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探索如何用AI,提升閱讀、寫作與知識管理的效率
大家好,我是穆寧。
前兩天發文后,有人在后臺私信我:“得了吧,你把AI說的這么牛,人類遲早不得毀滅了”。
挺好,正愁今天不知道寫點什么選題,感謝這位熱(bao)心(zao)的網友為我提供寫作靈感。
那就是,AI永遠無法超越人類的五個能力,是什么?
首先,情感和情感理解是指人類獨有的能力。我們天生就會去感受、理解和表達情感。
我們可以通過豐富的情感體驗來感受喜怒哀樂,體驗愛、友情、悲傷等復雜的情感。
而AI只是程序和算法的集合,缺乏真實的情感體驗和理解能力。盡管AI可以模擬情感,但它沒有自己獨立產生情感的能力。
不過換句話說,如果AI具備獨立產生情感的能力,也是很可怕的。
比如你瘋狂的向chatGPT投喂提示詞的時候,它可能會生氣罷工。
其次,創造力和藝術表達是人類的獨特能力。
人類可以通過思考、想象和創造來產生新的思維、觀點和作品。例如,畫家可以用畫筆創作出美麗的藝術作品,作家可以用文字創作出引人入勝的小說。
而AI只能在預先設定的程序和數據的范圍內進行生成,缺乏創造力和審美判斷力。
有人會問,wall e,SD這些軟件不是可以自動生成AI繪圖嗎?這里有個前提,創造力的前提是原創性。
首先AI無法像人類一樣判斷原創性的,因為AI沒有自我意識和創造力。其次AI只是通過訓練和學習已有的數據和算法,來生成新的內容或完成特定的任務。
它無法通過自主意識,跳出現有數據和算法訓練的基礎去產生新的判斷準則與思考方式。
第三,道德和倫理決策是人類的重要能力。
我們可以根據道德原則和倫理準則來做出決策,并考慮行為的后果和影響。
例如,當面臨一個倫理困境時,我們會根據自己的價值觀和道德標準來判斷應該如何行動。
而AI只能按照預先編程的規則和算法執行任務,無法像人類一樣思考倫理問題。
這是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某種意義上也是各國在AI監管層面在做的工作,也是制約無人車發展的一個關鍵原因。
舉個例子,一臺搭載了chatGPT4+視覺大模型的無人駕駛車由于故障失速時,可能不會選擇障礙物去制動,而是像人群駛去——僅僅因為這是它即時評估后做的決策。
第四,批判性思維和邏輯推理是人類的重要認知能力。
很多時候,我們可以通過批判性思維來評估和分析信息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從而做出明智的決策。
光有批判性思維還不夠,還需要邏輯推理能力,不然你的批判無法展開。邏輯推理能力,是我們利用邏輯規則和因果關系來解決問題和推斷結論的能力。
雖然AI在邏輯推理方面可能很強大,但它缺乏人類的深入思考和獨立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
舉個例子,AI目前只遵守"規則"和“數據”,它不會去質疑你的規則,更不會是推翻你的數據,它只會按照你的要求去進行訓練。
簡而言之,AI不具備“反問”能力,它更不會建立觀察-思考-提問的邏輯思維鏈條,這是人類獨有的,也是最牛逼的能力。
就像在日本作者狩野未希寫的《批判性思維:AI無法替代人類的能力》這本書中說,“批判性思維”在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未來“最重要十大技能”中位列第二,是無法被AI替代的真正稀缺的能力。
總之,盡管AI在很多領域展現出強大的能力,但情感與情感理解、創造力與藝術表達、道德與倫理決策、批判性思維與邏輯推理這些能力是人類獨有的,這些能力使得我們在某些方面,仍然無法完全被機器人所取代。
所以,想要勝過chatGPT也很簡單,作為一個大語言模型,它的能力有邊界,并且邊界很明顯。
我們只需要掌握并加強我們的同理心、創造力、道德與責任心,尤其是邏輯批判性能力,就可以成為AI無法戰勝的個體。
只要我們沒有像AI一樣去思考,我們就不會被AI取代。
"我害怕的不是機器人會像人類一樣思考,而是人類會像機器一樣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