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英語母語國家兒童學習自然拼讀的方法,是通過建立字母(Letter)和發音(Sound) 的對應關系,從而增加能夠迅速拼讀出英語單詞的能力,即使是很長的,完全沒有見過的單詞都可以根據字母和字母組合的發音規律讀出這個單詞的正確發音。
比如,看到temperature(溫度),這個詞字母很多,但是學過自然拼讀的小朋友,即使不知道這個詞的意思,也可以根據每個字母對應的發音,讀成: /t/,/e/,/m/,/p/,/r/,/?/,/t?/,/?/。
暖暖五歲的時候,因為暖爸說了一個單詞hibernation(冬眠),她就能自己在小黑板上根據發音拼寫出hybernation,雖然i和y拼寫錯了,但對于一個五歲剛接觸自然拼讀的孩子來說,我覺得已經做的很好了。
漢語拼音和自然拼讀就是學習語言的法寶嗎?
作為一種表意文字,漢語最初是沒有拼音的,每個漢字本身,就代表著它的讀音,根本不用拼讀。為了規范和統一發音,普及漢字,我國1958年2月11日,才在內陸漸漸發展出定音的法則。
作為一套獨立的表音體系,地位相當于英語中的音標,跟自然拼讀本來就不是一個層面上的概念。
不管是漢語拼音還是英語音標,都是作為學習一種語言的工具,并不作為語言內部的一部分。
這樣比較起來,自然拼讀和漢語拼音的區別和關聯,就很明白了。
即使我們不學習英語音標和漢語拼音,也能學會英語和漢語。只不過,因為有了這兩套可以輔助和矯正發音的輔助工具,這兩種語言學習起來,會更便捷和直觀。
目前來看,“自然拼讀”作為幼兒英語學習的一個重要模塊,特別受到家長們的關注。作為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的小朋友,在幼兒園階段就要開始接受自然拼讀的系統學習。國內接觸過自然拼讀教學的家長,也會比較感慨說,這種用發音規則來進行拼寫訓練的方式很像我們目前幼小銜接中的漢語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