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教育的最高階?
關于教育很早之前聽過一句話,大概是這么個意思。教育的最高階是父母懂教育并實施教育,其次是父母不懂教育而實施寬松教育,再次是父母不懂教育卻又過度教育。第一種情況孩子大多結果都好,第二種大部分孩子還不錯,第三種大概率會出現問題。
一開始聽到這段話時,比較認可。后來慢慢覺得教育孩子是一個復雜的問題,不能簡單的一概而論。第一,如何是真正懂得教育?在孩子成長的重要階段能做到觀察、陪伴和了解,當成長遇到煩惱能及時探討、反思,并酌情給孩子一些意見,這已經足矣。第二,什么是寬松教育?一定不是放任不管,而是既對孩子的成長了如指掌,又敢于在保障基本安全情況下充分放手,不干預并允許孩子身心自由成長,這一點最難,既要膽大又要心細。第三,除非你有絕對的把握,否則不要輕易拒絕應試教育,孩子將來可能面臨相當大的社會性身心代價。應試教育仍是當前社會分層的最重要工具,應當保有敬畏之心處之。第四,真正教育上的失誤都來自于家長的錯誤認知,而非全部來自教育工具本身。從本質上說,無論是應試教育還是體制上的弊端,都不應是背鍋俠本身,更具決定作用的是使用者如何去運作。
不要過度販賣教育焦慮,也不要被焦慮情緒過度影響,因為那樣并不代表你可以更好的教育孩子,反而大概率會在教育的路上走偏。孩子的教育是貫穿整個始終的,是全身心的,從來都不是片面的、激進的,平和的教育才能利大于弊,哪怕是從極度功利的角度來說亦是如此。未來的時代是什么樣?我也說不清楚,但一定不是我們現在所能想象到的,也一定和當今時代無法比擬,就如同我們小時候無法想象如今科技和社會的場景一樣。然而,我們的教育觀念和目標依然是以當下的時代認知為基礎,漠視不同時代下孩子成長的差異性,必將導致缺少前瞻性。倘若真的如此,教育輸出怎能會不出問題呢?又何以如此自信和肯定?
應該上幼小銜接班嗎?當然,這個話說的晚了一些,畢竟課外補習班已經停止了。教育部曾經發文說是不可以,研究表明弊大于利。但如果說非要上,我覺得也不是不可以。比如我的一個同事,給孩子報了幼小銜接班,提前學一下認字和數數以便更快融入小學學習。索性運氣比較好,代課的老師之前就跟孩子認識,一起參加學習的孩子們也都是朋友,結果是孩子非常喜歡上這個班,每天早上起來都鬧著要去上課,包括周末。如果家長能夠做足工作,達到這樣的效果,當然是可以上的,就害怕家長們絲毫不做調查,加入的培訓機構只是機械性的對孩子進行訓練,傷害就會比較大。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