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相對調侃的語言,文中大部分內容都是比較中肯的。
但是另外比較費解的是,為什么過了這么多年,外界對百度的認知還是只有“技術好”?
如果用一個詞概括外界對騰訊企業文化的認識,那就是“人性化”。騰訊公司每年都會做離職員工的調研,非常重視員工感受,將人才培養及文化建設放置在企業發展的重要地位。騰訊老板馬化騰為人低調,這種“低調、包容”的印象也深刻烙印在了企業的文化中。騰訊的員工很多GEEK、技術宅,只要在公司內部流程或產品體驗過程中碰到了他們不爽的事情,就會積極在各種企業內部社區發表自己的看法,直到問題被解決。對其他互聯網公司來說,也許幾個員工的投訴或建議不關心也罷,但是對于騰訊來說這是絕對要不得的事情。
說到扁平化管理,也許只有騰訊是在真實的踐行。
而如果用一個詞概括外界對阿里巴巴企業文化的認識,那就是“狼性”。但盡管馬云在公開場合提出過“福報”言論,但阿里巴巴官方依然避諱將自己的企業文化定義為“狼性”。而其實,阿里的企業文化叫做“六脈神劍”。
六脈神劍,出自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阿里的六脈神劍定義,字里行間,也頗有一種江湖武俠的颯爽凜冽。
后面幾條分別是團隊合作:共享共擔,平凡人做非凡事;擁抱變化:迎接變化,勇于創新;誠信:誠實正直,言行坦蕩;激情:樂觀向上,永不放棄;敬業:專業執著,精益求精。與騰訊相似的是,阿里的企業文化并非空談,而是處處踐行。
阿里巴巴績效嚴格,3.25末尾淘汰,壓力很大,用收入的高回報驅動人才對工作精益求精,勇于創新,并用團隊的激情影響更多員工。
但說到百度的企業文化,大眾對其始終無法建立明確的標簽,可能會支支吾吾的說一句“技術好”。但是這個評價放在十年前還適用,放到現在則缺乏說服力。
BAT,包括字節跳動、美團、京東、滴滴都有著較為成熟的技術棧,隨著技術開發人才市場的流動,這種所謂“技術”的差距只會越來越小。
再說到百度曾經較為深入人心的企業價值觀“簡單可依賴”,描述的含義更多的、是基于AI技術提升用戶工作及生活效率的影響。但“可依賴”三個字,較為抽象,并且由于魏則西事件、“二跳”事件的發酵,利用AI賦能廣告營銷而非用戶體驗的做法,也較難令大眾信服。這也正是百度在企業文化及大眾認知層面下的問題所在。
無論是騰訊、阿里,還是滴滴、字節跳動,甚至是滴滴,都有著自身極為鮮明的企業形象及認知標簽。
標簽化的企業人格化印象可能與企業的PR策略有關,但缺乏這種人格化印象會影響用戶、影響求職者、合作方、甚至投資人。
最終導致與之對應的互聯網產品,難以占領用戶心智。
百度給人的感覺,就像一個踽踽獨行的行者。所有人都知道他很努力,但就是很難有人與他共情。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