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蜀素帖》 墨跡絹本 29.7×284.3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蜀素”是北宋時四川造的質地精良絲綢織物,
上織有烏絲欄,制作講究。
有個叫邵子中的人把一段蜀素裝裱成卷,
以待名家留下墨寶,因為絲綢織品的紋羅粗糙,滯澀難寫,
故非功力深厚者不敢問津。
就在這次結伴游覽苕溪的旅途中,
林希取出他珍藏了20多年的蜀素卷,請米芾書寫,
米芾才膽過人,當仁不讓,一口氣寫了自作的八首詩。
《蜀素帖》書于烏絲欄內,但氣勢絲毫不受局限,
率意放縱,用筆俊邁,筆勢飛動,提按轉折挑,曲盡變化。
《擬古》二首尚出以行惜,愈到后面愈飛動灑脫,神采超逸。
米芾用筆喜“八面出鋒”,變化莫測。
此帖用筆多變,正側藏露,長短粗細,體態萬千,
充分體現了他“刷字”的獨特風格。
因蜀素粗糙,書時全力以赴,
故董其昌在《蜀素帖》后跋曰:
“此卷如獅子搏象,以全力赴之。”
另外,由于絲綢織品不易受墨而出現了較多的枯筆,
使通篇墨色有濃有淡,如渴驥奔泉,更覺精彩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