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離婚率“十連增” 折射出什么
2014年上半年,重慶全市有175670對情侶變成了合法夫妻。同時也有59557對夫妻離婚離婚結婚比為33.9%,即100對情侶變夫妻的同時,就有34對夫妻變陌路人(近年來重慶離結比一直保持在1:3)。其實我國離婚率越來越高并非重慶一地,全國各地類似,近期,半月談記者深入北京、上海、江蘇、湖北、吉林等地調研發現:一些省份和城市的離婚率和離結比居高不下,閃婚閃離現象突出,局部地區甚至出現年度離婚對數超過結婚對數的“婚姻赤字”現象。
半月談記者調查顯示:近年來,北京市的離婚人數逐年攀升,2013年同比增長42.6%。這意味著在北京每天有近150對夫妻協議離婚、家庭解體。上海市民政局公布的年度婚姻登記統計情況專報顯示,2014年,上海市共辦理離婚登記53244對。因感情不和或破裂、性格不合等離婚的占總數的95%。2014年江蘇省共有837942對新人結婚,178899對夫妻離婚。與2013年相比,結婚登記人數減少7萬多對;同期,離婚人數增加2898對,即每3分鐘就有一對夫妻分手,各奔東西。湖北省婚姻登記機關2014年共辦理各類登記141.7萬件,創歷史新高。其中,結婚登記為61.47萬對,離婚登記13.7萬對。與2013年相比,結婚人數基本持平,但離婚人數增加8000多對。吉林省2012年至2014年,離婚登記人數分別為9.83萬對、11.12萬對和11.26萬對,離婚率(年度離婚人數與總人口之比)分別為7.14‰、8.1‰和8.2‰。長春市朝陽區婚姻登記處負責人介紹,從離結比(年度離婚人數與結婚人數的比率)來看,這個區的離結比連續3年超過35%,屬于較高狀態。
民政部發布的數據顯示,自2004年以來,我國離婚率連續10年遞增;2012年全國共有310余萬對夫妻辦理離婚手續,離婚率增幅首次超過結婚率增幅,2013年攀升到350萬對,比上年增長12.8%。從1979年到2012年,全國當年離婚對數與結婚對數之比已從4.7%上升到23.4%,其中,北京、天津、廣州等大城市的這一比例已接近或超過30%。
當前,離婚浪潮兇猛,到底是什么摧毀了國人的婚姻?一方面,觀念變化。改革開放30多年來,國人觀念發生巨大變化,離婚已經不再是一個聞之色變的敏感詞,讓生活在不幸福婚姻中的人們,尤其是女性有了結束一段婚姻的勇氣,提升了婚姻質量和人生幸福指數。另一方面,離婚問題凸顯也折射出一部分人婚姻契約精神的淡化和婚姻家庭道德責任的弱化,一些社會成員的道德水平亟待提高。近年來,有的人片面強調個人幸福和婚姻自由權利,而忽視婚姻生活應秉持的道德倫理準則和應有的奉獻、應盡的義務。
除了婚姻道德觀念變化的主觀因素外,離婚立法的變化在客觀上也導致了高離婚率。1950年新中國第一部婚姻法頒布之后,1953年人民法院受理的離婚案件高達117萬件,在被封建婚姻束縛數千年的古老中華大地上出現了第一次離婚井噴;1980年婚姻法首次將夫妻感情確已破裂作為判決離婚的法定標準后,1981年離婚絕對數即大幅上揚,較1980年增加了4.8萬件;2001年4月婚姻法(修正案)頒布施行后,離婚絕對數大增;2003年國務院頒布的婚姻登記條例大大簡化了在民政部門辦理登記離婚的手續,這一方面保障了離婚自由,另一方面也給那些沖動型離婚或草率型離婚打開了方便之門。
以傳統文化自居的中國,婚姻一直是最具傳統的觀念,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然而,現在的中國,雖然還在實行著“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基本傳統,但是,中國的家庭卻越來越不穩定,尤其從改革開放以來,夫妻離婚已逐漸成為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現象,“白頭偕老”的婚姻漸漸成為一種奢望。過去羞于啟齒的你離婚了嗎?現在已不再是幽默的“戲言”,而是當今中國離婚高潮的真實寫照。對此,有人說“好”,也有人“唱衰”。
在我看來,導致如今中國人離婚率越來越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女性政治經濟地位的提高、性觀念的開放、男女接觸的機會越來越多、學歷差距、性生活失諧、婚外情等等。然而,關鍵因素還是收入差別的進一步加大?,F在,人與人之間的收入差別是越來越大,有的可以奢侈無度,有的卻連基本生活都難保障,甚至連棲身之所都沒有,如此大的收入差別,夫妻之間怎能穩定?在金錢的誘惑下,尤其在房子的誘惑下,夫妻分崩離析就越來越成為一種客觀原因,大城市的離婚率高居不下經濟因素就是主因,而且房價越高的城市離婚率越高。細想起來,號稱婚姻的“頭號殺手”婚外情(第三者介入),而分道揚鑣的,就其本質也是收入差距的問題。
對于80后90后閃婚閃離增多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但以自我為中心的個性是其中重要一條。80后90后多為獨生子女,在家自然是受到父母的百般寵愛,過著“皇帝”或“公主”般的生活,普遍在心理上有幼稚化傾向,都習慣于以自我為中心,這樣的男女結為夫妻之后,很難達到相互妥協,缺乏應有的耐心和寬容度,婚后處理問題和化解矛盾的能力都不強,容易把小問題上升到“離婚”的程度,甚至一句話就成為離婚的導火索。一句話感動就結婚,一句話不合就離婚這是80后90后夫妻閃婚閃離的關鍵因素。心理輔導師戴慧芳說,有些80后、90后在婚姻生活中表現得很任性,既不能容忍對方,自己又不想改變,矛盾便會升級。以為離了婚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卻不想如果自己不肯讓步,當遇到下一段婚姻時,同樣的情況還是會再現。
雖然許多發達國家的離婚率高于我國,但是,對中國這樣一個受傳統文化影響很深,對離婚一直十分謹慎的國家來說,離婚率逐年上升,還是值得國人思考和反省。中國人指責西方人對待婚姻很不嚴肅,在結婚之前就與對方發生親密關系;外國人說中國人對待婚姻不慎重,關系還不足夠親密就敢結婚。盡管雙方都過于絕對,但西方人對待婚姻的確比對待愛情要嚴肅和慎重得多。相比之下,中國人在結婚這件事上思考得的確不夠,以至于婚后反悔的現象有增無減。
誠然,人生苦短,婚姻漫長,夫妻之路,很不平坦,夫妻要想“白頭偕老”,感情其實只是一部分的原因,經濟、地位、名利等各種誘惑無不在侵蝕著我們天下的所有夫妻。在此情形下,一個自私自利,不孝敬父母,不疼愛對方,甚至不愛自己的孩子,不履行丈夫或妻子職責勉強維系的婚姻,應該離異。不過,婚姻并非兒戲,涉及子女、雙方父母、家族等方方面面的人和事。在當今社會環境下,有相當一部分人的結婚或離婚過于功利化,而缺乏應有的道德感和責任擔當。極端利己、有悖道德的婚姻往往給家庭、給社會帶來不同程度的傷痛和危害,特別是成為孩子心靈上不可承受之重。
離異家庭的孩子容易產生自卑感,覺得自己不如別人,甚至在遭到嘲笑后,容易形成抑郁、憎恨、易怒、多疑、嫉妒、孤僻、膽小、情緒不穩定等心理特征。專家表示,在單親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出現顯性心理問題的比例明顯高于正常家庭的孩子。與此同時,有調查顯示,在單親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后來發生非婚生育和遭遇離婚的可能性大大高于完整家庭的孩子。
比“離婚傳承現象”更嚴重的,是單親家庭孩子的高犯罪率。從統計概率上看,近年來青少年的犯罪率、心理疾病患病率和自殺率,幾乎是與離婚率同步增長的。據天津市社科院的一次關于“城市閑散未成年犯”的調查,少年犯中認為父母關系不好的占34.89%;而對照組的普通家庭孩子中,只有9.9%的人認為父母關系不好。少年犯中承認自己與父親、母親關系不好以及遭受暴力侵害者的比例,也大大高于普通家庭青少年。也就是說,父母的管教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重要約束力,一旦缺乏這種約束,很可能會誤入歧途。
綜上所述,我國離婚率“十連增”不值得點贊,更不能說成是社會的進步。而對年輕男女而言,結婚前應考慮仔細,離婚更應慎之又慎才好!年輕夫妻,老來是伴?;橐霾恢皇欠蚱揠p方的事,既然組建成了一個家,就別輕易去毀掉。人生中磕磕碰碰無處不在,兩個人要正確的協商處理好。如不正確對待,換再多的人,一樣的搞不好夫妻關系,如有孩子,更應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