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藍靛靛染是我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侗族擅長紡紗織布,她們自紡自染的“侗布”是侗家男女最喜愛的衣料。“侗布”就是用織好的布,經藍靛、白酒、牛皮汁、雞蛋清等混合成的染液反復浸染、蒸曬、槌打而成。下面就跟著圖片來了解一下最古老的染布顏料--藍靛產生的過程。
1采摘藍靛草
貴州省榕江縣仁里鄉仁吉侗寨的一名侗族婦女正在采摘藍靛草。
古往今來,侗族都以藍靛染制的侗布做衣裙,其色澤艷麗,有著山野植物的清香,古香古色。藍靛染料的制作是做侗布的重要基礎,藍靛的制作耗時長,工藝繁雜。
2泡藍靛
貴州省榕江縣仁里鄉仁吉侗寨的一名婦女在泡藍靛。
現今,在貴州榕江縣的侗族村寨里,侗族婦女們仍傳承著傳統的藍靛制作方法。她們將采收的新鮮藍靛草投放在大水缸里,用水浸泡。經過4至6天的浸泡后,充分發酵,至缸水呈藍色,藍靛草也變黑,發出靛汁馨香。
3將發酵好的藍靛草撈出濾汁
貴州省榕江縣仁里鄉仁吉侗寨的一名侗族婦女將已充分發酵的藍靛草撈出濾汁。
這時,婦女們就用籮筐將藍靛草撈出濾汁。然后,用適量生石灰粉兌到藍靛汁里,用小盆或大水勺上下“翻打”水缸里的藍靛汁,直至缸里浮起大量的紫藍色泡沫后,就可將靛缸蓋好。
4用生石灰兌到藍靛液里“典汁”
靜置1至2天后,把水缸內上端的廢水倒出,將留在缸底的藍靛液放入能滲出水分的木桶或袋子里,使水分蒸發后形成蜜糖狀的藍靛膏,這樣,藍靛就制作完成了。
使用時,只需取適量藍靛膏和水放入染缸中,加入適量食用酒即可。水分充分蒸發后的藍靛膏在密封的環境下可貯存一年左右。
5“翻打”藍靛液
貴州省榕江縣仁里鄉仁吉侗寨的一名婦女在“打”藍靛。
6倒出沉淀后的藍靛
貴州省榕江縣仁里鄉仁吉侗寨的兩名侗族婦女將沉淀后的藍靛倒入過濾袋。
有關調查結果還表明,藍靛這種地道的植物染料,對人體有著一定的保健作用。
資料來源 | net
鄉土人文地理
▼
鄉土人文地理ID:hvillage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簡介 月是故鄉明。發愿尋找五百位鄉土文化守護者。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