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我是穆寧。最近追了一部日劇,叫《初戀那一天所讀的故事》。其中,有這樣一句臺詞:“你們如果覺得自己沒有必要學習,我認為完全可以不學,可是,你們覺得自己怎么樣無所謂,當你們遇到重要的人,卻沒有辦法保護TA的時候,一定會比沒有辦法保護自己還要痛苦。所以,你們要加油,為了自己,也為了你們以后重要的人。”這句臺詞其實并沒有什么新意,但是隨著劇情進展聽到的時候,卻不由得讓我內心一顫。顫抖的原因并不是因為回憶初戀,而是:那些讓我們苦苦堅持的事情,是否真的是有意義的?哪些因素影響了你的判斷?
那些你始終無法堅持的事情,是否是因為你沒有找到堅持的意義?如果找到,你是否可以義無反顧?這是兩個不太好回答的問題,不著急,我們先看三個故事。
小紅是一名剛剛畢業的大學畢業生,在某家小型互聯網公司入職一年有余,任職產品經理崗位。小紅每天都在向朋友和同事,抱怨公司的各種問題:考勤制度過于嚴格、老板布置任務要求過于苛刻、公司福利不如其他公司、公司經常加班開會、升值加薪每次都輪不上自己....小紅把上面的問題,都歸結于是公司的問題。并且她認為,雖然自己只入職了一年多,公司的辦公環境及氛圍、規章制度等問題及管理的非人性化,已經嚴重的影響了自己的職業發展。“為什么要那么嚴格的考勤,早上誰能起的那么早?”、“任務布置的那么著急,我怎么可能保質保量的完成...”、“這次升職的為什么是小李,一定是他和領導有關系”...雖然一年前剛入職時的小紅意氣風發,但經過了一個月的考慮,她還是選擇了離職。她的想法很明確,這次一定要找一個辦公環境和分為更適合自己、規章制度人性化一些、管理扁平化一些的公司!兩個月后,小紅入職新公司。又過了一個月,小紅開始了新一輪的抱怨...小明在一家中型互聯網公司工作兩年了,任職產品運營崗位。兩年來,小明幾乎每天都要加班到晚上十點左右才能回家。但即使女朋友再抱怨,小明卻依然在堅持著。小明認為,只要我每天努力工作,領導就一定會覺得我工作勤奮,認真刻苦,年底考核時升職加薪也一定會重點考慮我。懷揣著這樣的想法,讓小明每天即使加班都十分振奮,身邊同事指著他的鼻子罵他,“你個奮斗B”的時候,他也選擇沉默不去回應。因為每次只要想到加班到十點時,領導走到他的身邊拍拍肩膀,說一聲“辛苦了啊,小明”的時候,那種被人認可的感覺讓他十分幸福。就這樣兩年過去了。實際情況是,第一年的考核,小明的績效考核分是中等水平。第二年,是中等偏下。這樣的績效,不要說升職了,不被優化掉都是萬幸。末流績效讓小明慌了,趕忙去詢問領導,但領導一提到他的業績,他卻啞口無言。因為這幾年,他確實沒什么搶眼的業績,產品指標增長乏力,運營成本消耗巨大。思來想去,小明還是覺得是因為自己努力不夠,他相信勤能補拙。于是第二天,小明主動向領導申請可以多接一個項目的運營工作,加班到幾點都沒關系。領導雖然看著面露難色,但還是點了點頭...從此以后,小明要到晚上十二點才能回家了。小明的女朋友也和他分手了。小睿在某大型互聯網公司,做項目經理五年了。五年來工作勤勤懇懇,升職加薪也是按部就班。但眼瞅自己快到三十歲了,工作發展還是有些不溫不火,身邊的同事朋友不是項目總監,就是已經開始帶團隊了,這不由得讓小睿有點著急了。咨詢了身邊的同事和領導,又百度了“如何才能快速升職”之后,小睿終于得到了答案:我現在升職緩慢,就是因為工作能力不足,我要提升能力。可是究竟要提升哪些能力,小睿還是沒主意。同時,如何讓公司或者領導知道自己具備了某些能力,也是個難題。我去鍛煉自己的溝通能力,文檔撰寫能力,領導也不會立馬發現啊....這時小睿突然想到,我這不是做項目經理的么,那我就把項目經理的職業能力認證證書考了不就行了嘛!小睿學習能力還不錯,還是碩士研究生學歷,認證考試對他來講確實不太難。因為幾年前已經通過了PMP考試,小睿把重點放在了ACP、PGMP、PRINCE2、PFMP...這些項目管理認證考試上。每天上下班的路上,小睿開始抓緊一切時間學習復習資料,周末也不再出門應酬,將大部分時間都放在了“提升能力”上面。一年后,小睿通過了兩項項目管理認證考試,拿到了兩本證書。小睿非常開心,感覺自己的“能力”確實提升了不少,年底的晉升機會,自己一定能夠把握住。幾天后,部門晉升答辯開始,小睿信心滿滿的報名參加了。可當坐到會議室里,當評審領導問到他所負責的項目里具體管理細節時,小睿發現自己一無所知,就連項目內容都已經有點記不清了。這也并不奇怪,這一年小睿的工作重心都放在了“能力”上,工作基本都是得過且過的狀態。可小睿在簡歷里面特意加粗標注的“通過兩項項目管理國際資格認證考試”,領導一句也沒有提到。幾天后,晉升結果出來了,小睿榜上無名。他暗自發誓,領導們可能更喜歡復合型人才,需要掌握多種專業能力。“今年要再考兩個大數據專業的資格認證證書,明年晉升答辯一定沒問題...”上面的三個故事圍繞了“環境”、“行為”、“能力”三個關鍵詞,進行了敘述。故事雖然有杜撰成分,但在你身邊一定會發現相似的人物原型。三個故事的主人公無疑是悲催的,因為他們不僅沒有通過自身的“努力”改變現狀,反而進入了周而復始的循壞,讓人生越來越糟。
而造成這種問題的原因,正是基于認知層面的差異。說到認知,我們不得不說到邏輯層次,近而引申出“NLP六層次”模型。“NLP六層次”模型是NLP大師羅伯特.迪爾茨發明的,是一個系統的模型,可以用來解釋社會上出現的很多事情。從上圖可以看出,我們對外界事物的認知,在我們的思維空間可分為6個層次,從下往上分別是:
1.環境:除我之外的外部環境元素。
2.行為:實際操作過程,也就是做的過程所采用的方式。
3.能力:人在一個情況里所擁有的不同選擇,體現了人做事的靈活性。
4.信念、價值:代表了做事的意義,就是為什么做
5.身份:我所承擔哪些角色和使命
6.精神:我對這個世界的貢獻,人生的終極目標
這六個層次,就像一個鏈條,牢牢的鏈接在一起。我們的“精神”決定了我們想要去成為何種“身份”,“身份”又會決定我們應該保持何種“信念”,而信念又會進一步影響“能力”與“行為”。
這不是一個難以理解的模型。“精神”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這個模型的關鍵在于建立系統性思維。
當你急于想擺脫環境困擾時候,是否想過是因為自己的行為與能力與環境不適應,才受到了負面影響?
當你急于想升職加薪而無休止加班的時候,是否想過把精力放在更容易做出成績的項目上,或者與領導建立深層次關系?
當你不想學習的時候,是否想過努力學習可以提升自己的階層與收入水平,具備足夠的能力來保護自己所愛的人?
這就是系統性思維的核心。尋求任何問題的答案不是采用“我覺得...所以...”的線性思維模式,而是利用NLP六層次模型的思考方式,從頂層去看問題,從全局去看問題。
應用系統性思維時,要確保自己做出連續正確的判斷,而不是單一論據得出的判斷。應用系統性思維,要確保自己把預期結果變成可操作性的方法步驟。
應用系統性思維,要確保自己能夠及時糾正偏差和錯誤,建立糾偏機制。
文章開頭講了三個,讓人生越過越差的三個故事。但撰寫本文的目的,是想讓所有人都能讓生活越過越好。
究竟如何讓人生越過越好?談談我自己的經歷。當我普通二本畢業,在工廠做技術員的時候,就懷揣著做產品經理的夢想,并想把它當做一生的事業。
但是我經過深入思考之后發現,在我當時求職的時間窗口下,互聯網巨頭陣營已經基本形成,大部分的流量和資源都掌握在他們手中。
所以如果想做產品經理,最好的起點一定是在互聯網巨頭。因為你可以獲得更多的資源,更高的平臺,更好的人脈。
但我專業不符,學歷一般,工作經歷也不相關,直接投簡歷一定是無法通過的。那有沒有其他的方式,能夠進入大廠?
有,校招。加上我大四時考研過一次但是復試失敗,心里一直有股火,所以更加堅定通過考研,再走校招的方式進入互聯網大廠。
我果斷辭職,開始認真準備考研。第二年,我拿到北郵的錄取通知書。
入學的第一個月,我就開始找實習工作。直到畢業后的兩年時間,我幾乎在所有互聯網大公司實習過。
最后,我成功進入了大廠,成為了夢寐以求的產品經理。
我的例子也許并不適用于所有人,但我以我的親身實踐向大家證明:
掌握系統性思維的認知方法后,并尋求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情,找到實現自身價值的自我實現地,就是讓人生越過越好的方法。
有一句話說的很對:人們總是高估自己的能力,而低估自己的價值。
高估自己的能力讓人們每天陷入“內卷”的焦慮,而低估自己的價值讓人們每天陷入“成長”的迷茫。
也許現在的你,正是上文三個故事的主人公,正在經歷相同的經歷。但請不要焦慮與迷茫,先閉上眼睛,放空一切,想一想,你內心追求的真正價值到底是什么?
是領導的拍肩膀贊許?還是優渥的辦公環境?還是升值加薪?還是你想成為插畫師、作家、律師,或者產品經理?
正如NLP六層次模型所述,追求精神價值才是人認知的頂層。如果你能找到自己心之所向的人生目標,那你一定是幸福的,正確的在生活。
但獲得這一切并不容易,想要抵達精神層面的勝利,你需要克服環境的干擾,你要學會如此堅持行動,掌握實現目標所需的能力,始終抱有必勝的信念,并澄清自己的真實身份。
而這,就是做“難而正確的事”的,最終奧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