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安有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我們希望遇到一個深愛自己的人,同時這個人也是自己深愛的人,這樣兩情相悅的感情可以給予我們無與倫比的幸福。
只可惜,由于感性思維方式的影響下,女人注定會把愛情當作自己生命中的全部。
正所謂一個人有了牽掛之后就會有了軟肋,有了軟肋之后,就會因為心軟而開始做一些“不合時宜”的事情。
其實在乎一個人沒有什么,怕的就是我們會因為在乎一個人而忘記了一些初衷和原則,覺得自己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對的,忘記了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個度。
癡情也是一個好事,它意味著一個人用情專一,是一個值得托付感情的人,但如果癡情離開了底線的支撐,就會變成過猶不及的事情。
在兩性關系中,提醒“癡情”女人:不管多愛一個人,都要有三個“底線”。
日劇《媽媽》里面的一個單身母親由于多次因為帶著女兒而被男人拋棄,所以,當她新交了一個男朋友以后,就極度寬容。
男友不出去工作,整天打游戲、不務正業也沒關系,自己出去掙錢養他,只要對方不離開自己就可以;
男友沒事做的時候就拿她的女兒取樂,欺負她,女人知道了也不說什么,只要對方不離開自己就可以了。
這是愛嗎?
不是,這樣的愛是畸形的,會讓人無形之中形成一種不對等的關系,時間久了,做小伏低的那個人一定會經受苦痛。
愛就是愛,錯誤就是錯誤,兩者不能混淆,不能因為愛而看不見對方的錯誤,這樣只會讓對方肆無忌憚。
就像米蘭·昆德拉所說的:“第一次的背叛,不可挽回地引起更多的背叛,如同連鎖反應一次次地使我們離最初的背叛越來越遠。”
心理學當中有一個討好型人格,它指的是一些人為了維護所謂的關系,就會壓抑自己的需求,而盡最大可能去滿足別人的需求。
這種類型的人不擅長拒絕,不敢提要求,她們從來都不會尊重自己內心的真實需求,總是習慣于把別人放在第一位。
在兩性關系中,擁有討好型人格的女人會因為不擅長拒絕,會因為害怕一段感情的破裂,而無限制地滿足男人的需求。
而在這種情況下,男人會因為完全拿捏住了女人而愈發不在乎女人的感受。
正如情感專家左巖說過的一樣:“當一個女人對男人越來越熱情的時候,男人卻對女人越來越冷淡了,這是因為男人覺得女人對于自己來說沒有挑戰了,所以才會這樣。”
在一段感情當中,好的愛情是如沐春風一樣,給人一種舒適、自在的感覺,就像是進入了自己住過的房間里,很熟悉,不需要擔驚受怕。
這樣的感情,會讓人們返璞歸真,做回最真實的自己。
這樣的感情,又怎么可能會讓人需要偽裝來壓抑自己呢?
所以,在一段感情當中,真正欣賞我們、真正愛我們的人,永遠欣賞的是來自我們身上散發出來的那種自信、驕傲的樣子。
不是我們放低姿態、故作謙卑、故作討喜的樣子。
為了吸引自己喜歡的人,我們會迎合對方的喜好,對方喜歡什么,我們就做什么。
殊不知,我們慢慢地變成了對方心目中想要成為的樣子,卻不是自己原本的、最真實的樣子。
我們要的愛,不應該是這樣的。
我們要的愛,是能夠在一個人面前隨心所欲地做最真實的自己,或素顏化妝,或淑女豁達,我們怎么開心怎么來,而不是因為對方喜不喜歡而去決定。
古龍曾在書中寫道:“一個人若是愛得太深,通??偸潜瘎?。”
愛情,從來都不是讓一個人委曲求全來換取的,愛情,是雙方共同努力,是勢均力敵,是不分伯仲,是并肩齊行。
所以,在一段感情當中,我們做自己就好了。
如果出現了一個人,需要讓我們改變原來的自己才能夠支撐這段關系的話,那么這段感情一定是不適合我們的。
我們要找的,一定是那個可以讓我們在狂風暴雨當中冷靜下來的人。
因為這樣的人可以讓我們體會到好的愛情到底是一種什么感覺,也可以讓我們在愛情當中做回自己。所以,余生一定要找這樣的一個人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