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李隆基能坐上皇位,實屬不易,
李隆基五歲時,其父李旦被武則天廢除帝位,遷居東宮,日子過得很悲涼,
生母德妃竇氏,在長壽二年(公元693年)正月初二前往嘉豫殿朝見武則天后,
便“人間蒸發”不知所蹤,
同她一同“失蹤”的還有李旦的嫡妻劉氏(李憲的生母),
據說武則天的婢女團兒色誘李旦不成,便心生歹意誣告劉氏和竇氏同謀,施法咒詛武則天,
不疑有詐的武則天就秘密處死了二人,至于尸骨埋在哪,竟無人知曉,
后來掘地三尺也沒找到........
同年,其父李旦也被誣告有"異謀",雖說最終躲過了這場災難,但李旦就此被幽禁,
李隆基兄弟幾人,也同伯父李賢的三個兒子"皆幽閉宮中",直到圣歷二年(699年)才出閣,
可以說,李隆基的童年充滿了生離死別。
唐隆元年(710年)六月,皇帝李顯被害身亡,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聯手發動了"唐隆政變",
誅殺韋后及其黨羽、上官婉兒,將李顯四子唐少帝李重茂拉下皇位,擁立李旦復位。
兩年后,李旦禪位于李隆基,這一年李隆基27歲。
次年,李隆基賜死了權傾朝野的太平公主。
她是李隆基的嫡妻,卻被寵妃武氏排擠
值得一提的是,參與平定韋氏和太平公主內亂的尚乘奉御王守一,正是李隆基嫡妻王皇后的胞兄。
王皇后,甘泉府果毅都尉王仁皎之女,早在李隆基十幾歲的時候就嫁給了他,
在武周時期,她跟著李隆基吃了不少苦,堂堂皇孫過的日子連尋常百姓都不如,
有時候還要用袍子換取食物,
如果說后來武惠妃陪伴李隆基走進了繁華,那么王皇后則陪伴李隆基度過了一生中最灰暗的歲月,
時光飛逝,當年的那個姿容秀麗的妻子,也日漸衰老,
即使她如愿以償地當上了皇后,但在美人如云的后宮中,仍然顯得突兀了許多,
但讓她傷心不已的是,
丈夫李隆基對自己愈發冷淡,甚至縱容武妃“爬”到自己頭上,
如果這對一個女人來說是天大的打擊,
更加遺憾的是,
王皇后始終未能生育,而李隆基在武妃生下皇九子時,居然起了個“嗣一”的名字,
這個舉動不得不讓她起疑,即使李隆基沒有嫡子,但劉華妃生有庶長子李琮,趙麗妃生有次子李瑛,而王皇后也將楊貴嬪的兒子李亨收為養子,
論資排輩也輪不到皇九子叫“一”,
不僅王皇后,宮里宮外都猜出了李隆基的用意——很可能這個孩子將來會被立為太子!
武氏頻繁生育,王皇后深感危機
不管別人心情如何,
武落衡自然是無比欣喜,此前她數次藐視皇后,王皇后也常常跑去向李隆基發牢騷,
李隆基非但沒來問罪,反而數落皇后善妒,還越來越厭倦皇后,
這對武落衡來說,王皇后已經游走在“廢后”的邊緣了,
如今,兒子又被李隆基取了這么一個“第一”的名字,
看來皇后之位指日可待了。
不過,心機頗深的武落衡怎么也沒想到,李隆基滿眼期待的“嗣一”才剛兩歲就夭折了,
傷心不已的武落衡,不久又生下了一個漂亮的兒子李敏,
然而,不幸又再次降臨,李敏也夭折了,
經歷兩次喪子之痛的武落衡沒有灰心,再次生育,這次生下了一名女嬰,可沒多久武落衡的女兒同兩個哥哥一樣,也夭折了,
雖說李隆基將這三個子女分別追封為“夏悼王”、“懷哀王”、“上仙公主”,
可這虛名又如何能安慰得了武落衡的悲痛之心,
絕望之余,她忽然察覺到了不對勁,她開始懷疑自己遭到了暗算,可她又查不出蛛絲馬跡,
由于李隆基的專寵,后宮中幾乎所有的女人都對自己滿懷忌恨,
她也不知道究竟是誰下的黑手,她覺得王皇后、趙麗妃、劉才人等人各個都有嫌疑,
直到武落衡第四次生育,她再也不敢把孩子養在宮中,李隆基也覺得事情有些詭異,
于是就在武落衡生下皇十八子李瑁后,
李隆基將李瑁交給寧王李憲帶出皇宮撫養,并對外宣稱李瑁是寧王的兒子。
這樣安排的確有效,李瑁可算是平安長大了,
武落衡也更加確信之前的孩子是遭到了毒手,此后更加謹慎,
之后她所生育的盛王李琦、女兒咸宜公主、太華公主,也都陸續長大成人。
佩此有子,當與則天皇后為比
就在武落衡為兒女頻繁夭折而煩惱時,
后宮中的另一個女人也因為生不出孩子而焦慮,眼見著武妃盛寵不衰又頻繁生育,
王皇后越發著急,她迫切地希望早日為李隆基生下兒子,她認為自己就是因為生不出孩子才會被丈夫冷落,
可不管她如何想方設法地將李隆基留在自己的寢宮,始終沒法懷上身孕,
她深知再這么下去,自己的后位很快就會讓給那個最痛恨的女人,而她以及她的家族拼命換來的一切,豈不要付諸東流了?
不僅王皇后不甘心,王皇后的娘家也不甘心,
更何況,此前李隆基向姜皎透露出欲以“無子”的理由廢后,姜皎轉頭就將此事告知了王皇后,
不幸的是,王皇后的妹夫李嶠將此事告發了,
姜皎因此獲罪,挨了一頓板子后被流放欽州,后來死在了半路上。
雖然李隆基不承認有這回事,還說姜皎“妄談宮掖”,可王皇后知道,姜皎所言為真,
王家也為此事憂慮不已。
俗話說“越忙越亂”,王家為了讓王皇后早點生出孩子,開始四處打聽“生子秘方”,
也不知怎地,就找到一個和尚,還折騰出一塊“霹靂木”——上面刻上令人天地文與玄宗名諱,
和尚還“信誓旦旦”地表示:佩此有子,當與則天皇后為比。
王守一滿心歡喜地將這木塊交給了王皇后,還將和尚的話一并告知,
王皇后瞬間就來了精神,
當年她能夠與丈夫一起密謀政變,本就不是個只圖安樂的女人,又或許是武則天改朝換代的壯舉,
深深喚醒了大唐女性的斗志,總之,備受丈夫冷落的王皇后,也開始對權力有了躍躍欲試的想法。
然而,事情并不像王皇后所想的那么完美,
不知是誰走漏了風聲,大吃一驚的李隆基立即親自過問此事,果然搜出了證據。
李隆基怒不可遏,你竟想當第二個武則天亂唐?
隨后,李隆基便頒布了“廢后”詔書:
皇后王氏,天命不佑,華而不實。造起獄訟,朋扇朝廷,有無將之心,有可諱之惡。
焉得敬承宗廟,母儀天下?可廢為庶人,別院安置。
刑于家室,有愧昔王,為國大計,蓋非獲已。
王皇后被廢為庶人,其胞兄王守一先是被貶為澤州別駕,隨后又被賜死。
三個月后,王庶人凄涼地死在冷宮之中,后以一品夫人之儀葬于無相寺,死因成謎。
寶應元年(762年),唐代宗李豫即位,念及廢后王氏對于唐肅宗李亨的撫育之恩,
恢復其皇后稱號,遷葬于玄宗陵墓。
王皇后死后,李隆基一心想冊立武落衡為后,還為此創造出一個名份“惠妃”,
不過卻遭到了朝臣極力抵抗,武惠妃至死也沒能坐上皇后的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