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了一句特別有意思的話:著名植物學家劉華強先生說過,當你懷疑一個西瓜熟沒熟的時候,這個瓜在你心里就已經有了答案。
這時,它到底是生的還是熟的,其實就已經沒有意義了。
這句話告訴了我們一個很直觀的道理,那就是當我們去試探一個人愛不愛自己的時候,不管答案到底是什么,最終都不會讓我們太滿意。
因為愛情是不需要試探的,試探的本質就是缺乏信任,一段感情如果連最基本的信任都做不到的話,那它也就沒有走下去的必要了。
因此,我們可以找到很多種想法來知曉男人對自己的感情,但唯獨試探是不可以的,它沒有任何意義。
心理學研究表明,其實,讓男人失望一次,就能看清他有多愛你。
愛一個人是絕對沒有模式和規律的,愛一個人也是不可能說清楚的。
就好比當我們真的愛上了一個人,對方問我們喜歡他的點是什么,我們自己心里清楚,可就是無法用語言詳盡地描述。
因為說得清楚的從來都不是愛,更像是一種目的似的結合,更像是一種只夾雜了利益的結合。
在男人和女人之間,在兩性關系之間,其實是沒有能夠準確用語言表達出來的喜歡和好感、在乎和愛意、欣賞和投契。
無數個徹夜長談,無數個推心置腹的談話,其實都是在一點一點地穩固感情,讓我們知道,對方就是自己一直要找的那個人。
就好比很多人從貧窮到富有是很容易適應的,但是從富有到貧窮,卻是很難讓人接受的。
因為只有經歷過美好,才知道它到底對自己有多么重要,有一天,這份重要被另一個人親手摧毀了,那所有的感情就會從此愛意轉變成為恨意。
威·史密斯說:“生活將在種種友誼之中得到充實,愛他人,并為他人所愛,這就是生存的最大樂趣。”
如今這份樂趣被剝奪了,內心的情感世界轟然崩塌,就會由愛轉恨。
所以,所謂愛之深,恨之切,自然有它的道理。
在榮格的“心力論”里我們可以得知,在日常生活中,精神生活的原動力會被我們看作是一種生命力或心力。
這種力量的表現更多的是來自于我們內心深處的心理能量,我們完全可以通過自己的意識和情感來指導我們的現實生活。
當一個人恰如其分的人出現在我們生命里的時候,我們所有的情感、時間、喜怒哀樂都以對方為主,我們會覺得,就這樣一直走下去就很美好了。
結果有一天,這個人告訴我們,所有的一切都是假的,我們所付出的真心不過是我們自己在自作多情。
這個時候,難過、失落以及失望的程度,只有真正經歷過的人才會知曉。
有心理學家說過:“每個人的精神上都有幾根感情的支柱對父母的對信仰的對理想的對知友和愛情的感情支柱。無論哪一根斷了,都要心痛的。”
愛有多深,痛就有多深,因為在乎,所以在經歷失望的時候才會那么難受,才會翻江倒海。
只是,失望過后會是什么樣的情感狀態是我們未可知的,所以,對于用讓一個人失望來證明對方愛不愛自己的方式,我們需要掂量掂量。
莎士比亞說過:“愛的力量是和平,從不顧理性、成規和榮辱,它能使一切恐懼、震驚和痛苦在身受時化作甜蜜。”
我們可以通過一次失望,來得知男人對自己的愛是一個什么樣的狀態,可我們也需要知道,那就是我們能否承擔失望過后的結果。
何為失望?要怎么做才可以讓一個深愛我們的人失望,要知道,當一個人的感情到達了愛這個程度的時候,是會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包容度,不斷地降低自己的底線。
讓這樣的一個人對我們失望,可想而知,我們所做的事情該是多么的不可理喻。
愛與不愛只是一瞬間的事情,對于一個純粹的人來說,若愛情真的讓他失望了,那就是哀莫大于心死,再怎么做也回不到最開始的樣子了。
所以,我們要謹慎思考。
愛不是眼睛里看到的,愛是用心去感受的,日常相處的細節就可以讓我們判斷出一個男人對自己的感情是什么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