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都是水立方
那天,和好友聊天,她特苦惱地告訴我:“我發(fā)現(xiàn)我自己無法逃離一個怪圈,談了三段戀愛,男友全都是
難道,我們真的只愛同一類人?
其實(shí),只愛同一類人不是特例,而是普遍現(xiàn)象。生活中,我們往往被一類人吸引,我們感興趣的圈子,常常是同一類型的。于是,我們下意識地排除了其他類型。就好像有愛情過濾器,把其他類型過濾掉了,雖然理性上拒絕,但下一次愛情來了仍然擋不住。
這種戀愛現(xiàn)象跟一個人的審美密切相關(guān)。張藝謀喜歡瓜子臉的女人,所以他的電影女主角大都如此,鞏俐、章子怡、董潔的眉眼之間都有相似之處。尤其是章子怡剛出道時,就是頂著“小鞏俐”這個名號的。
于是便有“某某是我的菜”這樣的話,所謂的“菜”,也就是說喜歡的類型。推及開來,有的男人喜歡大胸的女人,有的男人喜歡皮膚白的女人,有的男人喜歡長腿女人,有的男人喜歡大齡女人,有的男人喜歡小蘿莉……
這種現(xiàn)象背后,有什么奧秘嗎?有的。按照心理學(xué)理論,我們會愛上哪一類人,需要?dú)w結(jié)到自己接觸的第一個異性。那就是我們的父親或者母親。一次和心理學(xué)家安瀾夫婦的聊天讓我很有收獲。作為心理咨詢師,安瀾非常看重父母和童年經(jīng)歷對人的婚姻觀和愛情觀的影響,在他們眼里,婚姻是一種“移情式關(guān)系”。
“小時候,我們接觸的第一個異性對我們后來的生活是有重大作用的。于是,父親或母親就分別扮演了我們接觸的第一個異性。后來,我們長大了,對父親或母親的依賴開始漸漸轉(zhuǎn)移,卻本能地在尋找與此相接近或者類似的關(guān)系。于是,我們先投入情感,然后彼此察覺。如果小時候就得到了充足的父愛或者母愛,我們自己就很充足,不會太依賴戀人。”安瀾說。
朋友聽完這個理論之后,恍然大悟,“我的父親就是這種類型,胸中有無窮大的理想,可一到現(xiàn)實(shí)中就擱淺了,但我仍然對父親的理想崇拜無比?!边@就是癥結(jié)所在。我們選擇戀愛的對象,往往受到第一個接觸的異性的影響,并且根深蒂固,于是,長大后,我們都在尋找一個像父親一樣的男人。
那么,我們能打破這個怪圈嗎?
能!但很困難。
首先,我們要了解什么是感情過濾器。心理學(xué)上,感情過濾器是指一個人最深的情感積淀,跟一個人小時候的經(jīng)歷有關(guān)系,很隱秘,它往往是人的無意識或認(rèn)知偏差導(dǎo)致的。感情過濾器是比較學(xué)術(shù)的稱呼,通俗地說,這就是我們的感情慣性,是我們對某種類型的人產(chǎn)生的依賴,甚至條件反射。
人的“情感冰山”分為意識和潛意識兩部分。水面上的部分是情感中的意識部分,在“理性—邏輯”思維層面運(yùn)行;水面下的部分是情感中的潛意識部分,在“感性—直覺”層面上運(yùn)行。當(dāng)愛情來臨時,很少有人能夠理性,因?yàn)槊總€人都有自己的感情過濾器,它會跟隨一個人一輩子,很難更改,而且也是一見鐘情的基礎(chǔ)。
正是這種感情慣性的存在,讓我們不得不承認(rèn),很多時候我們愛的并不是一個人,而是一類人。
這也就不奇怪情感替代品的存在了。我們往往會發(fā)現(xiàn)自己后來愛上的人都和初戀有或多或少的類似,讓朋友驚呼簡直是“某某的翻版”。經(jīng)常聽到人說:“她很像我的初戀女友!”實(shí)際上,他愛的還是初戀女友,后來的大都是替代品。這是殘忍的事實(shí),這仍然是“移情式關(guān)系”的延續(xù)!
初戀初期,我們對世界、對感情都是懵懂的,那時候是探索階段,所以戀愛對象會沒有規(guī)律。但到了一定年齡后,通常30歲后,感情的模式趨于穩(wěn)定。當(dāng)一個人的愛情觀固定下來之后,他的愛會顯得比較可靠。因?yàn)檫@時候的愛情觀是他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性格上的綜合產(chǎn)物,能比較客觀真實(shí)地反映出這個人的好惡。
所以,“替代品”是正常的,這樣我們就不必覺得自卑甚至苦惱,也不用在對方愛我還是愛前任的問題上糾結(jié)。
就算心里知道有感情過濾器,有替代品,也千萬不要對戀人說:“你長得很像我以前的女朋友”,“你長得很像我從前的男朋友”。因?yàn)椋还苁菑拿孀由?,還是從心理上,對方都不會好受。沒有人愿意接受自己只是一個“替代品”。此話一出,在以后的相處中,對方可能會不自覺地排斥這份感情,哪怕對方發(fā)現(xiàn)你真的愛自己,也會自欺欺人地捏造出種種理由來否定你。爭吵、猜疑甚至戀情的失敗恐怕都在所難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