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氣虛的,可以考慮四君子湯。血虛的,可以考慮四物湯。氣血兩虛就把四物湯和四君子湯合在一起,就是八珍湯,是專門調治氣血兩虛的方子。
八珍湯配伍——
當歸9克,人參9克,川芎9克,白術9克,茯苓9克,白芍9克,熟地9克,炙甘草5克,生姜3片,大棗5枚。水煎服。
這里的,白術、人參、甘草、茯苓,是四君子湯,是補氣的。熟地、當歸、白芍、川芎,是四物湯,是補血的。生姜和大棗,是固護脾胃,促進氣血生化之源。這樣就氣血雙補了。
這方子是怎么用的呢?又是針對什么樣情況才能使用呢?
我給大家舉個例子。
話說有一個人男孩,15歲,是一個學生。在半年前,患過一次感冒。感冒以后,發熱、頭暈、頭痛、吃東西欲嘔。用藥以后,發熱等癥狀很快就消失了。
但是,接下來卻給這個孩子添了一的身病,面色蒼白、左側頭痛、眩暈、愛出汗等。這個情況,在活動或者體位發生改變以后,頭痛眩暈特別嚴重。同時,肢體倦怠乏力,食欲也不好,。
這可怎么辦啊?于是,家里人帶他大醫院檢查。結果是,左側椎動脈狹窄,血流速度變慢,腦供血不足、缺氧。但經過治療,效果很是一般。
實在沒招,于是就找中醫看看。
刻診,見患者脈沉細、舌質淡,舌苔水潤。
醫家尋思后,給開了一張方子。
熟地15克,白芍15克,茯苓12克,黨參10克,竹茹10克,當歸10克,羌活9克,白術9克,甘草6克,川芎6克。水煎服,每日一劑。
結果,患者服藥3天后,頭暈頭痛大大減輕,而且在身體活動、體位改變之后也不會加重。這時候,原方去掉熟地,繼續服用6劑后。諸證悉平。
隨后,再服兩劑,用來鞏固。隨訪兩個月,患者未見復發。
這就是用八珍湯治療病人的一個案列。
其實,用中醫的辨證視角來看,患者屬于典型的氣血兩虛。
脈沉細,舌質淡,這是氣血兩虛的舌脈。氣血虛弱,脈道鼓動不起來,所以沉細。血虛不能養舌,所以舌淡。血虛,不能榮于面,所以臉色蒼白。氣血不能上養于頭部,使得清陽之氣不升,所以頭暈頭痛。氣血虛弱,不能榮于四肢,所以乏力倦怠。氣虛,不能斂攝肌表汗孔,所以他就愛出汗。脾為氣血生化之源。氣血不足,意味著脾胃氣虛。于是,患者納呆、吃不下飯。
所以,從整體狀態來看,患者屬于氣血兩虛。導致頭腦供血不足、頭暈頭痛。
怎么改善呢?我們再看看醫案里的方子。——
黨參10克,白術9克,茯苓12克,甘草6克,當歸10克,熟地15克,白芍15克,川芎6克,竹茹10克,羌活9克。
這個方子里,既有四物湯,又有四君子湯。黨參10克,白術9克,茯苓12克,甘草6克,就是四君子,用于補氣健脾。當歸10克,熟地15克,白芍15克,川芎6克,就是四物湯,用于養血活血。這就是氣血雙補的八珍湯。羌活,性味升散,入頭部,在這里是引經藥,引氣血入腦。竹茹,可以降逆,化解患者中焦升降失常、胃氣不降的問題。竹茹性降,羌活性升,兩者配合,升降搭配,活絡氣機。
后來,由于考慮到熟地太過滋膩,容易礙胃,所以將其去掉。
經過這么一番調治,患者氣血得到補充,又能直接上榮于頭部,所謂腦供血不足、頭暈等氣血兩虛的癥狀就消失了。
這就是利用八珍湯的加減,來治療腦供血不足的案例。
其實,八珍湯,可不僅僅是用于治療腦供血不足。臨床所見,如一般的頭痛、習慣性流傳、胃炎、皮膚瘙癢、冠心病、貧血、中風后遺癥等疾病,只要是氣血兩虛都可以考慮用八珍湯加減。當然,辨證要點是患者既有氣虛之象,又有血虛之象。血虛,則面色萎黃或蒼白,心悸心慌。氣虛, 則四肢乏力、氣短懶言、飲食減少、頭暈目眩。舌脈往往是脈象細弱,舌淡苔薄白。還有,氣血兩虛比較嚴重,使得脈象虛大而無力的。
總之,補氣血,中醫第一時間就會想到八珍湯。
不過,還是要在中醫師的辨證指導下來進行。因為八珍湯屬于典型的補益劑。服用補益劑,就得考慮患者的脾胃是否耐受。一般而言,在應用的過程中,中醫師會酌情加入麥芽、枳殼、木香、厚樸、砂仁、山楂這類東西,從而保護脾胃,不受滋膩之礙。有些人,則需要酌加車前子、薏苡仁來利水除濕。總之,是有一些變化的。但無論怎么變,氣血雙補的總體思路是不會變的。
本文理論依據:《現代臨床方劑學》、《中醫內科學》文章僅供參考、學習,不替代醫囑和處方。文中所述配伍,必須在中醫師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切勿盲目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