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疑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話題,如果人類實現無性繁殖,那么男女將不再互相需要,因此我們完全可以考慮到,在遙遠的未來,因為這兩種文明將會形成競爭,而地球上的資源則是有限的,因此互相碾壓肯定的,那么誰會在這場競爭中成為新的智人?
男性和女性在生理上相互需要以外,生殖繁衍明顯是最原始的需求,《孟子離婁上》中有述“不孝有三,無兒為大”,當然對于后的理解有些偏差,但在本文中各位就理解為后代吧。當然即使在現代同樣能理解一個小孩對于整個家庭來說有多重要!
生殖繁衍為什么需要男女合作?首先是男女有性別之分,男女都有23對染色體,其中男性生殖細胞中是22條常染色體+X或Y染色體,女性生殖細胞中是22條常染色體+X染色體,分為如下兩種:
常染色體(體染色體)
性染色體(異體染色體)
性染色體中XX結合就是女性,XY結合就是男性,當然還有和SOX9基因相關的三個增強子相關,如果這三個增強子搗亂,那么男女性別可能就會混亂,比如明明是XY染色體,卻表現為女性性特征等,這些是意外,不在我們討論之列!
但至少我們搞明白了一個事情,為什么男女互相需要,因為光有精子或者卵子是沒法分裂的,必須形成受精卵再繼續減數分裂,逐漸形成胚胎,最后瓜熟蒂落誕下麟兒,不過注意了哦,其實麒是雄性,麟是雌性,但麟兒指得卻是兒子.....呸呸呸,廢話太多了!
其實生孩子只是借口,各位承認不?
有朋友認為無性繁殖就是克隆,就像歐洲二十幾年前出現的克隆蝦一樣大名鼎鼎,但真正了解的朋友肯定知道那個大理石紋蝦并不是克隆蝦,而是一只雌性大理石紋蝦在某次基因突變中誕生了可以自體受精的進化,而且這個基因可以被遺傳,所以只要有一只這種蝦,那么它將不需要雄性受精,一只蝦即可繁衍出無數只蝦,至于未來又會如何突變,估計就沒人知道了,但只要有一只沒有進化掉這個基因,那么它們就會一直繁衍下去。
所以無性繁殖不是克隆,只是自體受精誕生受精卵的,然后進入減數分裂繼續發育,接下來的流程和異性卵子和精子結合的發育過程是一樣的!因此所謂的無性生殖只是兩異體受精變成了同體受精,但并沒有在真正意義改變生殖過程!
那么男女將如何演化成無性生殖?
其實在這個案例中雄性是比較悲慘的,比如在克隆蝦的案例中是孤雌生殖,雌性的大理石紋蝦自體受精產卵,然后繁殖出的所有后代都是雌性且都可以孤雌生殖!
科莫多巨蜥的孤雌生殖則比較有趣,它的孤雌生殖只能剩下雄性后代,這是一種爬行動物,染色體分為W和Z染色體,當兩條染色體都為WW或者ZZ時即為雄性,染色體為WZ時則為雌性,孤雌生殖時的染色體只有雌性的卵細胞,帶的不是W染色體就是Z染色體,因此后代均為雄性!
從理論上來看低等動物基因突變走向孤雌生殖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這些突變僅存在于雌性中,為什么雄性不會出現這種突變?其實我們拋開實際,僅僅從理論上來看也是不可能的!很簡單,雄性的孤雌生殖即使基因突變成功,也會因為難產而死,因為雄性身體結構不支持這種變化,因此自然選擇就直接送這個突變個體上路了!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男性就直接滅絕了,畢竟和自然相違背是得不到半點好處的。
其實上文中已經說得很清楚了,孤雌生殖基因一旦突變成功,那么理論上女性將不再需要男性,當然除了額外的需求外,而她們會生下什么樣的性別,最大的可能就像和科莫多巨蜥類似,但女性的染色體只有X,男性的染色體是XY,XX結合是男性,YY結合是女性,那么理論上來看,自體受精只能產生XX的男性,所以孤雌生殖的女性未來生下的都是男性。
簡單的說,盡管女性不需要男性即可生殖,但她只能產下男性,如果長此以往,那么女性就會滅絕,而走向孤雌生殖的男性則會因為難產而亡,結局很簡單,人類將走向滅絕!
不過即使女性真的可以孤雌生殖,那么未來也僅僅是作為補充,比如感情受到傷害、不想結婚的女性可以這樣來擁有自己的后代,但她們不得不面對一個巨大的風險,自體受精不等于克隆,可能會將一些基因的隱性缺陷放大,有些雷同于近親結婚,因此這個風險是極大的!
所以事情就很簡單了,如果真的走向孤雌生殖,那么人類本身將會滅絕,而非留下男性或者女性,決定這個未來的不是外部環境或者威脅,而是其本身的基因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