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來的時候,我也有些眼花繚亂,看了那樣多名人古跡,到這里就看不懂了,那時才知道山外有山,樓外有樓,哪里能找到這樣悠久眾多的名人古跡?
——張大千
張大千既居敦煌久,全然為唐代的輝煌所折服,又潛心研究,苦心臨摹,所以,其后他的人物畫,一改往日之態,全出唐人法
他的人物畫由此而神采特勝。在這之前,他的人物畫得之于剛,而嗇于柔,妙于奔放,而拙于謹細;這之后則陽剛既勝,而柔縟增,奔放斯練,而謹細轉工。
張大千在敦煌這次共住了兩年半有多,臨摹了二百七十多幅壁畫,所以,有人評價張大千是“漸修得道的畫家”。
張大千先生于1941年春至1943年夏,耗費巨資,攜帶各種器具,同兩位夫人楊宛君、黃凝素,次子張心智以及畫家孫宗慰、肖建初、謝稚柳等遠赴敦煌,偏居兩年零七個月,摹習壁畫。
大千曾聲稱:“只我個人的歷程來說,要想畫出成就來,首重勾勒,次重寫生,其次才能談寫意。”“首先應從勾摹古人名跡入手,由臨摹的功夫中方能熟悉勾勒線條,進而了解規矩法度。”
張大千把自己的經驗總歸為十點。一、臨摹勾勒線條來求規矩法度。二、寫生,了解物理,觀察物態,體會物情。三、立意,人物、故實、山水、花卉,雖小景要有大寄托。四、創境,自出新意,力去陳腐。五、求雅,讀書養性,擺脫塵俗。六、求骨氣,去廢筆。七、布局為次,氣韻為先。八、遺貌取神,不背原理。九、筆放心間,不得矜才使氣。十、揣摩前人,要能脫胎換骨,不可因襲盜竊。
唐,釋迦牟尼涅槃像。在已知的壁畫中,通常涅槃像上釋迦牟尼的頭部枕在左方,而在這幅壁畫中卻是枕在右方,這是唯一一例。
張大千后來除了一般仕女畫,還去西藏寫生,畫了不少醒人眼目的西藏倩女,其功力和意境,全得之于敦煌時的修練。藝高膽大,他還畫現代仕女,還有穿高跟鞋的。
中唐,南方天王
五代,曹議金夫人供養像
唐王朝滅亡后,沙洲地方政權由曹議金執掌,曹氏家族前后統治敦煌長達140余年。此畫像是曹議金的甘州回鶻夫人。
五代,曹元忠供養像
敦煌之行使先生眼界大開,他說:“在藝術方面的價值,敦煌壁畫是集東方中古美術之大成,敦煌壁畫代表了北魏至元一千年來我們中國美術的發達史。
換言之也可以說是佛教文明的最高峰。我們敦煌壁畫早于歐洲文藝復興約一千年,而現代發現尚屬相當完整,這也可以說是人類文化的奇跡!” (摘自張大千《對江兆申話敦煌》)
晚唐,大梵天王赴法會
晚唐,勞度叉斗圣變
中唐,伎樂天
晚唐,伎樂菩薩
敦煌之行令先生畫風大變,由早年的清麗雅逸,變為富麗堂皇,侍女人物變得雍容華貴,嫵媚動人,畫中常出現敦煌窟頂藻井圖案。
持花仕女圖
蕉蔭仕女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