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公眾號:丁丁心理(cuca-ddxl)冰種翡翠價格
凌晨一點,我的手機微信響了。是好友小雅發過來的。
“我又跟他吵架了,我現在真的想離家出走,這日子過不下去了……”
小雅最近跟丈夫鬧矛盾,吵架成了家常便飯。每次吵完,兩人都精疲力盡。
兩人通過十多年的打拼,終于在深圳買房買車,還生了個漂亮的女兒,過上了令人羨慕的中產生活。可是,這日子卻過不下去了。
看看身邊這一對怨偶,他們爭吵的原因,無外乎是為家務瑣事、財務分配、欲求不滿而爭吵。
他們經常掛在嘴上的是:
如果你真的愛我,你就不會這么對我!
我真的受不了你了,你愛你的工作勝過愛我!
我早就告訴你不要這樣做,可是你總是這樣做,從來都不聽我說的!
你瞧瞧,你跟你爸媽一個樣!
聽到對方說出這樣的話,你內心憤怒的小火苗是不是噌噌地往上冒,一下就被點燃了?
你想要去辯解,想要爭個對錯,一論高低。最終,把關系導向了分手或者離婚的邊緣。
美國著名的婚姻與生活方式教練、心理咨詢師茱麗﹒斯萊特,與她的丈夫,美國著名演講家、教育家鮑勃﹒布萊特,在他們合著的《如何正確吵架》這本書中,提出了一個新的觀點:學會有效吵架,可以吵出持久幸福。
圖片來源自網絡
0
1
找到對的人或者靈魂伴侶,就會一勞永逸了?
很多人以為,我遇見了對的人,攜手走進婚姻,從此就可以過上快樂幸福的日子。
那其實只是一個幻想,一個童話故事。
在《如何正確吵架》這本書中,茱麗﹒斯萊特與鮑勃﹒布萊特總結了人們對于愛情的錯誤認知,這些誤區會讓我們對親密關系產生諸多的不滿。
找到對的人或者靈魂伴侶,就會一勞永逸了?
吸引我們的人,他們的身上往往有著跟我們相類似的特質,或者他們身上有我們渴望得到的,而自己卻沒有的那些品質。
實際上,愛情可以在短時間內提升幸福感,卻無法帶來長期的成就感和親密感。
七年之癢,中年危機,不斷地打碎我們的幻想。
我們以為遇見他就遇見了一生的幸福,結果會隨著對他的了解,越來越失望。
我們因為不了解而走到一起,卻因為了解而分手。
圖片來源自網絡
愛我,就想要喜歡我本來的樣子?
我們在尋找伴侶的時候,總是會受著我們原生家庭的影響。
一個女孩從小缺乏父愛,她可能特別期待在親密關系當中滿足缺失的部分,期待伴侶能夠像父親一樣寵著她、愛著她。
這種誤區容易讓人沉迷于不求改變,“被人照顧”成為一種理所當然的事情。
而實際上,愛一個人是欣賞伴侶當下的樣子,并幫助他成為更好的自己,助力實現他的夢想。
我們在選擇伴侶時,總是會去尋找那些跟我們有共同興趣愛好的人,他是最適合自己的人。
真相是,沒有一對伴侶能百分之百地適合彼此。
幸福的伴侶更懂得如何去處理彼此之間的差異,并且在差異中成長。
我們在爭吵中才會發現彼此的差異,而破壞性的爭吵,總是期待自己能夠說服對方,認同自己,并且與自己保持一致。
圖片來源自網絡
0
2
爭吵,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很多問題。
那么,建設性的爭吵又能為我們的關系帶來什么呢?
▎通過爭吵,我們可以認識自己與了解自己。
關系就是一面鏡子,能夠讓我們看見自己不曾發現的部分。
比如一件很小的事情,觸發了我們強烈的情緒感受,或許這跟發生的事件沒有太大的關系,而跟我們身體中的內隱記憶有關。
比如,他提到的某個詞刺痛了你,或許與你曾經經歷過的某段創傷的經歷有關。
而當你在爭吵中發現這個情緒按鈕時,你才會了解到,原來你的傷和你的痛在哪里。
▎爭吵可以幫助我們解決關系問題,同時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婚姻中出了問題,很多人會采用逃避的態度,而這只會讓兩個人的心漸行漸遠。
彼此無法坦誠的交流,也就無法了解自己,在關系中應該負多大的責任,應該做出什么樣的改變來改善這段關系?
圖片來源自網絡
一個小問題沒有被解決,它可能就會像滾雪球一樣越積越大。
當兩個人積怨過深時,最終關系就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
爭吵可以讓我們更具有同理心,讓我們了解對方的感受,可以學會站在對方的角度,以對方的視角來看待發生的事情。
在爭吵中,我們會表達自己的需要,也會接收到對方的需要。
當我們真的能夠冷靜下來,去看見對方的渴望時,我們也就會對對方有了更多的理解。
▎爭吵可以建立彼此的信任。
因為我信任你,我相信你不會離開我,所以我才敢于這么勇敢的把我內心想要說的東西說出來。
我相信我們的關系,能夠承受住這樣的沖擊。
在爭吵的過程中,我們可能都會表現出自己的脆弱、無助、無力的部分,這會讓彼此建立更深的連接。
圖片來源自網絡
0
3
正確的爭吵是有目的的,是讓我們有所收獲的。
如何將沖突轉變為幸福,讓吵架吵出親密感呢?
朱迪斯﹒萊特和鮑勃﹒萊特,在《如何正確吵架》這本書中,為我們總結了六個技巧:
喚醒渴望,緊密互動,揭露問題,解放自我,重建矩陣,堅持行動。
讓我們來看看,在吵架中如何進行親密的互動。
《幸福的婚姻》作者,被稱為“婚姻教皇”的戈特曼曾經總結過,在親密關系中,最具有破壞性的四種行為,是批評,輕蔑,防御和退縮。這都是我們爭吵的消極面。
當我們啟動這些消極的模式,進行破壞性活動時,據戈特曼觀察統計:
我們至少需要五倍的建設性互動,才能夠挽回由此造成的對關系的傷害。
也就是說,你需要做出五倍的努力,才有可能改善被破壞的關系。
當對方開啟了指責、批評的模式,我們第一個反應是要去做防御,否認對方對我們的指責,這就在跟對方之間建立了一堵墻,來保護自己。
我們可能變得難以接近,或者不作回應,亦或者敷衍。
圖片來源自網絡
而且積極互動是讓我們變得更為開放,能夠積極的回應對方的情緒,并且積極的投入情感。
我們都知道,一個人的架是吵不起來的。所以,當矛盾被激化,爭吵升級時,我們兩個人都應該對爭吵負起各50%的責任。
當我們知道自己也在這個爭吵中負有一半的責任時,我們就會去反觀自己,自己能做點什么,可以促進雙方的坦誠交流,讓關系變得更為融洽,獲得幸福和滿足。
我有一對來訪者夫妻,因為經常爭吵,導致關系日益惡化而來做家庭咨詢。
他們每一次的爭吵都重復著同樣的模式,無止境的循環,每次都感到很受傷。
他并不知道自己吵架究竟是為了什么,好像爭吵中,對方的反應越來越讓自己失望。
正確的爭吵是有目的的,是讓我們有所收獲的。
通過爭吵,我們是為了想讓對方滿足自己被重視、被愛、被理解、被認可、被尊重的渴望。
而很多的夫妻爭吵,往往是為了爭個你高我低,更像是一種權力的斗爭。
仔細想想,即使你贏了,可是你失去了對方的心,失去了對方對你的依賴、信賴,這真的是得不償失。
圖片來源自網絡
在爭吵的過程中,假如我們先預測對方的好意,這會發生什么奇妙的結果呢?
假如我們總是體會到被迫害、被傷害、被侮辱、被指責,這些感覺的確讓我們非常難以接受。
如果我們轉換一個視角,妻子指責丈夫工作太忙、不顧家,一方面是她更需要你,另一方面,她也可能希望你能多一點時間陪陪家人,并且保持勞逸結合。
預測到這些善意,你可能就不會跟她刀槍相見,最后兩敗俱傷了。
愛是一門藝術,而懂得親密關系藝術的人是心靈的戰士。
良性的爭吵,可以讓我們發展出更為成熟的個體,建立更為深刻而親密的關系,并且成為更好的自己。
轉載自公眾號:丁丁心理(cuca-ddxl)
作者介紹:任麗,丁丁心理簽約咨詢師,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碩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心理動力學取向,擅長婚戀與人際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