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在一起要經歷漫長的時間,在這段期間內,我們了解彼此的興趣愛好,了解彼此的喜怒哀樂,知道對方的所思所想,隨著時間地推移,我們已經完全了解彼此。
生活隨著熟悉已經不再具備任何新鮮感,于是“七年之癢”開始出現,于是有些人的婚姻就變得岌岌可危起來,稍有不慎就會滿盤皆輸。
所有分崩離析的婚姻都不是一時興起做的決定,而是日常生活中那些被無視的挫折逐漸積累起來到一個高度,這時婚姻已經變得病入膏肓了,等待彼此的只會是一個散場的結局。
在兩性關系中,如果夫妻之間的相處模式變得如此“大方”,其實是意味著這段婚姻的緣分已經到了盡頭。
一、在經濟上變得“大方”
所謂在經濟上變得“大方”,即彼此不會在涉及對方經濟來源,不會過問對方花了多少錢,也不會把自己的錢托付給對方。
如今流行起來一種“AA制婚姻”,即兩個人在有收入的前提下,彼此生活會均攤各種生活費用,平日里各自花各自的,不管對方的錢,也不會去過問,水電等生活必需品的費用AA。
這樣的做法好像在一定程度上并不會造成經濟困擾,畢竟各自花各自的,各自管著各自的錢,誰都不會因為花多花少而斤斤計較,但是,“AA制婚姻”真的好嗎?
我們都知道,關于婚姻的定義最常見的說法就是利益共同體,是需要兩個人共同經營的一種感情,包括情感,包括責任,包括經濟。
“AA制婚姻”看似避免了經濟上的利益糾葛,但實際上它會把夫妻之間對于彼此的某種情感紐帶進行分割,讓兩個人都“各自為政”,只關注自己的事情,不在乎對方。
長此以往下去,這樣的婚姻只會逐漸淡化彼此在對方生活中的參與感。
二、在情感上變得“大方”
所謂在情感上變得“大方”,即不再小氣,對方出去喝酒也好,應酬也好,微信上莫名其妙多出來幾個曖昧不清的異性也好,這些都不會讓自己的情緒有任何波動。
愛是具有排他性和占有性的,是一旦對方進入了自己的內心世界里,就恨不得把他(她)當作自己的所有物,但是為了保留最美好的體驗感,所以他們會尊重婚姻當中的分寸感,不會過多地干預對方的生活,但是這并不代表他們不在乎、不吃醋。
就像張小嫻曾說過的一句話:“遇見你,我成了最小氣的人,想得到你一心一意的愛。若擁有了你,我就成了最富有的人,你的愛最珍貴,即使全世界給我,我也不換。”
婚姻當中的感情雖然沒有太多戀愛時期的浪漫,但是長時間地陪伴早已經把對方融進了自己的生命當中,是會在潛意識把所有靠近對方的異性都當作假想敵。
然而,這樣的感情只會在夫妻之間緣分正濃的時候出現,如若夫妻之間的緣分走到了盡頭,那么他們就不會在乎對方離不離開自己,因為心里已經沒有了對方的位置,所以再多的情感也就變得毫無意義了。
三、在生活中變得“大方”
所謂在生活中變得“大方”,即不再關心在乎對方,快樂或者不快樂都和自己無關,自己的內心已經不再有對方的牽掛。
電視劇《小歡喜》里面的童文潔在和閨蜜鬧矛盾之后,很是難過,心情很是不好,甚至還借酒消愁,丈夫方圓看見了很是心疼,他開導童文潔,不讓她那么難受。
夫妻本是一體同心,在看到對方傷心難過的時候,自己也會感同身受,想著該怎么去哄對方開心,去排解他(她)糟糕的情緒。
像電影《無問西東》里面的劉淑芬和許伯常,面對許伯常的冷暴力,劉淑芬都已經崩潰大哭了,可許伯常還是無動于衷,仿佛妻子哭不哭都和自己沒關系,這其實就是不愛的征兆。
在一段婚姻當中,看不見彼此會想念,希望對方能夠開心快樂,哪怕是不懂得浪漫也會用笨拙的方式愛著對方。
只是,大多數緣分已盡的婚姻是沒辦法體會到這樣的情感和美好。
婚姻不是從一開始就天作之合的,也不是從一而終的美好,它中間會經歷磨合,會經歷爭吵,甚至還會有想要掐死對方的沖動,但是婚姻的幸福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慢慢來,穩中求進。
唯有認真經營,才能夠收獲以及體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