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去姑奶奶家做客,她村里一戶鄰居,一個歇斯底里的女人,拿著燒火用的鐵鉗,追著一個蹣跚學步的小男孩一頓抽。
那幅場景我忍不住用手捂住了眼睛,心想,這個女人是后媽嗎?為何如此殘忍地打罵小孩?為什么大人不勸阻呢?
吃飯的時候,姑奶奶說:“那個女人的心,比后媽還毒,不過她也可憐,一個人帶孩子。”
不知何時,后媽成了殘忍,狠毒的代名詞,后媽虐待孩子的新聞也時常出現(xiàn),但人們沒有想過一件事,就是后媽要想得到孩子的認可,付出的努力比親媽要多十幾倍,甚至上百倍還不夠。
缺乏耐心是人類的天性,而愛能彌補這一缺陷。
小姨上學時喜歡鎮(zhèn)上一個男生,他家是開商店的,小姨常去光顧,但男生沒有注意過她,后來男生結婚生子,小姨一直單著。
沒想到,三年后,那個男人又恢復了單身,他老婆生病去世了,得知消息的小姨先是竊喜,因為她看到了機會,后來又替那個男人難過,因為他有個3歲的兒子。
之后,小姨經人牽線搭橋,跟那個男人聊了聊,袒露了自己的心聲,對方抱著試試的心態(tài),接受了小姨的告白。
小姨初次去對方家,他家兒子特認生,罵小姨是壞女人,畢竟3歲的小孩有些記憶了,后來男人要出差,小姨居然把那個小孩接到了外婆家。
當時我和我媽在外婆家小住,那個小孩特別兇,每天都看動畫片到很晚,后來,小姨買來奧特曼陪小孩玩,我才搶過遙控器。
小姨和那個男人談戀愛期間,所有親戚一致反對,認定小姨將來不會幸福,因為對方的“拖油瓶”,還因為小姨撿了別人剩下的。
但小姨很愛那個男人,而那個男人工作很忙,兒子確實需要人照顧,一來二去,那個男人上外婆家提親來了。
小姨嫁過去時,沒婚禮,沒酒席,就是兩家的主要親戚,一起吃了頓便飯,小姨在飯桌上敬酒,感覺男方親戚都愛答不理的。
我當時不理,后來姨父的兒子上小學了,特別頑劣,說小姨嫁給他爸就是圖他爸的錢,不然,誰樂意當后媽?
可是,小姨偏偏就樂意,嫁進對方家里不到半年,公公婆婆,老公繼子的口味摸得清清楚楚,并且繼子的家長會,小姨一次也沒缺席。
但小姨出力不討好,繼子告訴班上同學,小姨是他后媽,同學紛紛打探小姨有沒有虐待他,這是小姨最委屈的一件事,回娘家哭訴了好幾次,其實小姨連別人半根毫毛都沒碰過。
一直以來,小姨沒有得到公公婆婆的認可,他們的心思跟繼子一樣,認為小姨圖錢,圖房子,圖車子,唯獨不認可小姨對姨父的愛。
在世俗面前,真愛黯然失色。
小姨嫁過去五六年沒懷孕,兩邊的人都懷疑她,姨父的父母認為小姨不能生,外婆認為小姨不想要孩子,要一輩子為別人的孩子操心。
但其實是小姨自己不那么急著想要,她覺得繼子太小,心理還不成熟,如果匆匆懷孕,對大人小孩都不好。
就這樣,小姨一直拖到35歲才懷孕,那一年小姨的繼子上初一,本來學校離家近,但繼子選擇了住校。
“他對我懷孕有抵觸,說明他在乎我是否懷孕,他還是希望我全身心照顧他。”小姨為繼子開脫的理由我聽著格外心酸。
那天我和媽媽帶了兩只老母雞去看小姨,希望她補補身子,沒想到,小姨繼子因學校開運動會提前放假回了家。
一大桌子人坐在一起吃飯,小姨按照我的口味做的飯菜,見繼子不上桌,小姨去喊,同時不忘叮囑姨父炒兩個合乎兒子口味的菜。
那孩子還是沒上桌,我們匆匆吃完準備走,小姨客氣勸我們住宿,孩子突然從房里出來了,問我們吃飽了沒,吃飽了趕緊回家。
“不要不懂禮貌。”小姨叮囑了一句。
“這本來就是我家,當然由我做主,你記住你的身份,你就是個外人!”姨父聽到這話,一把拉開兒子,小姨的臉色頓時煞白。
我們回家后,我媽給小姨發(fā)短信問候,小姨說沒事,她早已做足了心理準備,隨時迎接意外。
說意外,意外來。姨父出差后,小姨本來回的娘家養(yǎng)胎,誰曾想剛回去一天,小姨的公公就給她打了電話,她婆婆住院了。
小姨挺著大肚子去了醫(yī)院,我媽不放心也一起去了,才知小姨的婆婆晾衣服不小心滑倒了,股骨頭粉碎性骨折,公公要給兒子打電話,被婆婆阻止,婆婆不想耽誤兒子工作。
最后電話打來小姨這兒,其實姨父也有幾個叔伯親戚,但都推脫工作忙,沒來醫(yī)院,那幾天小姨挺著大肚子在醫(yī)院忙前忙后,人家都以為她是女兒,直到婆婆說是兒媳婦,旁人紛紛贊嘆,小姨卻偷偷抹淚。
她感覺自己得到了婆家的一點認可。
傷筋動骨一百天,小姨的婆婆在醫(yī)院住了一個多月,繼子從學校回來了兩次,每次繼子回,小姨都特意從醫(yī)院趕回去,給繼子做飯,洗臟衣服。
但繼子對小姨依舊沒有改觀,對小姨的稱呼永遠只有一個“喂”。小姨不介意,只要繼子有求于她,她就開心。
姨父回來后,小姨終于可以歇歇,但她歇不住,遇上姨父上醫(yī)院,她會要求一同前往,最后,醫(yī)院的醫(yī)生和病友都認識小姨了,都說小姨不容易。
小姨并不覺得值得驕傲,她認為自己盡到了兒媳婦的責任,后來,小姨順利產下一個女兒,給姨父家湊了一個“好”。
小姨的公公婆婆對她態(tài)度有所改觀,公婆自己掏錢給小姨請了保姆,小姨很感動,說自己的付出終于換來了回報。
但自從小姨生下女兒,繼子就不怎么回家了,小姨把孩子交給保姆,親自去學校看繼子,當時我在附近學校念高中,小姨喊我一起去,其實是讓我?guī)退鄸|西。
繼子被喊出來很不開心,我把東西遞給他他不肯接,小姨叮囑道:“有空回去看看你妹妹。”
“我媽都死多少年了,哪里來的妹妹?”繼子說完這話就跑了。
后來小姨把買的食物分給我一半,自己帶回去了一半,看著小姨漸漸遠去的背影,一抽一抽的,我差點掉淚了。
用一顆滾燙的心,去捂熱一個冰冷的石頭,到底需要多久的時間?
我們都知道小姨一直想討繼子的歡心,畢竟得到孩子的認可才是作為后媽的驕傲。但苦于一直找不到機會,就在大家勸小姨看淡些時,機會來了。
那個孩子中考失敗,去了普通班,而平時跟他玩得好的伙伴,幾乎都去了重點班,還有直接升入火箭班的。
孩子很懊喪,小姨第一時間掏錢給繼子報了課外補習班,并告訴孩子:“你想去補習的話就去,不想去就不去,我跟老師講好了,我相信你可以追上他們的。”
青春期的孩子敏感又要強,小姨的繼子后來去了補習班,但上完課回學校學校已關門,繼子便回家住。
自從得知孩子上了補習班,小姨天天按時去補習班接孩子,看孩子學英語吃力,小姨特意找我要英語學習網站,自己在家學習起來。
后來,小姨主動檢查繼子的作業(yè),看他的英語試卷,跟孩子講錯題,剛開始那孩子根本不理會她,后來主動跟小姨聊天,說他考試拿了全班前五,英語排前十。
小姨回娘家跟我們講:“他不理我,我纏著他說,本來讀書的時候我英語最好,現(xiàn)在溫習溫習,是可以指導他的。”
“你何必呢?”外婆嘆道。
“我就想一家人好好的,不想有隔閡,再說我不是個壞女人,我又不圖他爸什么……”小姨說著又哭了,大家只能默不作聲。
小姨的“討好”換來了回報,高二分班,她繼子進了重點班,并且英語拿了年級前十,繼子回來第一次喊了小姨“阿姨”,小姨躲進廚房又哭了一場。
高二下學期,繼子早戀了,老師喊家長去學校,姨父很生氣,又忙著開會,小姨攔下姨父,把女兒擱外婆家,親自去了學校。
老師責怪小姨怎么教的孩子,把別人的女兒帶壞了。
小姨很生氣,學校的老師總是維護成績好的那一個,把錯怪在差的頭上,小姨告訴老師:“相互喜歡是青春期正常的心理狀態(tài),只要不影響學習,就不要干涉,我尊重我的孩子。”
沒想到,遭來老師一頓挖苦:“哦,我想起來了,你是他后媽,難怪不在意孩子的學習!”
面對老師的鄙視,小姨喊繼子回教室,她獨自跟老師聊了很久,聊的內容不知道,但后來小姨的繼子沒再傳小紙條,心思全放在了學習上。
小姨對孩子尊重友善的態(tài)度換來了孩子友善的回報。
有一次,小姨女兒半夜高燒,小姨收拾妥當準備帶孩子上醫(yī)院,繼子聽到聲音也穿好衣服要陪她一起上醫(yī)院,小姨拒絕,高中課程緊,她不想耽誤孩子學習。
“我已經跟老師請假了,說我妹妹病了。”繼子的回答令小姨很錯愕,這么短的時間,孩子就做出了決定,沒有片刻猶豫,這令小姨感動不已。
醫(yī)院里,小姨忙前忙后各種繳費,繼子抱著妹妹安靜坐在角落,直到中午我媽趕去醫(yī)院,叮囑孩子快去上課,小姨的繼子才姍姍離去。
“他終于接納他妹妹了。”小姨欣喜不已,眼里閃著淚花,其實那個繼子偷偷拍了很多他妹妹的照片,跟同學分享,小姨不知道,繼子高考后送了一本自己制作的紀念冊給妹妹,小姨才知情。
看著小姨的稱呼由“喂”變成“阿姨”,再變成“小媽”,小姨流了多少淚,估計只有她自己心里清楚。
作為回報,小姨送了一張銀行卡給繼子,那是每次姨父給小姨錢時,小姨額外存的一部分,大約存了十多萬。
“這是零用錢,學費生活費另給。”小姨急急地交代,生怕自己的情意被誤解,沒想到繼子不肯收,堅決讓小姨留給妹妹。
最后小姨又收回了那張卡,她打算繼續(xù)往里面存錢,一直存到繼子娶媳婦,那時就能派上用場了。
小姨的繼子一直和她保持著友好的關系,尤其特別寵他的妹妹,每次從學校回來都會特意給他妹妹捎禮物。
小姨的心愿終于達成了,今年她都快40歲了,但一點也不顯年齡,看著比我媽媽要年輕許多,我媽開玩笑說姨父有錢,保養(yǎng)得好。
小姨不樂意了,因為小姨從未圖過錢,就是單純地很愛那個男人,愿意為他付出,為他的家人付出。
愛是奉獻,是不計較,小姨的半生經歷讓她參透了很多人一輩子也沒參透的人生智慧。
從小姨的經歷,我總結了3點后媽和孩子相處的建議:
媽媽要用心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就像照顧自己親生孩子那般,這樣才能讓孩子感受到被人照顧的溫暖。大人若能做到對繼子繼女視如己出,孩子一定會感受到那份愛,因為孩子比大人感受力更強,孩子的世界比大人的世界更簡單。
中國的家長習慣權威命令式教育孩子,讓孩子服從于自己的要求,認為這是家長該有的樣子,其實不然,真正能夠走進孩子內心的,是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傾聽孩子的心聲。
在家庭關系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夫妻關系,夫妻關系融洽,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有利于孩子三觀的建立,并且,恩愛的夫妻能創(chuàng)造和諧輕松的家庭氛圍,有利于親子關系的發(fā)展。
所以我們常說,父母相愛,是給孩子最好的愛。
希望每一個有愛的人都能被歲月溫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