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起初,我也有點不解
是什么樣的勇氣,可以讓一家餐廳
把毫不起眼的食材作為“當(dāng)季主打”
半信半疑的嘗了幾口,還真有點停不下筷
原來真正好吃的西紅柿,是這種味道
//
不遠(yuǎn)萬里而來的原生態(tài)食材
新疆的西紅柿產(chǎn)量約占世界總量的四分之一,這里有全世界最好的西紅柿生態(tài)園。位于北緯45°的這片地區(qū),日照長達(dá)16小時以上,不僅有原生態(tài)的土壤,還有天山雪水全面滴灌。
好山好水出好物,今天餐桌上的食材就來自這片自然的土地。
生長于此地的西紅柿,當(dāng)日現(xiàn)采現(xiàn)摘,經(jīng)過空運而來,烹飪后端上餐桌,這段距離不會超過12個小時。這也印證了侯師傅熱炒對于“食材新鮮”的一貫堅持。
食材要新鮮、刀工要嫻熟、火候要得當(dāng),三者并重,才能成就一份汁濃味正的熱炒。
如果說侯師傅的“熱炒三絕”:熱炒三嫩、火焰牛肉、吉祥三寶,是對火候分秒間的把控,那么本次推出的新菜就是對食材本身的最嚴(yán)格的考驗。
冰 鎮(zhèn) 西 紅 柿
西紅柿實際上是一種非常精貴的食材,精貴之處就表現(xiàn)在它的身體十分嬌嫩,碰不得也摔不得,保鮮也很要緊。
因此,每天從新疆天山采摘再空運而來的西紅柿必須經(jīng)過完好的儲存,每天200斤的量,賣完即止。
而一份涼拌西紅柿,就需要用去足足一斤的原材料。新疆沙瓤西紅柿的售價也比市面上普通西紅柿的要高出三倍多。
相較于炒出來的西紅柿,涼拌出來的西紅柿的甜度會更高,白砂糖融于果肉內(nèi)后,再入冷藏3小時,這一“冰鎮(zhèn)”的步驟,倍增清爽感。
果肉細(xì)細(xì)沙沙的,咬一口,不小心汁水就會溢出流向嘴角,滿是沁爽。這是哪來的神仙滋味啊,竟然比吃肉還來得舒爽,成為了濃油赤醬的長沙熱炒的絕搭。
西 紅 柿 炒 蛋
通體都紅的西紅柿,掰開來后的肉質(zhì)也是紅潤潤的。它本身的汁水已經(jīng)非常豐盈,入鍋后不如熱炒三嫩般風(fēng)風(fēng)火火,而是需小火,2分鐘的時間慢慢出汁。
西紅柿味正汁濃,透出鮮美又純正的酸甜,就像小時候才能吃到的那種滋味。澄黃的土雞蛋被西紅柿紅紅的湯汁包裹,嫩滑無比,呲溜入喉。
果肉多、汁水多,炒出來的湯汁才會呈現(xiàn)自然的紅亮濃稠。澆幾勺在軟糯米飯上,這碗白米飯瞬間也變得熠熠發(fā)光。
不油不膩、甜酸可口、清爽宜人,炎熱夏天里干完整碗,毫無負(fù)擔(dān),勝過許多油湯拌飯。
香格里拉糯米茄子燒辣椒
本季,選用高山原生態(tài)食材的還有香格里拉的糯米茄子。高海拔、原生態(tài)的茄子比市面上普通的茄子要更加香糯。
好食材只需簡單燜煮就可以出味。茄肉新鮮上桌,火紅的燒辣椒鋪面,蓋鍋點火,燜個五分鐘。再淋滿獨家秘制的蒜辣蘸汁,一分鐘后終極出鍋。
瞬間噴香四溢,熱騰騰的茄子,肉厚、滑口,伴著燒辣椒的酸辣和汁水的咸香,被食物味道所包圍的感覺真美妙。
夏季里的口味魚鮮
侯師傅本次上新的還有十多道菜品,都是湖南人餐桌上常有的,最家常、最口味的菜。
鄉(xiāng) 里 鹽 菜 燜 鱔 魚
時令菜鱔魚在最肥美的時候被端上餐桌,黃燜的方式可以讓既保留鱔魚肉質(zhì)的鮮香又能獲取調(diào)味料的能量。
新鮮的土鱔魚當(dāng)日處理,切段后外皮先炸酥,香酥的皮又被湯汁燜軟。
鍋內(nèi)用大骨熬出湯,配菜是來自鄉(xiāng)里自制的鹽菜,鹽菜咸酸爽口,鱔肉細(xì)嫩緊實。
砂 鍋 大 雄 魚
雄魚碩大肥厚的身子懶懶的躺在油亮的湯汁里。魚鮮的第一奧義就是趁熱,砂鍋煲出的就正是熱騰騰的一鍋。
料香全被鎖在肉里!來自洞庭湖的野生大雄魚,魚頭大尾部細(xì),魚的肉又超級多。
白白嫩嫩的魚肉在紅稠的湯汁滾三滾,光是湯汁都能下幾碗飯。
另外,用鹿茸菌煨出的香噴噴的鴨肉,干鍋黃燜出酸辣的牛蛙,以及用瀏陽豆豉炒香的西葫蘆,最簡單卻最清爽、最起胃口。
湘菜老師傅,熱炒老手藝
侯師傅熱炒店開于南城,占地1000多平,旁邊是蓮芙生鮮市場。新鮮的食材就是成就一份熱炒的首要因素。
在店里,木桌椅黃燈籠,隨處可見湖南元素,非常有懷舊復(fù)古的韻味。
每個菜碟還巧妙設(shè)計了關(guān)于湖南的字謎,想求得謎底,得把這菜吃個底朝天,才能揭曉。
侯師傅熱炒三絕、侯師傅家燒魚、侯師傅私房包子…明檔櫥窗冒出騰騰的香氣,菜還沒上桌就已經(jīng)垂涎萬分,像極了小時候住的那種老社區(qū)里家家戶戶開飯時才有的煙火香。
這里有湖南的老師傅、老手藝,有最鮮的食材,還有藏在我們記憶深處的那口好味道。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