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世界里需要邊界感,但是很多人不懂,甚至把明明很好的關系搞砸。
讀者明明和小東是特別好的“鐵哥們”,兩個人都大大咧咧的,為人特別實誠,在一次工作晚會中,二人相識,后來他們經常有工作往來,于是成為了好朋友。
明明有事,只要給小東打一個電話,他通常馬上就會到場,明明也非常關心小東,因為他是外地人,自己租房子住,明明經常會給他送一些自己家里做的飯菜。
明明有一個男朋友,兩個人戀愛一年半了,相比于明明的認真和用心之外,男方對這段感情并不上心,經常會失去聯系,明明就完全找不到他了。
正是因為他的這種行為和態度,讓明明患得患失的,她經常晚上哭泣,有人勸她早點分手。奈何她太喜歡他了。
因為有了男閨蜜小東,她經常會找他哭訴自己的男朋友是如何對自己不好的。
兩個人經常一聊就是一晚上,小東也是耐心地聽著她哭訴,時不時地安慰著她,每次他越聽越心疼她,對她的男朋友也有太多的指責。
有一次,明明和男朋友約好要一起看電影,但是男朋友遲遲沒有來,那天中午還突然下起了大雨。
明明很難過,拿起電話給男朋友打去,卻顯示關機的狀態,她哭著淋著雨邊走邊打,始終關機。
她給小東打去,沒一會小東開著車來了,明明倚在男方身上號啕大哭,她來到了小東家,小東細心地照顧著她。
小東勸她早點分手,不忍心看她再受到傷害,并且告訴明明自己喜歡她,當時明明有點震驚,并直言自己僅僅把對方當作好朋友而已。
從那件事之后,小東還是會關心明明,但是明明對他有了躲閃,總是回避他,而小東也意識到這一點,不再靠近她。
原本是很單純的男女朋友關系,卻因為一方不懂得保持距離,而使得這段關系變得格外尷尬。
我們要明白男女關系再好,這3個“界限”輕易都別碰,不然對方容易愛上你。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我們有著屬于自己的時間,而他人占據你時間的多少取決于你們之間的關系。
在男女關系中,如果你們不打算往更深層次的關系發展,那么就不要去侵占對方大量的時間,尤其是在晚上。
心理學家認為,當異性之間的一方侵占另一方大量時間的話,就會被另一方認為是喜歡,隨著交往,這種情感也會更加真切。
除此之外,在黑夜,人的敏感度降低,也最容易多愁善感,當你們花更多時間,并且在這個時間段重復你們之間的交流時,那么很容易引起那個被傾聽者的誤會。
人與人之間是存在距離的,尤其是男人和女人之間,通常愛人、親人之間的距離是最近的。
可是一些人并沒有意識到距離的重要性,甚至錯誤地認為自己和對方這樣并沒有什么問題。
對于讀者來說,她是完全不懂得距離這個概念的,在她和小東的這段關系里,她認為雙方是好朋友,而在外人看來,小東就像是她的備胎,在她需要的時候就會找對方。
正是這種模糊的甚至過于親密的距離,讓小東覺得明明需要自己,對她產生了好感和保護欲望,也就由一開始的友誼變成了喜歡。
距離界限是在現實生活中需要每個人去注意的一點,我們發現那些所謂的錯誤的男女關系都是因為不懂得雙方之間保持恰當的距離,以至于走得過于親密。
心理上的界限決定著二人之間的關系,而不懂得去保持心理界限,會很容易引起對方的誤會。
我們每個人都有需求,作為獨立的個體,我們有很多不被人們了解的一面,所以在內心深處渴望被理解和傾聽。
通常我們只會把自己的隱私告知給所愛的人,因為他能夠滿足我們的安全感,在溝通的過程中也能加深彼此的感情。
可是一些人很容易玻璃心,她喜歡逢人訴說,和自己的男性和女性朋友談及自己的隱私。
在對方看來,你是信任他,喜歡他,才會愿意談及這些,那么他就會輕易地對你放下心理防備,進而也會對你訴說,這種無意識的侵犯到對方心理距離的行為,會直接讓你們的關系升溫甚至變得曖昧不清。
許多關系的問題都來源于邊界感,模糊不清的邊界感,就會導致一段不清不楚的關系,尊重對方,懂得保持合適的距離,雙方才會有一個更加健康的關系,也自然而然會有一段真摯的友誼。
參考資料:《婚姻心理學》、《潛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