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真·三國志》第 247 篇文章
今天來講 蔣琬
注:圖片皆源于《三國殺》、《陣面對決》、《三國志》及網絡,以文為主。
蔣琬,字公琰,今湖南人,與諸葛亮、費祎、董允合稱“蜀漢四相”。
蔣琬年少時十分好學,聰明過人,長得也一表人才,氣度不凡。青年時,蔣琬與劉敏因才學而聞名,后追隨劉備,在劉備平定益州后,被任為廣都縣縣長。
有一次,劉備與諸葛亮出巡到了廣都縣,發現蔣琬與先前的龐統一樣,不理政務,喝得酩酊大醉。劉備勃然大怒,要將蔣琬給剁了,此時,諸葛亮搖晃著扇子,勸劉備說:蔣琬是社稷之器,而非百里之才,為政以安民為本,不以修飾為先,還望主公能夠明察呀!
劉備冷靜了下來,決定放過蔣琬,沒有將他處死,而是將他罷免。
話說蔣琬被罷免后,有一天做夢,夢到家門前有一頭牛,流了很多血,醒來后不知什么意思,于是問趙直,趙直說:夢見血,說明是非分明呀!牛這個動物,從牛角到鼻子,很像漢字的“公”,看來將來你必定位至三公啊,這是吉兆呀。
此時,襄子又來砸場子了:萬一一個英國人做夢夢到牛血呢?blood也是是非分明的意思嘛?
趙直曾經也為魏延解過夢,魏延是夢到了牛角,另外,還有一個人叫趙正,不過他是算卦的,楊儀找他算過卦。
不久之后,蔣琬又被啟用為什邡縣縣令。
219年,劉備自稱漢中王,喜慶之余,想起了蔣琬,將其調入中央任尚書郎。
223年,劉備去世,劉禪繼位,丞相諸葛亮開府治事,征辟蔣琬為東曹掾,又舉其位茂才,然而蔣琬卻一再推辭,推給了別人。
諸葛亮再三勉勵,寫信給他說:如果為了避嫌避親而舍棄有德之人,那么對百姓來講就是災難,還望你能不要妄自菲薄,盡力施展你的才能,以此來表明這種選舉是公正慎重的。
之后,蔣琬遷任丞相參軍。
227年,諸葛亮駐軍漢中,準備他的北伐計劃1.0,蔣琬與張裔留了下來,負責丞相府的一切事務。
230年,蔣琬接替張裔擔任丞相長史,加任撫軍將軍。諸葛亮每次修正了北伐計劃,再次出征后,蔣琬一直留在后方負責籌集糧食,組織運輸,補充兵源的工作。
諸葛亮非常器重蔣琬,經常說:蔣公忠心耿耿、雅量寬和,應當與我一起復興漢室。
234年,諸葛亮病逝,大家都感到有如天塌了一樣,此時的蔣琬,被任命為尚書令,不久之后又加行都護、假節,領益州刺史,身居高位,位于百官之上,既沒有憂傷的表情,又沒有歡喜的臉色,言談舉止如同平常一樣。
于是漸漸的,大家也都安定平復了下來。
之后,蔣琬又升任大將軍、錄尚書事,封安陽亭侯。
238年,劉禪下詔:如今賊寇未滅,曹叡兇狠狡詐,遼東三郡的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不滿曹叡,由此相互連結,與魏分離。曹叡得知后,大舉征伐,憶往昔,秦朝滅亡之前,陳勝、吳廣首先揭竿而起,如今有了遼東的變故,真是天賜良機啊。蔣琬,你應當嚴整治軍,做好準備,屯兵漢中,等東吳那邊有北進的動靜后,抓住機會伺機進擊啊。
于是,蔣琬獲得了開府治事的資格,加任大司馬,也從中可以看出,至少劉禪并不傻。
同年,司馬懿進攻遼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滅之。
在此后的六年中,蔣琬率軍屯駐漢中,魏軍不敢來犯,與此同時,派姜維率偏師西進,轉守為攻,然收效不大。
蔣琬認為,諸葛亮生前多次出兵秦川,那里道路險阻,來往不便,不如沿著漢水、沔水東下,換一種路徑滅魏。
于是,蔣琬大造舟船,準備襲擊魏國的魏興、上庸二郡,然而未付出行動,蔣琬就舊病復發,只好暫時擱置了水上揍魏1.0。
當時,朝中的人都認為,水路出兵容易,但萬一失敗了就不容易回來,不是上策。
朝廷派費祎與姜維來到漢中,企圖勸阻蔣琬,但蔣琬認為可行,便上書劉禪,說:為漢室除去逆賊,是我應盡的指責。自從我來到漢中,已經六年了,但是我資質不好,又有疾病,因此至今毫無進展,我對此很不安啊。現在曹魏擁有九州,根深蒂固,也不是一時半會就能滅掉的。如果我們和東吳合力,成犄角之力,就算不能迅速滅了魏,也能慢慢蠶食掉魏。只可惜,吳國是一個戰五渣,出門打仗都是送經驗,為此,我痛心不已,與費祎等人商議,認為涼州地勢險要,附近的羌胡依舊心存漢室。曾經我讓姜維入羌,打敗了郭淮。這說明涼州可以作為一個突破口啊,老臣建議,讓姜維先當涼州刺史,然后出軍西北,我呢,就率軍后繼,涪縣水陸通達,萬一出現了變化,應付起來也會容易很多。
就此,蔣琬進駐涪縣,但病情也日益加重。
244年,蔣琬自知自己快不行了,于是請求將益州刺史的職位讓給費祎,劉禪批準。
246年,蔣琬病逝,謚號“恭”。
如果覺得OK,記得點個“在看”哦!
END
對于蔣琬,您還有什么看法與想說的呢
歡迎在底部留言留下您的想法
讓我們一起編撰這部《真·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