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發現的美式導彈殘骸
AGM-88 B型“哈姆”反輻射導彈是美軍于20世紀80年代研制的一款反雷達武器,它在彈頭處配置了一個無線電頻率捕獲裝置,這使它可以跟隨敵方雷達波的傳導方向一路追蹤,自動打擊巡航范圍內的雷達設施。
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美軍就將這款武器應用于實戰之中,摧毀了伊軍數百個關鍵雷達基站,把伊軍徹底變成了失去外部感知能力的“盲人”。
AGM-88 B型導彈
不過這款防輻射導彈的性能在今天并不算十分出彩,目前美軍有射程更遠、精度更優秀的AGM-88 E型反輻射導彈。所以早在1993年,B型版本的AGM-88導彈已經停產,截止停產時,它在美軍武器庫中的庫存量已經超過了1.9萬余枚。
或許是出于“去庫存”的考慮,美國正在為飽受俄軍遠程火力打擊困擾的烏克蘭部隊提供這一老式防輻射導彈,本次在Telegram平臺上得到大量轉發的AGM-88 B型導彈殘骸便是一個證據。
AGM-88 反輻射導彈
在看到這一信息暴露后,美國國防部發言人于2天后承認,美國已經為烏克蘭軍方提供了包括AGM-88 B型導彈在內的反輻射武器來應對俄軍的遠程火力打擊。
不過,鑒于AGM-88 B型導彈是一款典型的空射導彈,因此外界還一度猜測這款導彈是由北約戰機投放到俄烏戰場的。但后來美國也否認了這一猜測,并表示美國為烏克蘭提供了技術支持,將這款美式導彈整合到了烏軍的米格-29戰斗機上。這樣一來,這款導彈的來源也就水落石出了。
米格-29戰斗機
不過,在解答了這枚美式導彈的來源后,人們還有一個疑惑沒有得到解釋——為什么一款從頭到尾都是與美國有關的導彈,其殘骸內部居然有“CHINA”的字樣?這不由得令人聯想到了在世界范圍內著名的“MADE IN CHINA(中國制造)”。
導彈殘骸上的“CHINA”字樣
需要說明的是,這里的“CHINA”其實和“MADE IN CHINA”沒有任何關系,從照片來看,“CHINA”后面被損毀的部分應該還有一個單詞,全稱即為“CHINA LAKE(中國湖)”。
雖然名字叫做“中國湖”,但這個地方卻并不在中國境內,而是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西部的莫哈韋沙漠地區。在19世紀美國進行“西部淘金熱”時期,這個地方曾是華籍勞工的定居地,因此得到了“中國湖”的稱號。
在1943年,美軍為了獲得一種對付灘頭碉堡的新式火箭,決定在這個地廣人稀的荒涼之地建造一座武器研發基地,于是美國最大的武器基地“美國海軍空戰中心(NAWC)”在耗資30億美元后被成功建立。
由于這個基地瀕臨當年中國勞工的定居地,因此也被稱為“中國湖實驗基地”。
中國湖武器實驗基地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中國湖實驗基地成為了美國境內最大的武器研發/測試基地,為美軍提供了一系列遠超世界平均技術水平的先進武器。
在這里,誕生過“響尾蛇”空空導彈、“戰斧”巡航導彈、激光制導炸彈和聯合攻擊彈藥,同時也是AGM-45“百舌鳥”、AGM-88“哈姆”、AIM-54“不死鳥”、AIM-7“麻雀”、AGM-65“小牛”等武器經歷美軍測試項目的重要試驗場地。
AGM-88“哈姆”導彈
截止目前,中國湖實驗基地共計擁有4000余名工作人員,其中有3000余人為負責科研領域的學者,而他們當中有600余人是直接享受美國國防部特殊津貼的頂尖專家。
更驚人的是,這座龐大先進的武器研發基地仍會在未來進一步擴大規模。據美國“戰區”報道,美國五角大樓已經批準向中國湖實驗基地增派2000名頂尖武器專家的計劃。
通過前面的介紹我們可以確認,此前在在AGM-88 B型導彈殘骸上發現的“CHINA”字樣,其實就是指的是“CHINA LAKE(中國湖)”。
準備武器測試的美軍
這些出現在導彈內部的文字,代表這款導彈是在美國中國湖實驗基地經過了研發、生產、測試、評估等一系列工序后才進入美國軍隊的武器庫中,類似于“產地說明”的作用。而美軍為了“去庫存”,又在2022年將它集成在了烏軍的米格-29戰斗機上。
然而,即便是一款中國湖實驗基地在40多年前研發的產品,放在如今的俄烏戰場上依然具有極強的作戰性能。據烏克蘭軍方發言人表示,在AGM-88 B型導彈的打擊下,俄軍部署在別爾哥羅德機場的S-300防空系統被摧毀殆盡。
AGM-88 B型導彈展覽
在這款“雷達殺手”的威脅下,俄軍目前部署在烏克蘭境內的防空系統都顯得相當尷尬。一旦打開雷達工作,它們就有可能成為AGM-88 B型導彈的狩獵目標,但若是長期保持雷達靜默狀態,那么俄軍的防空體系就如同形同虛設。
俄軍機動式雷達車
更讓俄軍感到惱火的是,美國并未向外界透露究竟向烏克蘭提供了多少枚AGM-88 B型導彈,這讓俄軍防空系統惶惶不可終日——考慮到美國武器庫中的AGM-88 B型導彈儲備數目達到了驚人的1.9萬枚,它對于俄軍的壓迫感恐怕是空前強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