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衍是所有物種的本能,因此自然界的物種為了繁衍,演化出無數眼花繚亂的功能,目的只有一個,盡可能多地留下自己的后代!
螳螂之舞
但螳螂的繁衍卻要冒著生命危險,因為母螳螂在與公螳螂交配后,可能轉身就會將公螳螂一口咬住直接吃掉,就像抱著甘蔗吃一樣,看著這畫面立馬一身雞皮疙瘩,這雌螳螂為什么要吃公螳螂?難道不需要一起撫養幼崽嗎?
雌螳螂為什么要吃公螳螂?
我們都知道螳螂是一種益蟲,它們的存在會捕捉大量的有害昆蟲。全球螳螂種類超過2400種,不過讓人有些想不到的是螳螂和蟑螂都是于網翅總目中的一員。
螳螂的環境適應能力很強,從溫帶到熱帶都有分布,這取決于螳螂得天獨厚的天然條件,首先螳螂有一個三角形且可以轉動的頭部,兩側是兩只巨大的復眼,這讓螳螂擁有360度無死角視覺,一切威脅盡收眼底!
另一個則是螳螂達到一樣的捕捉足,而且“待機”狀態是收縮的,整個身體前側仰起,“大刀”收攏,就像在祈禱一樣,因此歐洲有多國將其稱為“祈禱蟲”,但這個狀態卻對狩獵非常有利,“站得高,抓得遠”,捕捉足展開也很長,因此捕捉獵物那是手到擒來!
還有則是螳螂這種昆蟲還能飛,螳螂的翅膀共有兩對,前翅生于中胸而后翅生于后胸,前翅主要提供偽裝,后翅膜質化很高,主要用于飛行,不過螳螂并不善于飛行,它無法向蝗蟲那樣長距離遷徙,不過輔助狩獵已經綽綽有余。
如此優勢的雌螳螂,為什么還要吃公螳螂?
按理來說雌螳螂捕獵手到擒來,根本用不著吃公螳螂,而且這還是她的“丈夫”,怎么就下得去手呢?也許可以從幾個角度來探討下雌螳螂為什么要吃公螳螂:
1、雌螳螂需要大量的營養產卵并制造卵鞘
如果戶外運動比較多的話,那么一定見過在一些樹干或者樹枝上或者草莖上能看到泡沫一樣的灰棕色不明物體,用手捏的話,還富有彈性,切開的話還真像泡沫狀的多空結構。
這就是螳螂的卵囊,也稱螵蛸,你無法想象一只螳螂能制造出如此龐大的螵蛸,即使它是泡沫狀也需要大量的物質,所以雄螳螂只是一種的一部分。
2、雌螳螂狩獵的本能
螳螂是一種獨來獨往的昆蟲,它的“智商”無法理解伙伴是什么意義,而交配完成后轉身就發現一只大獵物送上門來,馬上“一大刀”,所以公螳螂就為愛情獻身了!
另一個關鍵則是與雌螳螂相比,公螳螂體型明顯偏小,在這種場合,公螳螂明顯不是對手,所以這死得有點冤!
3、為了交配順利進行
據說公螳螂在交配時行為受到神經中心的控制,受精率下降,而腦袋被咬掉后,概率大大增加,因此有這一說法。
不過昆蟲學家早已做過實驗,在吃飽的雌螳螂交配時很少會發生這種行為,而在饑餓的雌螳螂交配時候大約有30%的概率會被吃掉,因此雌螳螂吃掉公螳螂主要還是看餓不餓,所以公螳螂實在有些郁悶呢,雌螳螂居然只是為了飽腹而已,瘁!另一個則是螳螂的狩獵本能而已。
公螳螂為什么要冒著生命危險交配,為什么不跑?
公螳螂不是不想跑,而是根本就不知道有危險,繁衍是本能,逃避也是本能,但公螳螂是在沒有任何防備的情況下被斬首,并且當時還在交合狀態,想跑都不行!
自然界雌性在交配時吃雄性的行為
自然界中雌性吃雄性的行為不止是螳螂,還有黑寡婦蜘蛛(澳大利亞紅背蜘蛛),雄性蜘蛛更慘烈,交配還在進行時,雌性黑寡婦蜘蛛已經交消化液注入了雄性體內,交配完畢后就雄蜘蛛體內已經化成了一團汁液!
雌性蜘蛛會用口器像一罐可樂那樣吸干雄蜘蛛,雄蜘蛛根本無法逃脫!如果你知道會面臨如此命運,還會義無反顧地前往交配嗎?
延伸閱讀:螳螂不需要撫養幼崽
螳螂這種昆蟲無法過冬,但它們的卵鞘可以,等到第二年春天,這些卵鞘就會鉆出一只只螳螂的幼蟲,孵化后的卵鞘上有一個個小孔,這就是幼蟲鉆出的痕跡!
而螳螂的幼蟲,和其他絕大部分昆蟲一樣都是不需要撫養的,管生不管養,說的就是它們!而當螳螂幼蟲孵化時,它們的父母早已成為上一個季節淘汰的“產品”,而這些“子女們”是永遠也不可能見到它們的父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