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繪本,孩子總是坐不住,經常動來動去;
玩玩具跟狗熊掰棒子似的,玩一個丟一個;
做什么事情都是三分鐘熱度。
201牛牛全新版本v4.53下載這些情況是不是專注力差?
后臺總是收到類似這樣的問題。
的確,孩子的專注力是每個家長都特別關注的話題。
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曾說:專注力比智商更能影響一個人的最終成就。真的是,如果做什么事情都只是蜻蜓點水,再聰明的人也很難做成什么像樣的事情。
專注力是打開我們認知的門戶,就相當于一扇門,門開得越大,我們學到的東西就越多。
一旦專注力渙散了或無法集中,這扇門就關閉了,一切有用的知識信息都被擋住了。
這對一個人的一生的影響是巨大的,尤其是對于今后的學習和工作。
但是把“坐不住”、“走神”等情況來作為評判孩子專注力好壞的標準,這樣真的對嗎?
判斷孩子專注力好壞的標準是什么?
1、首先是時間,孩子專注力能夠持續的時間是有限的。
嬰幼兒的大腦神經還處在發育的階段,越小的孩子專注力持續的時間就會越短。
之前有人留言說:“寶寶3歲,好動,玩玩具、看書只能堅持6分鐘,是不是專注力不好?”
其實不然,評估孩子專注持續時間是否達標,兒童專家有明確的結論:
新生兒階段是無意注意,這時外界事物的刺激性較能引起他們的注意;
1歲的娃,能夠集中注意力2-3分鐘;
2-3歲的娃,能夠集中注意力5-8分鐘;
3-4歲的娃,能夠集中注意力8-10分鐘;
4-5歲的娃,能夠集中注意力10-20分鐘。
2、然后就是孩子專注力的延續性。
其實,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就給予了他們足夠的專注力,如果沒有外界的打斷,寶寶生來就愿意花時間專注于“研究”事物。
但當孩子受到外界影響或者中途遇到困難,娃的“研究”很容易被中斷。
可能孩子在玩樂高的時候,被家長拿水果來喂后轉移了目標。
也可能是身邊的玩具太多,選擇范圍太廣,由轉轉塔轉向了磁力片。
也可能是在拼插樂高的時候,遇到了阻礙,轉向其它。
這都說明孩子能夠主動、有目的將注意力從一個東西或者事情,轉移到另一個東西或者事情上來,具有“有意識轉移注意力”的能力。
所以,判斷專注力好壞的還有一個標準就是,被外界因素或者自身因素打擾后,是否能回到最初的事情上來。
只要孩子能夠回到最初事情上來,就不能被判斷為專注能力差。
3、評價娃的專注力還需要從娃的興趣點來判斷。
家長認為孩子專注力差的可能性中,還有一個誤區,就是看他們讀書、識字是不是能保持專注,甚至以后上課是不是認真聽講。
難道只有學習方面的專注力,才叫專注力?
NO!
有的孩子,搭積木,拼樂高能玩兩三個小時,仍意猶未盡。
有的孩子洗完澡后能在浴缸里,滋水槍、小鴨游,各種水活動,玩到很晚也不愿意出來。
CC可以因為洋娃娃裝扮、過家家,一玩就是半天,樂此不疲。
小表弟可以因為看似無聊的小車后退、前進等動作,津津有味地玩上個把小時,嘴里還嘟囔著“請注意倒車”。
難道這些就不是專注力嗎?
所以說,娃的專注力還需要通過娃的興趣點來判斷。
讓一個不喜歡寫字的孩子,去練習毛筆字;
讓一個不喜歡跳舞的孩子,去練習芭蕾。
他們怎么會專注于此呢?
專注力是與生俱來的,只要他能夠對感興趣的東西關注,就說明孩子的關注力是沒有問題的。
所以不要再單方面地以孩子專注于一件事情的時間長短來判斷孩子專注力的好壞了。
面對好奇的事情,感興趣的事情,他們就能釋放出多巴胺來集中注意力。
怎樣讓專注力越來越好呢?
兩個重點,一個是保護,一個是培養:
保護孩子的專注力
1.不破壞、不打擾孩子的“工作”
這是個老生長談的話題了,多給孩子一些獨處的時間,可以激發他的創造性。
很多媽媽都說孩子不專心、坐不住,恰恰是因為孩子受到的關注太多了。
當孩子專注于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時,如果總是被打擾,他的專注力就會慢慢喪失。
請放下你的擔憂,收起你的熱心。做一個耐心的觀察員、協助者、鼓勵者吧。堅持自己的不干預,從一分鐘、兩分鐘... ...開始吧。
2.不要給寶寶提供太多的玩具
面對這些眼花繚亂的玩具的時候,孩子很容易挑花了眼,玩玩這,玩玩那。
所以給孩子一個相對安靜整潔的空間,每次讓他挑一樣去玩。
3、最好的陪伴是在場,不打擾
哲學家周國平曾經寫過一篇文章《獨處是一種能力》,他認為,能夠獨處才意味著這個人擁有自我。
但是,對于年幼的孩子來說,沒有陪伴,并不安全。
如何才能做到陪伴而不過度?
最好的辦法是:在場,不打擾。
沒有大人的干預,孩子可以自然而專注地獨自玩耍。但當他需要陪伴時,他抬頭四下觀望,就會發現父母在不遠處關注著他。
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1、發現孩子的興趣點,找到打開孩子專注力的專屬鑰匙
每個孩子的興趣點不同,我們需要了解孩子的興趣需要以及孩子的自身發展。
比如CC每次上繪畫課,就被老師評價不太專心,但是上舞蹈課,就很專注。
找到孩子一項有興趣的特長并鼓勵他堅持,是一個不錯的方法,比如舞蹈、樂器、競技運動。
找到他們打開專注力的專屬鑰匙——興趣點,才是培養專注力的關鍵。
2、培養孩子有始有終的習慣
當你跟孩子畫畫或玩某個玩具的時候,不應該是媽媽負責準備、負責收拾,娃只負責high玩,而是應當讓他從頭到尾參與到整個完整的活動中來。
只有愉悅刺激下才能產出的專注力,不是真的專注力,有專注力的孩子,一定是既禁得住誘惑、又耐得住寂寞,所以一些前奏、或收尾的無聊練習,一定是必備的。
3、準備一些培養專注力的玩具
積木、拼圖、串珠、匹配(配對)游戲、桌游、專注力訓練游戲書...幾乎是公認的提升專注力都不能缺少的游戲類型,平時的團購也沒少給大家推薦過。
但其實,遠不止于此,玩具的功能性再好,也要符合娃的興趣和娃的年齡段。
前段時間給大家推薦過一套折紙書,跟CC就出奇的合拍,剪一個小時都停不下來,我才發現只要選對了,連最簡單的剪紙,也是提升專注力最好的游戲。
4、還可以通過一些“專業游戲”提高專注力:
木頭人、蹲蘿卜坑、simon say,都是一些指令游戲,在玩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把專注力鍛煉了!
繼續加強難度就是反指令游戲,發出某個指令,孩子就要做出相反的動作。
這些小游戲,不僅可以鍛煉孩子的聽覺能力、身體協調性,還可以鍛煉孩子的專注力和反應能力。
另外,就是大名鼎鼎的世界上最專業最普及最簡略的注意力訓練神器——舒爾特方格,也很適合更大一些的孩子做專注力訓練。
它是一張正方形的卡片,畫上 1CM × 1CM 方格,格子內任意填寫上阿拉伯數字 。
訓練時,讓孩子用手指按數字從小到大的順序邊找邊讀出來。
找到所有數字的時間用得越短,注意力水平就越高。
如果沒有現成的“舒爾特表”,也可以自己制作“舒爾特表”,一張A4紙就可以搞定了。
方格有9格、16格、25格,對應初級、中級和高級的專注力訓練。
初級訓練法
中級訓練方法
高級訓練方法
最后,再給大家總結下重點,對于娃的專注力,先別急著用自己的標準去否定。
然后在平時的養育中注意兩點:
一、不要破壞:當孩子沉浸在喜歡的活動中時,叫做“通過娃主動生產活動集中注意力”,此時不打擾就是最好的保護;要記住,一天的時間就那么多,你給到的干預越多,孩子獨處的時間就越少。
二、注意培養:父母有意識的、有策略的定期為孩子提供各種豐富的游戲體驗,叫做“通過讓孩子接受活動提高注意力”。
單靠孩子,受年齡限制他們發現不了更多有趣的玩法,也就限制了專注力的提高(比如很多娃都無從下手的積木游戲),但是在游戲的條件下, 注意持續時間可以延長4-5倍,可見游戲是培養孩子專注力的的最好方式。
如果此時父母能夠選好合適的玩具/游戲,給予合適的引導,對娃來講,便是神助攻啦!
本文由媽媽寶寶網分享,查看更多母嬰育兒知識請點擊http://www.mamadebao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