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跟老王聊天。老王說前些天自己的一個同學去世了,干家電安裝的觸電身亡。說完后感慨人生苦短和世事艱辛。
自從開了汽車修理公司之后,老王幾乎是一天也沒閑過。每次聊起此事,他總是說熬一熬,再過十年就熬出頭了,等孩子大學畢業,自己就可以回老家享清閑了。這似乎已經成了老王的口頭禪。我勸他不要這么想,因為這會讓當下的生活變的很苦。生活本身就應該立足于當下,而非將以后十年或二十年的生活作為當下生活的寄托,當下的生活也不應成為日后某一天生活的犧牲品。況且真的到了那一天,不是自己想的那個樣子,又該怎么辦呢?光景不是都白白犧牲了嗎?當下就是生活,生活就在當下,不必緬懷,也不必憧憬,人生就是由無數個當下組成,此外再無其它。
這樣說好像有些繞,舉個栗子。
比如一個人想跑步減肥,目的是兩個月后減重十公斤,方法是每天跑步十公里。好吧,既然這兩個月的跑步已被認為是兩個月后目標的犧牲品,那么跑步本身一定非常痛苦。某一天這個人實在堅持不下去了,但他依然為了這個目標強行逼迫自己的身體去承受,如此怎能不苦。如果把兩個月的期限變成十年、二十年,你會怎么想?期間承受不住該怎么辦?或者到了那個時候發現不是自己所期待的結果,是不是會立刻崩潰掉?前些天看了一段關于跑步的短文,作者本人非常喜愛跑步,因為跑步本身就可以讓他獲得身心快樂。他非常珍惜跑步,控制每天的跑步量,原因是害怕因過量而減弱了自己對跑步的期待和憧憬,這話說的多么高級。他愛的是跑步本身,所以跑步就贈予他身心愉悅的體驗,至于因此而帶來的附加值,自然不但不會少,而且事半功倍。
多年前有一個認識的人,因為過分投入工作,導致家庭發生了變故。再次見面,他聊起這段經歷時感慨萬分。他說自己之前非常熱愛工作,沉迷并鉆營于仕途,認為這便是生活的全部追求。雖說努力本身并沒有什么錯,但錯把全部生活都當成了工作的犧牲品。認定了這個目的,他對待工作、同事和家人的態度也都發生了變化,似乎這一切都成為了追求目標的工具,甚至是無所不用其極。隨著時間的推移,或許是過程太過艱辛,或許是目標未能如愿,自己身心俱疲,家庭內部也產生巨大矛盾,導致分裂。
我理解他,也大概明白這份痛苦。但其原因不是沒有堅持住,也不是目標難以達成,而是將未來和當下本末倒置,結果幾乎是必然的。
結束語
說了這么多,未必都對,更不是否定努力奮斗的任何人,因為恰恰是無數個奮斗者才組成了美麗多彩的社會。只是生活本身不應被作為代價看待,盡管每個人生活都不那么容易,甚至有些人已精疲力盡。如果我們愿意敞開心扉,換一種心法去體會人生,熱愛生活本身,或許一些問題就會迎刃而解,或許生活就會即刻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