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樣的父母是“問題父母”?
父母的負面行為模式持續(xù)存在,始終支配著孩子的生活,就是問題父母。但這里的“持續(xù)性”和“反復性”也有例外,比如性虐待和身體虐待的傷害巨大,往往一次就給孩子造成重創(chuàng)。
以下是幾種典型的問題父母的行為模式。
1.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這類父母打著為子女好的名義,認為自己永遠是正確的。子女在其影響下,構(gòu)筑了一個完美父母的假象。他們甚至認為父母的虐待是理所當然。他們否認父母的行為給自己帶來的傷害。并且,他們會自欺欺人地將不可接受的事合理化。
2.不稱職的父母
這類父母對子女造成的負面影響,不易察覺且難以界定。他們的傷害方式不是打罵,而是疏忽。他們的子女就像沒有父母似的,不被關(guān)愛,被剝奪了童年。
稱職的父母必須履行5項基本職責:
①滿足孩子的基本物質(zhì)需求。
②保護孩子免受身體傷害。
③保護孩子免受感情傷害。
④滿足孩子對愛、關(guān)懷和更深層次的情感需求。
⑤在倫理道德方面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
3.操控型父母
這類父母喜歡維持子女的無力感,希望子女離不開他們。
他們的操控分兩種。一種是直接控制,即簡單直接、毫無掩飾地控制,經(jīng)常包括威脅、恐嚇和羞辱。比如,他們說:“按我說的做,否則我不再理你?!?/p>
另一種是巧妙控制,常見的是“幫手型”父母。他們在大事小事上安排子女的生活,經(jīng)常制造一些狀況,讓子女“需要”他們的幫助。
而操控型父母導致的結(jié)果,是子女常出現(xiàn)兩種情況:投降和叛逆。
前者,是子女屈服于父母的操控。后者,子女則與父母對抗,造成“適得其反的叛逆”。這種叛逆只是為了證明自己與父母分割開了,是為了反抗而反抗,卻忽略了自己真正的需求。
4.酗酒型父母
酗酒就像客廳里的大恐龍,生活其中的人,無法驅(qū)逐,只能裝作視而不見。對他們來說,酗酒就是家里的大秘密。這個大秘密具備三個要素:酗酒者否認自己酗酒,酗酒者的配偶否認問題存在,家庭成員做出“正常家庭”的偽裝。
受酗酒父母的影響,其子女至少有四分之一也會成為酗酒者。另一種情況是其子女的配偶也常常是酗酒者。其原因,一方面是人都有重復熟悉情感模式的需求,無論這些情感痛苦與否;另一方面,人們重現(xiàn)過去的沖突,是希望這一次能讓事情進展順利。
此外,酗酒父母的子女很難信任他人。因為對孩子來說,父母是信任的來源。父母酗酒造成的傷害,讓孩子無法信任父母,更無法對外界有信心。
5.身體虐待型父母
這類父母有幾個共同特征。一,他們極度缺乏對沖動的控制力;二,他們對給孩子造成的傷害,幾乎毫無意識;三,體罰孩子已成為他們的慣性做法;四,這些父母往往生長于充滿暴力的家庭,而暴力是他們學會的解決問題和發(fā)泄情緒的唯一手段。
父母對子女的身體虐待主要分三類。第一類,惡魔型,也是最極端的一類,有些父母生下孩子似乎就是用來虐待的。他們表面與常人無異,但內(nèi)心如惡魔般喪失了人性和情感。第二類,沒長大,即父母也像沒長大的孩子般不成熟,跟子女較勁,用打架的方式與子女斗爭。第三類,模式重復,即父母受到的教育是暴力的方式,以至于他們長大后,也以這種方式對待子女。
對被虐待的子女來說,他們很難重獲信任感和安全感。因為與父母的關(guān)系,是我們成年后和他人建立關(guān)系的基礎(chǔ)。如果一個人的父母給予他尊重與情感上的慰藉,長大后,他也會希望別人這樣待他。這種正面預期使人更坦誠且內(nèi)心柔軟。但如果一個人的童年充滿焦慮、緊張和痛苦,那這些情緒將會演化為負面的預期和偏執(zhí)的戒備心理。
6.言語虐待型父母
和操控型父母一樣,這類父母也有兩種行事風格。一是直接公開地貶損孩子,比如,罵孩子愚蠢、沒用。二是間接地羞辱、攻擊孩子,比如,取笑挖苦孩子、給孩子取侮辱性的綽號。
父母對孩子進行言語虐待的常見原因有兩種。一是爭強好勝。父母為了保持自己的優(yōu)越感而貶損子女。比如,因為嫉妒女兒的美貌,母親貶低女兒,讓她感到自卑。或者父親覺得男子氣概受到了危脅,因此嘲弄兒子,讓他認識到自己的渺小無能。
二是不切實際地期待子女十全十美。父母因此用激烈言辭敦促孩子。孩子一旦失敗,他們繼而向孩子發(fā)起責難。而父母的這種完美主義,可能使孩子陷入“3P”的困擾:完美主義(Perfectionism)、拖延(Procrastination)和心理癱瘓(Paralysis)。
開始時,孩子受父母的影響有了追求完美的意識,接著他們無法達成完美,就會形成拖延。因為拖延,手頭的事越積越多讓他們手足無措,最終一事無成造成心理癱瘓。
7.有毒的家庭體系
除了問題父母的行為模式,還有一種叫有毒的家庭體系。
這一體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連環(huán)追尾,惡劣影響會代代相傳。它不是獨個父母發(fā)明的,而是從先輩那里繼承的一整套感受、規(guī)則、交流和觀念。它們是逐漸累積而成的。
這種體系的家庭成員間的界限模糊。它要求每個人的思想、行為必須保持一致;認為不同即不好,不允許任何自主和獨立。
為了避免家庭中各種力量的均衡被打破,所有人都須遵守家庭規(guī)矩。當家庭現(xiàn)有的秩序被打破時,問題父母將通過否認問題的存在、推諉指責、強行阻撓等方式來應(yīng)對失衡的危機。
愛不是一種感受,更是一種行為方式,作為父母,我們需要學會如何正確地愛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