來促進康復,又不可過度運動導致病情加重。
03
膝關節慢性慢性損傷,做好生活護理是康復的關鍵
前文說了膝關節急性損傷康復關鍵詞是“養”,那么膝關節慢性損傷康復的關鍵詞就是“改”,指的是在生活中改掉對膝關節不利的運動方式和生活習慣。
超重肥胖:膝關節結構特殊,在運動時膝關節承受的壓力往往是體重的數倍,體重越大膝關節承受的壓力越大,越容易發生損傷。
運動過度:長期從事劇烈運動者,從事體力勞動者,經常爬山或爬樓梯的人,膝關節容易因為運動過度而累積損傷。
缺乏鍛煉:長期缺乏鍛煉的人,膝關節周圍肌肉、韌帶松弛,導致膝關節穩定性下降,也容易誘發損傷。
不良姿勢:久坐、久站、久蹲、蹺二郎腿等不良姿勢下,或導致膝關節受力過大、受力不均、缺乏營養供給,都容易導致慢性損傷。
不良習慣:喜歡穿高跟鞋的女性,會因為重心前傾而導致膝關節受力不均發生慢性損傷;膝關節長期受涼的人,也容易發生損傷;因為挑食或偏食缺乏營養的人,關節或骨骼的健康也會受到影響。
關節畸形:對于有膝關節內翻或外翻畸形的人,即我們常說的O型腿或X型腿,因為關節面對合不良,容易發生內側或外側的軟骨損傷。有關節畸形的人要及時就醫,采取措施矯正,同時生活中要更加注意為關節減負。
膝關節慢性損傷的主要原因,大致就包括以上各方面,前面說過膝關節慢性損傷容易被忽視,這個問題很棘手,因為早期的慢性損傷可能沒有任何癥狀,當癥狀明顯了往往又超出慢性損傷的范疇,進化成了某種關節病。所以,對于慢性損傷的康復,最好的辦法就是在生活中做出改變來規避這些誘因,從而緩解關節損傷的進程。
05
關節炎不能“拖”,要積極、正確的治療
骨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和痛風性關節炎這三大關節炎該如何治療,以前都寫文章講過,這里就不說那么詳細,想了解的朋友可以翻以前的文章。這里重點要說的是,不管是哪種關節炎,切忌一個“拖”字,因為這三種關節炎造成的關節損傷,是不可逆的,越晚控制難度越大,給患者帶來的負面影響也越大。
骨關節炎——骨關節炎起源于關節軟骨的損傷,當軟骨損傷到一定程度,軟骨下骨端失去保護直接摩擦,就會長出骨刺,即骨質增生。同時,軟骨碎屑會引發炎癥反應,不但會出現紅腫熱痛,還會進一步加重軟骨損傷。骨關節炎患者無論在哪個時期,都要做好生活護理,參考慢性損傷的預防;在急性期,要及時抗炎止痛,讓關節恢復活動能力,避免長期缺乏運動導致關節及周圍軟組織進一步攣縮、萎縮;對于關節活動受限較嚴重,保守治療難以患者癥狀的患者,則要考慮通過關節鏡或針刀鏡微創手術改善癥狀,乃至置換人工關節。
痛風——痛風在急性期,患者承受劇烈疼痛且活動受限,要及時進行抗炎止痛治療,在炎癥消退后,則要堅持降尿酸治療,只有將患者體內血尿酸降下去,將關節腔內尿酸鹽結晶溶解了,才能有效預防痛風急性發作、痛風石及痛風性腎病的出現。而作為一種代謝性疾病,生活飲食控制在痛風的康復中占有重要地位,痛風患者要限制嘌呤、果糖、酒精、鹽、脂肪的收入,適當多食優質蛋白質和蔬菜,同時要多喝水,配合藥物治療降尿酸。
類風濕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屬自身免疫性疾病,隨著病情發展治療難度也會加大,早期治療十分關鍵。類風濕關節炎以滑膜炎癥為特征,滑膜增生的血管翳會對關節軟骨和軟骨下骨造成巨大破壞,進而發生關節畸形,而這種關節畸形是不可逆的,嚴重到一定程度甚至致殘,所以,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要堅持正確的治療來延緩或阻止病情,從而緩解癥狀和避免殘疾。除此之外,受寒受潮、過度勞累、感染感冒等都是類風濕關節炎的危險誘因,患者在生活中要注意避免。
總結一下,膝關節損傷的康復,治療和生活護理的重要性各占一半。只護理不治療,有些損傷會越拖越重,只治療不護理,治療則可能是做無用功,二者缺一不可。具體如何康復,急性損傷、慢性損傷、關節病各不相同,但總體原則是一致的,即遠離致病原因、積極正確治療、做好膝關節保護,做好這幾點就對了。
有類風濕、痛風、骨關節炎
頸肩腰腿痛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