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后會有期
立冬了。
連著陰了好幾天的天空終于有了笑臉。有陽光的日子,真好!
秋雨過后的早晨,安靜和諧。剛從夢中走來的人們,開始往現實中回歸。宿舍樓亮著的燈隨著漸漸亮起的天色而漸失光亮,水龍頭流水的聲音奏出美妙的音樂也開始召喚睡眼惺忪的人。樓外,清潔工已開始清掃滿地的落葉和忘了蒸發的地上的積水,她始終是笑著的,至于為何笑,任憑想象。操場上,教學樓前,經歷和走動的人,在認真地讀書,偶爾抬頭,偶爾靜思,仿佛這樣的早晨只屬于自己,愜意安然,心如止水般平靜。
走在路上,看靜立的樹,看飄落了的和正在飄落的葉,滿心歡喜,被這美麗的景和沉默的時光。
草坪上,馬路上,散落了一地的葉,各有千秋。葉,落在依舊生機的草叢上,微風拂過,葉動草動,飄逸自由。葉,落在地上,有層疊的,有單片的。層疊的,不孤單,不寂寞,在機體的溫暖中感知離去;單獨的,不喧嘩,不浮躁,靈魂承載著生命的質樸與厚重之感。它們交織在一起的,便成生命與生俱來的美好和對人生路途生生不息的追尋。它們恬然寂靜,不動聲色,只是在這生命的秋冬之際體會著屬于它的美妙。“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大抵說的就是秋于葉的意義。往前繼續走,總有大片大片的樹葉從空中飄落,盤旋的,直下的,緩慢優美,像冬天飄落的雪,不同的形狀,不同的環境,卻同樣是飛翔,同樣是自由!
葉落了,樹還在那。它們靜立于大地,堅定不移。看著一直伴隨著的葉一片片離去,最后只剩下自己。但,他們始終不聲不響,不憂傷,不埋怨,因為,各自終有歸屬。想起龍應臺《目送》里的一段話:“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后,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這話,雖顯得凄楚,但寫出了愛的純粹與無所求的美好。雖是別離,但卻是永遠的溫暖。不只父母子女之間如此,朋友、戀人之間也是這樣。從春天走到夏天,走過秋天,再到冬天,這之間,相識,相知,相離,于是,會有距離,“漸行漸遠”也開始了它的征程。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就此不再見面,不再擁有。我們所要或正在經歷著的,都是美好。遇見的,錯過的,擁有的,失去的,都是美好。因為錯過,便有遺憾之美;因為擁有,便有溫暖之美。也許會有離別的失落,但若曾真心相待過,即使分別也是美好的。雖不見,卻在心里,跟樹與葉一樣,總會在一起。來年春天,定會再見。
雨后的天,清澈闊遠,瓦藍一片,不留一絲蒼茫之感。飛機飛過時留下的痕跡,從天的這一邊到那一邊,遼闊壯觀。有太陽的日子里,最喜歡這秋日的天空。春日的天空,活力卻有些張揚,夏日的天空,高遠卻燥熱,冬日的天空,溫暖卻懶散。唯有這秋天的天空,灑脫大氣,低調沉穩,看著它,覺得舒適安然,可欣可喜,神清氣爽。
天空,讓心覺得自由。它,包容著這季節的萬物,有生機的,凋零的,枯萎的...如此寬厚!
立冬了,天真的冷了。冷的同時,又有一種溫暖來臨。這暖,不是夏天的溫度,也不是春天的希望之暖,而是寒冷中陽光照在身上的感覺,是天冷了朋友的一聲聲問候和關懷,是在寒冷中戰勝自我堅守自我的歡愉之暖……這暖,充滿力量和感動,直入心里。
韓寒說:“冬至花敗,春暖花開。都是生活的常態,所以無需惋惜,后會有期”。是的,沉迷于這秋天,但終歸得往前走。雖有不舍,但還會再見。或者,不曾分離,因為,這美,已散滿心間,便無需說再見。
無論再見,還是永不再見,都不必追,不必惋惜,一切只因,后會有期。
來年秋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