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睿宗名為李旦,又名旭輪,他一生兩次登基,又讓賢兩次。他兩次登基,在位時間為八年,但其實際掌權時間只有兩年。第二次則是把大統之位傳給了兒子李隆基,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唐玄宗,他自己稱太上皇。李旦五十五時去世,葬于橋陵,被唐玄宗追封為大圣大興皇帝。
龍朔二年六月,李旦出生于長安蓬萊宮,從小就好學,而且,善于書法,格外喜歡讀書。李旦第一次登基時,武則天一直讓皇帝身居深宮,不得參與朝政,所有政事都由武則天親自處理,可以說,此時的李旦毫無實權,甚至,連參與政治的權利都沒有,實際上,他早已是傀儡了。www.tarayef.com
不久后,武則天稱帝,決定廢黜李旦,命他搬去東宮。后來,武則天改立唐睿宗的兄弟唐中宗為儲君。李旦被貶成親王后,倒是過了一段平穩的生活,他的五個兒子,都被封了郡王。直到神龍元年,宰相張柬之等五人發動了神龍革命,殺害了張易之兄弟二人,逼迫武則天退位。
此時,他們又將唐中宗李顯扶持上位。
革命爆發不久,武則天逝世,李旦被封為了安國相王,不久后他堅決“辭職”。唐中宗李顯又欲立李旦為皇太弟,但是,卻被其拒絕了。景云元年,唐中宗駕崩,有人說是被韋皇后下毒殺害,而后,少帝李重茂繼位,改元唐隆,韋皇后則以皇太后的身份臨朝攝政。當年六月,李旦的三兒子李隆基發動御林軍入宮討伐,殺了韋皇后、安樂公主和上官婉兒等人。
而后,他們再此迎李旦入宮輔佐少帝。但是,李重茂迫于形勢,請求讓位于叔父李旦。此時,李隆基與太平公主一起擁護李旦繼位,并廢黜李重茂,改年號為景云,史稱“唐隆之變”。同年六月,李旦在承天門樓復辟大赦天下。在與兒子李隆基一起除掉韋皇后等黨派的勢力后,李旦遂立李隆基為皇太子,安心當自己的皇帝。
李旦第二次在位的初期,李隆基與太平公主的斗爭越來越激烈。
太平公主想除掉太子李隆基獨攬政權,彼時朝中有一半人依附太平公主,七個丞相有五個是太平公主舉薦的。而李隆基眼見著太平公主的羽翼日漸豐滿,他著急鞏固自身勢力,為繼位做好充足的準備。公元712年七月,李旦無法面對姑侄兩人的殘殺,干脆選擇逃避,禪位與太子李隆基,自稱太上皇,每周在太極殿接受群臣的朝賀。
此時,看似他已把政權交到了李隆基的手里,但是,他卻仍掌握三品以上官員的任命權以及重大刑案的裁決權。
可以說,睿宗一出生就受封親王爵位,而后還做了兩次皇帝,這樣的經歷,只有他的胞弟唐中宗李顯有過。相比于其他的李氏成員,他不僅做過皇嗣,還做過皇太弟、做過太上皇,這樣的經歷,歷史上恐怕找不到第二個人了。不僅如此,在所有的帝王中,父親做過皇帝的情況很多見,但是,他不僅有位做皇帝的父親,還有一位做皇帝的母親。
這樣的經歷,歷史上恐怕也就只有唐睿宗李旦和唐中宗李顯有過了。
李旦與其他皇帝不同之處還在于,他的三個哥哥都被武則天立過皇太子,可是,年長后也都沒能順利繼位。自己當上皇帝后,他的長子也沒能繼承皇位,反倒是三兒子做了皇帝,就是后來的唐玄宗李隆基。并且,在那個政權爭奪的多事之秋,睿宗每次都能保命并得以善終,從這點上來看,他一定是有著過人之處的。
歷史上,也有一些皇帝被稱為“睿宗”。比如:元朝建立之前的蒙古國,托雷就被稱為“睿宗”,且在唐睿宗之前的“睿宗”皇帝,后來都被位列太廟,這也可能是:撐得起“睿宗”名號的人,都是“睿智”之人吧。
還有一點值得一提,那就是:唐睿宗的兩次禪位,其情況大不相同:第一次是被奪取的;第二次則是他主動讓賢的。
第一次是名為皇帝,實為囚犯的,甚至,都不能去正殿聽政,只能被自己的母親囚禁長達6年之久。當然,能讓位給母親的唐睿宗,也是個心機之人,他在妻子被污蔑殺害之時,還能淡定從容。因為,他知道:如果自己展露一點異常的情緒,那么,自己也不能保命了。
當時的武則天已經想冊立武氏之人為太子了,之后,因見到李旦并沒有因自己殺其妻子而遠離自己、記恨自己,于是,她就決定:將誣陷李旦的侍女給殺了,從而相信李旦。最終,在李旦多年的監禁生涯里,他教育兒女,撫養兄長遺孤,韜光養晦,最終成就了大器。
突厥、契丹攻打中原之時,武則天為緩解內部壓力,把唐中宗李顯請回了都城。在李顯辭去太子之位后,此時的李旦也籠絡了不少能人,并且,他們秘密觀察時局,在母親病重之際策反重臣,發動政變恢復了李姓王朝,故此,對于大唐,他還是有功的。
他第二次禪位,已是身居太上皇的高位,是真正的統治者。后來,因誤信讒言打算廢太子,最終,唐玄宗起兵包圍太平公主的府邸,自己再度遭遇軟禁,自此,才算是真正的隱退了。
參考資料:
【《舊唐書·卷七·本紀第七》、《新唐書·卷五·本紀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