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程才是意義,結果只是附贈品。
書終于出版了。之前雖然知道些,但還只是限于網傳,始終隔著一層窗戶紙。正式出版后看到實物,這份感受和影響大不相同,像一個發酵的過程似的,隨之而來也徒增了不少緣分。有緣分是好事,包括出書的部分初衷也是為了結識緣分,這緣分不為功利之目的,只希望多些交流,并把書本身的意義擴大和影響下去。
發酵的過程中,人的情緒也會發酵。你越是過分在意這份成果時,就越會產生一些不好的情緒和影響。比如當你自以為是,就會產生自滿或怠慢的情緒,這些都已然偏離初衷。當你被周圍或好或壞的評價,以及善意或不善意的舉動所影響時,亦偏離了初衷,這些把心緒駐足在結果評價上的行為方式都讓我感覺不太好。琢磨半天,發現出書這個結果充其量只是興趣愛好的一個附屬品,代表不了太多意義,用文字記錄和品味生活的過程才是最美好和根本的意義。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堅持,并在過程中締結出了一些果實,這果實是好事,但也只是路過而已。看清它,也可以愛它,但不執著于它。這樣想,就能更平和的面對它,也包括自己。
驕傲使人落后,虛心使人進步。
驕傲的時候,便是過分在意結果了。無論這個結果是好是壞,但在意結果就是把結果的意義夸大化甚至超過了過程本身,這是倒懸和偏離,影響心性往不好的方向發展,所以便落后了。虛心是不在意結果,而把更多精力留在了過程上,不受心性負面影響就會產生進步。
最大的快樂是對行為本身的尊重
書一經出版,很多朋友也都捧場買了一些,當然也送了不少。書能賣出去,我自然是高興的,因為代表可持續發展嘛。書送出去,我也高興,因為期待那個人可以受益嘛。說起來,最在意的事情還是在于對方是否真的去讀,有些朋友拿到書后確實仔細讀了,加上書的內容與個人情況契合,讀后頗有收獲并把感悟反饋給我,這些感悟每個字我都愿意多看幾遍,遠比多賣幾個錢重要的多。為什么?其實一開始就想好了,不指望這個掙錢,也知道不可能,但對于多少回一些本還是高興的,在此基礎上,如果能把書遞到真正需要的人手里,并因之而產生好的影響力,這是最讓我感動和開心的。能和文字本身產生共鳴交流,是最讓人快樂的事情。每個人的動機都不一樣,能和本書結緣都是好的,但更珍貴的是那些能讀懂我內心的讀者,他們的一言一語都刻進我心里,助我鼎力前行。
平視才是最好的感覺
被看好的感覺其實和被看低一樣,會帶來失重或超重的感覺,都不好受。誰不愿意被看好呢?被看好其實會帶來兩種不好的結果,一種是自我評價偏離,就像被架起離開地面,總有摔到地上的一天。另一種是被扣上帽子,頂著帽子生活就會很累,要么忙于解釋,要么終有一天再被扣上一頂名不副實的帽子。所以,被看好并不是什么好事,失重超重都不是什么好體驗,還是真實的感覺最招人喜歡。對與錯,都不用向旁人證明和解釋,對得起自己內心就好,真正理解自己的朋友明白就好,其它都徒耗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