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知乎上曾經出現過的一個問題,而評論區回答的網友也是不計其數。
如今,離婚早已經不是一個很鮮為人知的事情了。
過去,人們會覺得離婚是一件特別羞恥的事情,覺得如果自己離婚了,就會被別人笑話,就會被別人戳脊梁骨。
于是,大多數人,尤其是女人都會為了孩子、為了這個家、為了不被人笑話而選擇忍一忍,忍一忍就過去了。
現在不一樣了,時代不同,女性群體更追求自己的價值和幸福,不會因為害怕別人笑話而讓自己在一段不幸福的婚姻里潦草地過完余生。
于是,這些人在婚姻當中感覺不到幸福的時候,就會毅然決然地選擇離婚,爭奪孩子的撫養權,自己自食其力也可以把孩子撫養得更好。
只是,有些人不可能一輩子都做單身母親,這就涉及到了一個二婚的問題。
對于這個情感問題,我們做了一個問卷調查,其中3個男人的答案非常具有代表性。
男人A:“我是不會娶得,畢竟孩子和我沒有血緣關系,女人也一定會把心思更多地放在孩子身上,娶了一個和自己斗心眼的,何必呢?”;
男人B:“我會考慮的,但概率不是百分之百,都說后媽難當,可后爸又何嘗不是呢,萬一含辛茹苦撫養,孩子根本不和自己親,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嗎?”;
男人C:“如果可以的話,我還是希望自己能夠娶一個離異的單身女人,這樣兩個人可以有共同的孩子,也更容易做到夫妻一心同體”。
通過這三個男人的回答,我們可以看到,對于娶一個帶著孩子的離異女士,大多數男人的態度都是保持排斥的。
因為在他們看來,女人帶著自己的孩子,就一定會把自己的更多的心思放在孩子身上,而不是家庭身上。
出于人道主義,單身母親這樣的做法無可厚非,母愛本就是這樣的無私;
可出于利己主義,自己無法接受自己的妻子不把心思更多地放在自己身上,兩口子是要一起過日子的,心到不了一塊去怎么行?
在現代社會當中,我們覺得婚姻不幸福了,就不會勉強自己繼續去委曲求全,我們會用離婚來保障自己的幸福。
于大人而言,也許只是從一開始的婚姻關系中脫離了出來,大不了以后老死不相往來,誰也不聯系誰,過段時間就能釋放自己的負面情緒。
可是,婚姻失敗受到的傷害最大的,卻是孩子。
他們還小,根本不明白婚姻到底是一個什么概念,也不明白兩個人為什么會突然離開。
他們只會覺得,自己沒有爸爸了,自己的家庭不完整,自己要被其他的小朋友笑話了,從此在心里埋下了自卑的陰影。
《中毒的父母》這本書上有這樣一句話:“小孩是不會區分事實和笑話的,他們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于自己的話,并將其轉變為自己的觀念。”
誠然,我們大人可以輕而易舉地消化離別,但孩子是懵懂的,他們根本就不知道離別到底是什么意思。
所以,假如婚姻還沒有到了杯盤狼藉的地步,它還有藥可救,就不要在處理感情的時候,首先以離婚來解決。
對于帶著孩子的離異母親,大多數男人都是不接受的態度的,理由就是害怕會有二心。
其實,身為母親,我們會把更多的心思花在孩子身上,這是由我們的天性決定的,不可能因為愛情,而放棄自己的骨肉至親。
那,這難道就意味著我們束手無策了嗎?
自然不是。
沒有誰說一個人的幸福、價值非得是在婚姻當中的時候才可以實現,如果可以的話,我們也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得到自己想要的幸福。
林語堂曾說:“人生幸福,無非四件事:一是睡在自家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飯菜;三是聽愛人講情話;四是跟孩子做游戲。”
如果沒有愛人,如果愛情缺席了,我們也可以成為自己的情人,然后好好疼愛自己,以積極的心理暗示去感染自己的孩子。
去教會他(她)善良、勇敢和堅強,教會他(她)可以獨當一面。
這時候,我們就算是沒有步入婚姻殿堂,也可以收獲到不一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