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考試中發揮正常水平、考出好成績,獲取較高的分數?除了平時的知識積累和靈活運用的知識方面固然是最重要的,但在這里主要是針對非智力方面如何發揮進行闡述,也就是說,在已有知識水平的基礎上,如何在考試中應用非智力因素獲取高分的問題。有時候,有些同學即使“雙基”扎實,平時考試成績不錯,而在升學考試成績卻不理想,好夢難圓。究其原因,固然與考題新穎、試場陌生、評卷嚴格、要求較高等因素有關。但更多的是非智力因素如情緒緊張、思維慌亂、頭腦昏然等心理等因素的干擾所致。升學包袱、高考門坎,導致同學們在試場上出現一種不正常的現象,“試卷發放,頭腦發脹;試卷到手,心跳手抖;看字字跳,看圖圖走;抬頭環顧,焦急糊涂”。因此,非智力因素沒有利用或利用不好,在考試特別是在升學考試就不一定發揮出正常的水平,考試的成績就不一定理想,也不一定反映這是你的真正成績和水平,而又有“平時平平,高考驚人”的現象,這都說明跟非智力因素方面有很大的關系。非智力因素在升學考試中,是顯得特別重要意義。因此,如何掌握和應用非智力因素參加考試,可以從下面得到方法和啟示。
一、一個公式
一個公式就是:信心+專心+細心=勝利。這個公式有一定的道理,這好比作戰一樣,戰略上要蔑視敵人(中高考并沒有什么可怕的),戰術上要重視敵人(要認真地對待每一道題目),斗志上要壓倒敵人(考試信心百倍),這樣才能打一場勝仗(考得好)。做任何事情,都必須有信心,考試更不例外,這是前提;“專心”和“細心”是方法和技巧問題。這“三心”必須用到考試中去。
二、注意“二意”
1、要正確審出題意。這是正確解題的前提。必須逐字逐句經過大腦“過濾”,千萬不要“想當然”。審題,實際上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有清淅的思路。在歷年大的考試中,常見審題方面出現的毛病是:⑴拿到試卷,急于作答,審題不細,導致漏筆或不按要求作答,導致失分;⑵審錯題,答案不切題意要求,答案錯誤。這些毛病應該克服。審題,一方面要看清題目要求。比如,做選擇題,就要看清是選正確的還是選錯誤的,是選單項還是雙項等。二方面是看清題目本身。數理化等學科要看清符號,英語要看清單詞,語文要看清字詞等,如考作文題是《世上不只媽媽好》,不少考生寫成《世上只有媽媽好》,一字這差,離題萬遠。
2、要有解題立意。從哪個角度、哪個方位入手,架起“已知”與“未知”的橋梁,尋求解題的有效途徑。
三、三快三慢
1、做題要快,審題要慢。因為審題是關鍵的第一步,力求準確無誤,因而這一步不圖快。一但有了解題立意,就要快速地書寫,其次是先做容易的題目,以迎得時間。
2、思維要快,交卷要慢。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有清淅的思路,一但某道題目的解答被“卡殼”時,不要緊張,要馬上變換思維方式,換個角度、換個方位去思考,不要自己判定為“死刑”而匆匆交卷。
3、行文要快,復查要慢。有了解題思路,書寫文字要快,以迎得時間。復查的時候要特別注意,一是不要全部檢查,因時間不允許;二是瀏覽全卷。對全卷作個粗略的檢查,從總體上了解一下是不是所有題目都答了,是不是按要求做了,有沒有弄錯題號的。特別是選擇題,最容易把答案填錯。三是要有針對性地檢查──先檢查是否漏答,再根據草稿紙上記錄的題號檢查疑惑題目并爭取在這里補上分數。四是不要重復原來的思路。四是不僅要檢查答案,而且還要檢查問題的性質,看看自己是否真的把題目弄清楚了。五是千萬不要回頭檢查選擇題,因為考生在高度緊張的選擇中,第一反應往往是最正確的。不要在一道題上選來選去,實在不會的,不妨“蒙”一個答案。
四、處理好“四個”關系
1、審題與解題的關系。有的考生對審題重視不夠,匆匆一看急于下筆,以致題目的條件與要求都沒有吃透,至于如何從題目中挖掘隱含條件、啟發解題思路就更無從談起,這樣解題出錯自然多。只有耐心仔細地審題,準確地把握題目中的關鍵詞與量(如“至少”,“a>0”,自變量的取值范圍等等),從中獲取盡可能多的信息,才能迅速找準解題方向。
2、“會做”與“得分”的關系。要將你的解題策略轉化為得分點,主要靠準確完整的數學語言表述,這一點往往被一些考生所忽視,因此卷面上大量出現“會而不對”“對而不全”的情況,考生自己的估分與實際得分差之甚遠。許多考生“心中有數”卻說不清楚,扣分者也不在少數。只有重視解題過程的語言表述,“會做”的題才能“得分”。
3、快與準的關系。在目前題量大、時間緊的情況下,“準”字則尤為重要。只有“準”才能得分,只有“準”你才可不必考慮再花時間檢查,而“快”是平時訓練的結果,不是考場上所能解決的問題,一味求快,只會落得錯誤百出。盡管后繼部分解題思路正確又花時間去算,也幾乎得不到分,這與考生的實際水平是不相符的。適當地慢一點、準一點,可得多一點分;相反,快一點,錯一片,花了時間還得不到分。
4、難題與容易題的關系。拿到試卷后,應將全卷通覽一遍,一般來說應按先易后難、先簡后繁的順序作答。近年來考題的順序并不完全是難易的順序,因此在答題時要合理安排時間,不要在某個卡住的題上打“持久戰”,那樣既耗費時間又拿不到分,會做的題又被耽誤了。如這幾年,數學試題已從“一題把關”轉為“多題把關”,因此解答題都設置了層次分明的“臺階”,入口寬,入手易,但是深入難,解到底難,因此看似容易的題也會有“咬手”的關卡,看似難做的題也有可得分之處。所以考試中看到“容易”題不可掉以輕心,看到新面孔的“難”題不要膽怯,冷靜思考、仔細分析,定能得到應有的分數。
五、悟出“五感”
1、考前一個月要有“題感”。要了解、掌握要考學科的考試題目類型以及基本的解題方法,清理復習中的記憶線索,以便在考試中有一個清晰的回憶“通道”。
2、考前一周要有“臨場感”。大致在升學考試的前一周,一般基本都是停止系統的復習,進入一個“適應考試”階段,形成考試的臨場感。這就要求按照升學考試的日程,每天做兩份“準模擬”題。所謂“準模擬”,就是因為做題的時間與升學考試一致,但難度不大,這樣既能適應考試的氣氛,又能給自己增加信心。當你去教室上課時,就把它當作是去參加考試;當你坐在教室里,就可以想像自己就是在考場上;當你做練習時,就當作自己是在考試。這樣就可以避免考試的怯場現象。
3、考試前一天要有“正常感”。不要因為要參加考試而加班加點,也不要因此而提前睡眠。要保持正常的生活習慣。
4、考試當中要有“輕松感”。每考完一科后,千萬不要與老師、同學對答案。因為無論答對與否,已經是客觀存在的、不可與日俱增改的客觀實在。不要把一些無謂的痛苦來摧殘自己的心靈。每考完一科,就想到輕松了一科,即使有的科目自己覺得沒考好,也一定要著眼于未來,力爭把下一科考好。至于輕松就是要多往好的方面想,比如你又多學了點兒知識,有掌握了一套做題方法,你還可以想考完試我就可以迎來一個最輕松的假期,還有多么精彩的大學生活在等著你,想到這些難道你不開心、很輕松嗎?
5、要有“滿足感”。從多年經驗看,高考題目的難易程度比較穩定,難度系數一般在0.6-0.7之間,所以高考題不是每位考生都能答上的,以模擬考試分數在570分以下的中等偏下學生為例,高考數學得分應在120分左右。所以答卷子時,首先應把該得的120分先拿到手,然后再去做比較復雜的難題。遇到難題不要緊,因為你不會,別人也未必會,只要能在120分之外多得1分,就值得高興。所以考生務必恰當定位,不被“不會做,做不完、做不對”所嚇倒,爭取達到最佳競技狀態。即使這科是你的優勢,你只可定位在120分,這是你實力的體現,而多拿了1分,就是你超越的表現。有了這種“滿足感”不僅消除緊張的心理,而且還有可“超常”發揮。
六、確定符合自己的六個立足點
1、立足于易題。容易的題目,力爭快、準、規范答題,確保穩拿分數。
2、立足于基礎題。屬于基礎的題目,并不都是容易的題目,要認真對待,確保基礎題都得分。這是上平均分的重要一環。也就是說,穩拿基礎題的分,你就已經把競爭對手的一半打下去了。這是考試也是復習的第一戰略。
3、立足于中檔的題目。因為中檔試題占八成,即占卷面150分的120分,優秀生可在難題上得分,但事實上,真正拉開檔次的是中低檔題。也就是說,將中檔題拿下來,你就是把競爭對手打去了三分之二。這是考試也是復習的第二戰略。
4、立足于平常的心理。選拔考試不僅是智力的競賽,更是心理素質的較量。良好的心理素質、良好的競技狀態下,才能正常地發揮水平。
5、立足中等難度試題。選拔性的考試,對選拔真正起作用的是中等難度試題,少量難度是為選拔高分段考生的。這需要在平時訓練,掌握解答一般難題的基本方法。一但掌握了解決一般難題的方法,在考試中就會占有先機,只要你在“難題”上多得了1分,就有可能把幾千人壓下去。這是考試也是復習的第三戰略。
6、立足于自己的優勢。在幾個學科中,每個學科都是和別人平平,這就是說沒有與別人拉開,很可能還要被別人甩開。因此在平時要注意發揮自己的特長和優勢。無論中考還是高考,在一定程度上還是看總分的。因此,在其它科與別人平平的情況下,力爭在自己特長和優勢的一兩個科目提高自己的分數,把同水平的人甩開,由此拉開檔次。這是考試也是平時復習的第四戰略。
七、應急處理七招
1、丟失準考證時,有兩種情況:考前丟失,本人寫申請,中學、街道開證明到區縣招辦補辦準考證;另一種是當天丟失,和考點校老師、帶隊老師講清,先考一科,后補辦。
2、忘帶準考證時,需向考點校領導說明,下一場考試必須交驗。不要回去取,因為遲到15分鐘,就不能參加該科考試。
3、交通堵塞時,打“的”趕到考場,請成人用自行車帶到考場或請民警幫忙。
4、違反交通規則時,出示準考證求得諒解。
5、生病時,能堅持考試就盡量堅持考試,請考點校監考老師幫忙,到醫務室緊急處理一下病情,爭取回來繼續考試,考試時間不延長。
6、考試當中發現試卷漏印、答題卡有問題,如不影響答題可不更換,閱卷時評卷組處理,如考試進行中換試卷,考生自負,時間不延長。
7、考試當中過于緊張時,可暫時停止答題,冷靜自我暗示:“慌只能更糟,可以先后別的題目”。同時進行閉目深呼吸,緊握拳頭、按摩耳廓,用手壓住天頂(頭頂),可使緊張心理得到綬解過一會兒再回頭來做。實在做不出來,就來一點阿Q精神,搶時間做別的題目。
八、特別注意的八大誤區
1、認為易題,連題目都不看,不審題就答題──錯!越是容易的題目,就越容易出差錯,答題時必須提醒自己注意,千萬不能放松警戒心。
2、題目長的是難題──錯!雖然有的題目文字敘述很長,但卻是你最熟悉或是你最能解答的題目。有的同學只望一眼就丟開,到最后再找來做時,才發現是容易的,可時間已經不夠了,實在可惜。
3、賦分數高的題目是難題──錯!在某種意義上說,賦分高的題目相對于其它題目來說是增加了難度的,但對于你來說,一方面是,這道題目對于你卻是容易的;二方面是,即使真的是難題,你同樣可以用分步有辦法來解,就是不能全部解出來,你同樣可以在分步的小題上得了分。
4、排在最后的題目是難題──錯!有許多人都這樣認為而不予以留意甚至不看一眼,等到最后“無事”再來看時,才發現不是難題,但解到一半時間卻已經到了,也因此丟了冤枉分。
5、未見過的題目是難題──錯!要知道,任何一種考試,命題者都不可能讓考生都有“熟悉”的題目,“生面孔”肯定有。雖然你不曾似相識,只要認真審題或許對于你來說是容易的題目呢,千萬不能放過。
6、未見過的圖象就是難題——錯!由于考試有一定的心理緊張和壓力,又為了抓緊時間,往往一瞄見某個“特殊”的圖象就輕易地判“死刑”。其實很多的問題都是學過知識的變換或遷移罷了。
7、試卷上留下答題的空白越多越難——錯!留下答題的空白與試題的難易程度沒有任何關系,只是與試題的編排設計和印刷有關系。
8、開始看見有幾題較容易的題目馬上給自己下高的分數指標。考試當中千萬不要給自己定下分數指標,有時甚至是要有“不必做完”的,重要的是做對,沒有人能科科滿分即使你是一心想考全國第一也無需一定要把題目全做完,在保證正確率的前提下,做到哪算哪,沒關系的,重要的是做對,沒有人能科科滿分即使你是一心想考全國第一也無需一定要把題目全做完,在保證正確率的前提下,做到哪算哪,沒關系的。
九、考試當中的“九先九后”
1、先寫姓名、考號,后看試卷“共有多少頁”。試卷到手,首先在規定的地方準確地填寫姓名和考號,然后看共有多少頁,自己拿的試卷份數是否夠、印刷是否清楚。
2、先瀏覽全卷,后看題。通過瀏覽全卷,可以了解共有多少頁、有多少個大題,有幾種類型的題目,從而克服“前面因有難題做不出而耗費時間,后面有容易題目因無時間而未做出”的有效措施,也有助于防止漏做題的傾向。
3、先審題后下筆。一方面是要認真地看第Ⅰ卷和第Ⅱ卷開頭的要求和說明,這是正確答題的基礎,不要“憑經驗”想當然,吃虧的是你自己。二是要認真看在試卷中的“材料說明”,這是正確答題的關鍵。三是要認真看題目本身的要求,如選擇題,是要求選正確的還是選錯誤的。
4、先易后難──先做易題,易題要穩拿分,不能出差錯,速度要快,難題先放棄,等待“再回頭”。這不但是經驗之談,而且符合心理學原理。遇到不會做的題,如通讀三遍后仍不知如何下手,應立即“放過”,但要記住題號。這樣考生試卷上第一遍所做的題大多是會做的,答題信心也就建立起來,然后全力解決不會的題。當然這是因人而異的,無需拘泥于題號次序,應根據實際,跳過啃不動的題,從易至難。
5、先熟后生──在掃描中,既可能看到較多有利條件,也可能看到較多不利因素。對于前者,不可因一時沖動而落入“似曾相見”的陷阱,對于后者,切不可驚慌失措(萬一有偏難題,應及時自我安慰、暗示,對別的同學可能會更難!)先做那些題型結構和內容比較熟悉的題,后做那些題型、內容甚至語言比較陌生的題。
6、先同后異。即先將同分支(如代數、三角等)同類型的題目集中處理。這類題目知識、方法間溝通較容易,有利于提高單位時間的效益。
7、先簡后繁──先做簡單的,后做繁雜的。這樣容易贏得時間。
8、先看問題后閱讀題目──一般來說,試題在大段的敘述之后才提出問題的題目(特別是語文的閱讀部分),如果是按照順序閱讀下去,仔細看完全文后再接去看所要回答的是什么問題,卻又把原來閱讀的內容忘記了。因為當時閱讀是無目的的,因而又不得不重新再看一遍,這樣就浪費了大量的時間。所以先看問題便知道它在問什么,在看文章內容的同時,就可以知道所需要的答案是什么。但要避免只看跟問題有關的部分而喪失了整體觀念,否則容易犯錯誤。
9、先高分后低分──在最后的半個頭內必須這樣做。因為同樣的難度,花同樣的時間和精力,不如做高分題目,這樣相對來說就可以多得一些分,即使做不完,按照分步給分也會多得一些分的。
十、考前做好10件事
1、知識準備。考前一周,應以教材為依據,抓住主干,收縮復習,強化記憶,對章節目錄,大小標題、重點內容、逐一回憶。生疏之處,著重補上,掌握內容,一帶而過。公式定理,滾瓜爛熟,圖表提綱,一一過目,知識框架,心中有數,牢固掌握。
2、精神準備。端正對考試的認識,“看準目標,兩種準備”排除焦慮,穩定情緒,正確估價自己,建立適度的“期望水平”,最佳“期望值”應是在略高于實際水平處。消除人為心理障礙,減輕壓力,排除雜念,增強信心,當然也不能抱“無所謂”態度,過分放松。
3、體力準備。“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所以在考前要“養精蓄力”,衛生用腦,科學安排,勞逸結合,飲食起居,要有規律,注意安全,防止疾病,考前兩天甚至可以完全休息。因為在臨考前仍夜以繼日,疲勞過度,在考試時反而有可能使大腦處于抑制狀態,危害極大。
4、物質準備。考試前一二天一定要仔細檢查,準備好考試用的文化用品(如:手表、電子表中的電池、鋼筆墨水、削好的鉛筆、橡皮、指定型號的計算器)和諸如手帕、眼鏡、手紙、有關藥品、適量的錢幣等,千萬不要忘帶準考證。以上物品可集中放在一個包袋內,每次出發前檢查,中途手不離包,須知小事弄不好也會誤了大事。
5、技術準備。考前可到試區考場實地考察一次,在什么地方乘何車輛,要多少時間,考區的環境如何,休息、飲水、廁所在哪里?要否準備點心、午餐、飲料,騎自行車的同學在考試前一天要檢查好自行車,備好打氣筒、小橡皮管等物品。路上要注意安全。
6、做自己習慣的事。在接近考期時,越是做總復習,越是感到自己實力水平不夠,連原本的功課也失去了信心。這時,可以選擇一個自己比較有愛好和擅長內容,每天都去做一下,這也是恢復自信的好方法。告誡在考試之前千萬要避免不習慣的事。如,有意在考試的前一晚上提早睡覺,也容易造成緊張,反而睡不著,應該以日常生活的狀態去應付考試。至于提前睡眠,要適當,不要提前太多。又如,穿著方面也要穿平常習慣的服裝,有的人去參加考試,要穿上新的皮鞋、新的衣服,卻不知由于穿上新皮鞋,腳容易被磨傷,穿上新的衣服,可能使脖子勒得太緊或領子碰磨頭部,致使頭脖不自在。所有這些,都無法集中心情考試。
7、考試第一天,要稍稍提早起身,穿衣要寬松,鞋褲要干凈牢固,吃好早餐,飲水不要過多,檢查所帶物品,至少提前二十分鐘到達試區,不要與人爭論,保持平靜,充滿信心,準時入場。
8、應該注意帶好雨具和一些錢。因為六、七月份經常有雷陣雨,如果淋濕了就容易生病,帶了一些錢也可以方便乘公共汽車或其他的臨時開支。
9、注意飲食衛生,防止胃腸疾病。按照平時的飲食習慣吃飯就可以,沒有必要加強營養去吃大魚大肉。暴飲暴食會引起胃腸功能紊亂,影響情緒安定,不利于考試。
10、考試準備得越周到越好。影響心情,結果自然會使成績受到影響。因此,考前準備越周到越好,確定自己該帶的東西都帶齊了,才會鎮定。為了防止遺漏,不妨先做一張表格,列出應該帶的東西,然后再做檢查。
第四,考前幾天要對考試所需物品列一清單,因為有的同學心情比較緊張,盡管東西已經帶齊,心理上總有一些擔憂。列出清單,就可排除此類心理干擾。
第五,進入考場后,一定要在發試卷前穩定自己的情緒。此時不妨用“我已經學得差不多了”“我一定能夠順利過關”之類的話語來暗示自己。拿到試卷后不要忙于動筆答題,先填好考號、姓名再快速瀏覽一下試卷的內容,確定自己的考試時間分配和答題方法。一定要按先易后難的順序做題。有的同學認為,剛上考場頭腦比較清醒,應先做難題,其實不然。先做難題,會導致腦神經過度緊張,容易產生心理上的“前攝抑制”,萬一“卡殼”,會嚴重影響后邊的做題情緒。當然,一場考試中,總有不會做的題,如是選擇題,建議憑自己的第一感覺先選擇出答案,不能空在那里,因為越是到考試后面可能時間越不夠用。每年的高考中,總有相當多的人不能完成試卷,留下無盡的后悔。
最后,前邊考的每一科完后,千萬不要忙于去對答案,考完后就不要管了,用更平和地心理狀態和積極的情緒去面對后面的考試,爭取整體的勝利。
總之,有了良好的心理狀態,成功一定屬于你。
高考成功保證:信心 專心 細心 恒心
競賽的勝負不僅是技術水平的較量,而且是心理素質的較量,心理素質的好壞,直接影響競技水平的發揮。考試也是如此,要在考試中保持最佳的心理狀態,考生要具備“四心”——信心:有它不一定能贏,沒它一定會輸。信心是考生成功的精神支柱,有信心的人有以下表現:
充滿自信。有信心不一定能贏,沒信心一定會輸。
充分相信自己,能承受各種壓力,藐視困難,戰勝困難。
胸有成竹,從容不迫,學習生活有規律。考試需要適度的緊張,但臨考前更要有大將風度,不能慌慌張張,廢寢忘食,甚至通宵達旦,在考前過度疲勞。有的考生為克服疲勞就喝濃茶和咖啡,強打精神復習迎考,其結果是注意力、記憶力、保持力、理解力都受到影響,直接影響考試成績。所以,考前要千方百計調整好生物鐘,使自已的興奮點和考試時間同步。
信心在考場中的表現,是遇到難題,鎮靜自若,沉著應考。
專心:頭腦清醒、精力集中的前提
不少考生考前存在私心雜念,有畏懼心理,諸如怕考不起會受到老師批評、父母責怪、鄰里竊笑、友人非議等,這是可以理解的。但一上考場,則必須排除一切干擾,專心致志、凈化精神。只有專心致志才能保持頭腦清醒,才能感知深刻、積極思維,才能處于加工信息的最佳心理和生理狀態。
如果在考場上精力分散,一遇到稍難的題,想的就是考不好別人怎樣看我,自己咋個交待,今后怎么辦等,那必然影響競技狀態,發揮不出應有的水平,成績就不會理想。
細心:別因一兩分名落孫山
每次評卷總結,老師們都要談到考生的過失性失分,有的忘填小空,有的漏掉小題,有的忘了一頁,造成不應有的損失。有的人就因為這關鍵的一兩分而名落孫山。
除做題外,有的考生還粗心到忘帶準考證、考試必需品等,結果一上考場就手忙腳亂,影響考試。克服粗心,必須
細心:做題細心是成功的保證
第一、考前準備要細心。要做好思想和物質準備。考前考后要檢查準考證、鋼筆及其它文具是否帶齊,還要估計一下出現突發事件怎么辦?各種情況都要考慮周全,做到有備無患。
第二、考試時做題要細心。做題前先填考號、姓名,將試題瀏覽一遍,做到心中有數。做題時要先易后難。試題的排列一般是先易后難,但在具體命題時,由于內容和題型因素的限制,一般是大題排列先易后難,在小題和采分點的排列上總要有一定的波動,即容易做的大題里有難做的小題,難做的大題里又有較易做的小題。要學會“會做求全對,穩做中檔題,一分不浪費。”切忌漏題,要注意試卷的正面和背面,不要漏掉背面的題。要注意單頁試卷,按要求填好機讀卡。
不要因為感覺某些題好做就忘乎所以。“容易題,容易錯”,也不要因為某些題較難而慌張忙亂。每道題都要細心、認真地研究。
第三、要有時間觀念,充分利用有效時間。不應遲到,不宜早退,要做到三個環節:通覽全卷,全面解答,校對復查,這樣就可以使自己不失掉該得的分數。
第四、要認真熟悉考試環境。熟悉的環境,往往有助于啟發思維,生疏的環境則阻礙思維。考場一般都不是自己的“老窩”,有必要熟悉自己的考室、位子,先入虎穴,有利于得到虎子。
做到細心的口訣:通覽全試卷,填好號和名;審題要仔細,題意要弄清,?遇到攔路虎,不妨繞道行;細中求速度,快中不忘穩;不爭交頭卷,檢查要認真。
恒心:出師不利也要堅持到最后一秒
參加考試,不可能一帆風順。有的人可能出師不利,首戰受挫,第一科就考得不夠理想,有的人可能中途受阻。面對這種情況,容易產生消極情緒,而消極情緒對以后各科的考試極為不利。它會分散注意力、影響記憶、遏制思維、降低效率。這就需要冷靜下來,認真總結失敗的原因,盡快把注意力轉移到下一門考試中,不必再對前者耿耿于懷。要提得起,放得下,方法是多樣的:
自我安慰法:我不會做,別人也不一定會做。“我難人也難,我易人也易”。不要攀比,樹立“發揮出自己的水平就是成功”的信念。即使失敗了,也不是定論,要自我安慰,否則會產生惡性循環,使整個考試一敗涂地。
后面補償法:在一堂考試中,告訴自己,前面的題不會做,后面的題來補償。在整個考試中,樹立前面科目損失了,后面科目來補償的思想。
考試期間做到三不:不同別人對答案,不討論不會做的題,不找老師解題。
決不能一失敗就灰心喪氣,要有恒心,要有鍥而不舍的精神,不管前面的學科考得如何,都堅持考到最后一科,最后一秒。
抱著平常心,放下包袱,保持最佳的心理素質和最佳的競技狀態參考,就會交上好“運氣”,取得理想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