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安末年乃至三國時期暴發過很多大戰,大家最熟悉的三大戰役就是鑒定北方格局的官渡之戰,為三分天下鑒定基礎的赤壁之戰,使得蜀漢徹底失去統一天下希望的夷陵之戰,筆者先簡單分析一下這三大戰役。
三大戰役
官渡之戰是曹操與袁紹爭奪北方霸權的戰役此戰以曹操勝利結束,官方記載官渡之戰雙方的兵力比例是2:11,但是筆者認為這個數據有通過報低自身兵力,夸大曹操戰功的嫌疑。當時袁紹固然雄踞北方四州(冀、并、青、幽),是東漢末年實力最強大的諸侯,但是曹操勢力也不弱,先后擊敗袁術、劉備、呂布、張繡等人,豫、兗、徐、司四州都是曹操的地盤,曹操當時是實力雖然比不上袁紹,但是也是僅僅次于袁紹的強大諸侯,再加上天子在他手上,可以“奉天子以令不臣”,具有極強的政治優勢。攻擊方的袁紹能夠調動11萬大軍,防守方的曹操怎么可能只有2萬兵馬?他當初討伐呂布都不止2萬兵馬。www.bolilpjni.com
赤壁之戰是孫劉聯軍5萬對陣曹軍23萬,雖然孫劉聯軍通過火攻在赤壁擊敗了曹操,實際上曹軍損失大多數都是荊州降軍,曹操帶來的北方主力并未受到多大損失。夷陵之戰,在很多人印象中一直是說陸遜以少勝多,但是史料表明,夷陵之戰其實東吳透露的兵力更多,劉備進攻東吳,實際上只帶了4萬人,加上武陵蠻沙摩柯率領一萬蠻兵響應,也不過5萬人,而陸遜率軍抵御劉備之時帶的兵力是5萬人,再加上附近守軍,兵力是高于劉備軍的。
那么除了這三大戰役以外,在三國時期還有哪些戰爭被稱作大戰呢?
TOP1:漢中之戰
漢中之戰其實是很慘烈的一戰,為了奪取漢中,劉備集團已經到了“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的程度,漢中之戰從公元217年一直打到了公元219年,雙方在陽平關互相廝殺,漢中之戰的占據類似于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凡爾登之戰,可以用絞肉機來形容,劉曹雙方都派出了及其豪華的陣容,劉備方除了坐鎮荊州的關羽,能派上戰場的文武大臣派上了,而曹操也派出了夏侯淵、曹休、徐晃、張郃、郭淮、曹洪、曹真應對。漢中之戰雖然以劉備的勝利結束,但是其實是慘勝如敗,雙方各自損失數萬大軍,曹操損失數萬大軍影響不大,但是對于劉備來說卻是元氣大傷,劉備之所以在關羽發動樊襄之戰時沒有出兵響應,不是不愿意,而是沒有多余的力量進軍了。
TOP2:洮西之戰
洮西之戰是蜀漢北伐以來的最大勝利,姜維在洮西大破魏國雍州刺史王經,殲滅魏軍數萬人,打得魏國西線邊軍幾乎全軍覆沒。魏軍損失兵力比當初陽溪之戰損失的更多,這是諸葛亮時期都未曾有過的大捷!當然諸葛亮北伐時期還是有一場戰爭能夠和洮西之戰相提并論的,那就是諸葛亮親自指揮的鹵城之戰,然而鹵城之戰只是記載于《漢晉春秋》和《資治通鑒》,并未記載于《三國志》。
TOP3:石亭之戰
東吳鄱陽太守周魴通過詐降計騙得曹休進軍石亭,曹休雖然知道中計,但是占著帶甲10萬的底氣,認為吳軍不足為懼,依然硬著頭皮進入吳軍埋伏圈。在陸遜的指揮下,吳軍在石亭以少勝多,大破魏軍,可惜的是,石亭之戰只是一次擊潰戰,而不是殲滅戰,魏軍僅僅損失十分之一,這戰果是遠遠比不上姜維那場殲滅戰的。其實陸遜原本可以打殲滅戰的,丁奉曾提議提前在曹休退路部署伏兵,但是卻被謹慎的陸遜否決了,魏軍敗退以后,如果真的有丁奉的伏兵,也許真的能夠一舉殲滅魏國10萬大軍!
參考文獻:
《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