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毛毛蟲以首尾相連的方式,圍成一圈沿著花盆邊蠕動,而在他們不遠處放著的,也是一些新鮮的菜葉。
這些毛毛蟲只需要稍微變更一下方向,就可以吃到美味的食物。
但是,它們沒有一個是肯改變方向的,只一味地按部就班地蠕動,筋疲力盡、氣喘吁吁也沒有得到回報。
這就是心理學當中的毛毛蟲效應,它指的是想要成功地完成某件事,光有努力是不夠的,還需要技巧和方法。
假如方法錯了,那么付出再多也都是無濟于事的,不過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罷了。
這樣的心理學在現實生活中、在兩性關系中也是同樣的道理。
婚姻是需要經營的,不是得到了將其放在冰箱里就不管不顧了,那樣只會變質過期,唯有合理有效地經營,才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懂婚姻心理學的女人,是如何維護夫妻關系的?看完你就懂了。
電影《我想和你好好的》里面的女主由于缺乏安全感,所以她在和男友相處的時候,總是患得患失。
她查對方手機,要求對方不管干什么、去哪里都要報備,不然就是背叛了自己。
男友也知道女主是因為在乎自己,所以才這樣,可長此以往,這種被剝奪空間和時間的壓抑感,誰都受不了。
于是,男友最后提出了分手。
在一段感情當中,它能夠體現出來最好的體驗感就是讓人能夠感覺到舒適和自在,而不是壓抑和囚禁感。
這份舒適自在的來源,就是我們在相處的過程當中能夠把握距離和分寸,不會侵占對方的時間和空間。
正如法國作家摩路瓦所說:“在幸福的婚姻中,每人應尊重對方的趣味與愛好。以為兩個人可有同樣的思想,同樣的判斷,同樣的欲愿,最最荒唐的念頭。”
當我們給予了男人尊重和舒適感的時候,男人就會因為這積極的情緒價值,而在精神上更加依賴女人。
記得小時候曾經玩過這樣一個游戲:幾個人站成一排,第一個人看到一句話,然后傳給下一個人,依次進行,最后通過最后一個人再將這句話表述出來。
這時,我們會發現,最后一個人傳出來的話,和第一個人聽到的話并不是一模一樣的,會有一些差異。
這是由于有的人聽到了什么,會在自己內心進行一次加工,然后再表達出來。
由此可見,就算是耳朵聽到的話,在理解的時候還會存在一些不同,更何況還是不言不語地猜測呢?
很多時候,我們發生了矛盾總要以“對方如果懂我,就會明白我想要表達的是什么”的想法,來期待對方做出回應。
事實上,感情最怕的就是猜,我們不說,對方永遠都不知道;我們不說,矛盾就永遠解決不了。
所以,有些問題之所以會影響彼此的感情,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溝通不善導致的。
吵架沒什么,發生矛盾也沒什么,只要把問題說開了,就好了。
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家霍曼斯提出:“人際交往在本質上是一個社會交換的過程,是相互給予彼此所需要的。”
因此,有的人就把這種交換叫作人際交往的互惠原則。
其實,不只是人際關系的交往遵循這樣一個原則,婚姻關系也是如此。
現實生活中,很多女人因為在婚姻當中停止了自我成長,使得夫妻二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最后以悲劇收尾。
在哲學的領域當中,我們可以得知,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處于一個不斷運動變化的狀態的,也就是說,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
世界是不斷變化的,與之對應的,婚姻、愛情、感情也是不斷變化的。
因此,面對這不斷變化的感情,我們一定要有調整自己的能力,以及具備不斷學習的能力。
假如我們把婚姻當作了一個長期的飯票,假如我們高枕無憂覺得沒有了后顧之憂,而讓自己總是固化在一個圈子里的話。
那么我們的人生就會缺少很多樂趣,同時也會失去很多的機會。
所以,我們要提升自己,要跳出舒適圈,要實現自我成長,這樣我們才能夠鞏固自己在兩性關系中的地位,才能夠收獲勢均力敵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