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年來不斷的提倡傳統文化,上至在單位里上班的成年人,下到還在上學的孩童們,都掀起了一股學習傳統文化的熱潮。說到傳統文化對于現代人的教育意義卻是是非常大的,雖然其中有些內容是在封建社會才適用的情況,但是也不乏總體理論中對于育人的良好引導。很多人說到傳統文化想到的就是儒家思想,確實是這樣,這一思想占據著封建社會思想理論的大半邊天,而孔子又是其中最受肯定的圣賢。https://www.echengejiao.com
事實上,孔子距離我們的時代畢竟是太過遙遠了,所以很多儒家思想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在其傳承的過程當中不斷地被當世人所解讀、增添,最終形成了適應當時社會發展的理論體系。而我們如今所學習的儒家思想經典中,大部分就是傳承自宋朝時期的“程朱理學”,其中的“朱”就是指朱熹,同時也是孔廟中供奉的十二圣賢中唯一不是孔子學生的一位,可見他在這方面的成就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否則也不會被后人推崇為孔子的學生。
朱熹在理學方面的成就是非常突出的,他學習儒學并非是生搬硬套,而是結合歷朝以來的思想演變和當時的社會現狀,做出了相應的調整和解讀、甚至是補充。然而,這種打破傳統的解讀方式卻在當時并沒有得到眾人的廣泛認可,甚至還有人將其言論進行了曲解。比如說他曾針對當時社會中鋪張浪費的婚喪嫁娶禮儀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并提出講究綱禮倫常并不意味著要講排場、講面子,這一點就算是放到一千多年之后的今天也是比較適用的。
除了思想上的獨到和精辟之外,朱熹也是一個非常嚴謹的老師,他欣賞用功勤奮的學生,同時也對那些容易分心的學生足夠的尊重,通常只是通過淺顯的生活道理來進行引導、教化,而不是一味古板的打罵、責罰。這里面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說的是朱熹每次講課的時候都會有很多人前來圍觀、旁聽,有一次,學生們在課堂上被窗外路過的一位美麗女子吸引過去,從而分了心神。
對此倍感失望的朱熹并沒有馬上做出生氣的樣子,而是反問各位學生,窗外美女手中提著籃子是要做什么呢?立刻就有調皮的學生回答道:定是去買東西。朱熹的問題緊跟而來:“為什么是買東西,而不是買南北?”最后還是一個年僅十歲的小童大膽回道:“東木西金,而南火北水。籃子中自然只能裝得下前者,卻裝不了后者。”
一時間所有人都低頭不語,雖然小童的回答也不盡然準確,但是卻也經過了一番的思量且說得有模有樣,與此同時我們也想到了出題的朱熹,原本只是一個很常識性的問題,也從未有人想過其中還暗含著這么大的哲理,可見生活中處處都是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