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長強穴Changqiang絡穴
【定位】在尾骨端下,當尾骨端與肛門連線的中點。(圖2-121)
【取法】順著背部脊柱向下摸到骨頭消失處即為尾骨末端,作尾骨末端與肛門的連線,其中點處即為長強穴。
【功效】調理大腸,通絡止痛,安神止痙。
【主治】泄瀉、便血、便秘、痔疾、癲狂、腰脊和尾骶部疼痛。腹瀉,痢疾,便血,便秘;痔瘡,脫肛;遺尿,尿潴留;陽痿;陰囊濕疹,外陰瘙癢;癲癇,精神分裂癥;腰骶疼痛,小兒疝氣,小兒驚風。
【操作】斜刺,針尖向上與骶骨平行刺入0.5~1寸,不得刺穿直腸,以防感染;不灸。
2.腰俞(DU2)
Yiosho
【定位】在骶部,當后正中線上,適對骶管裂孔。(圖2-124)
【取法】順著替柱向下觸摸到脊柱末端有一凹陷感處,即為腰俞穴。
(功效】調經養血,消痔,強腰止痛,安神定志。
【主治】月經不調、痔疾、腰脊強痛、下肢痿痹、腰骶疼痛,下肢痿痹;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盆腔炎;痔瘡,脫肛;癲癇癥;小便短赤,尿失禁,尿路感染;陽痿,遺精。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可灸。可以按摩指壓。
3.腰陽關(DU3)Yioyangguan
【定位】在腰部,當后正中線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圖2-121)
【取法】先在兩邊側腹部找到骨盆弓形上緣的最高點,即髂崤最高點。兩邊髂嵴最高點連線與腰椎相交處,即為第4腰椎棘突,其下方凹陷處,即為腰陽關穴。
(功效】溫腎壯陽,調經養血,止痛活絡。
【主治】月經不調、遺精、陽痿、腰骶痛、下肢痿痹。腰骶疼痛,坐骨神經痛,下肢痿痹;月經不調,赤白帶下,痛經,閉經;遺精,陽痿;小便頻數;小腹冷痛,痢疾。
【操作】向上微斜刺0.6-1寸;可灸。可以按摩指壓。
4.命門(DU4)Mingmen
【定位]在腰部,當后正中線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圖2-121)
【取法】先找到第4腰椎棘突(見本經前文腰陽關穴,DU3),再向上數2個骨性突起,即第2腰椎棘突,其下方凹陷處,即為命門穴。
【功效】補腎壯陽,調經止帶。
【主治】遺精、陽痿、帶下、遺尿、尿頻、月經不調、泄瀉、腰脊強痛、手足逆冷。
腰脊強痛,坐骨神經痛,急性腰扭傷;月經不
調,赤白帶下,痛經,閉經;遺精,陽痿,精冷不育;五更瀉;痔瘡,疝氣;下肢痿痹。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可灸。可以按摩指壓。
5.懸樞(DU5)Xuonsho
【定位】在腰部,當后正中線上,第1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圖2-121)
【取法】先找到第4腰椎棘突(見本經前文腰陽關穴,DU3),再向上數3個骨性突起,即第1腰椎棘突,其下方凹陷處,即為懸樞穴。
【功效】緩急止痛,滲濕止瀉。
【主治】泄瀉、腹痛、腰脊強痛。
腰脊強痛,腰肌勞損;腹脹,腹痛,腹瀉,痢
疾;胃腸神經痛,胃下垂,消化不良;脫肛。
【操作】向上微斜刺0.5~1寸;可灸。可以按摩指壓。
6.脊中(DU6)Jizhong
【定位】在背部,當后正中線上,第1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圖2-121)
【取法!先找到第7胸椎棘突,即雙手下垂,兩肩胛骨下角連線與后正中線的交點處,再向下數4個骨性突起,即第11胸椎棘突,其下方凹陷處,即為脊中穴。
【功效】清熱利濕,提肛消痔,消食,強腰止痛。
【主治】泄瀉、黃疸、痔疾、小兒疳疾、脫肛、腰脊強痛。腹瀉,痢疾;痔瘡,脫肛,便血;小兒疳積;黃疸;癲癇;腰脊強痛,增生性脊柱炎。
【操作】向上微斜刺0.5~1寸。可以按摩指壓。
7.中樞(DU7)Zhongsho
【定位】在背部,當后正中線上,第10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圖2-121)
【取法】先找到第7胸椎棘突,即雙手下垂,兩肩胛骨下角連線與后正中線的交點處,再向下數3個骨性突起,即第10胸椎棘突,其下方凹陷處,即為中樞穴。
【功效】降逆止嘔,清熱祛黃,壯腰止痛。
【主治】黃疸、嘔吐、腹滿、腰脊強痛。
【操作】向上微斜刺0.5~1寸。
8.筋縮(DU8)Jinsuo
【定位】在背部,當后正中線上,第9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圖2-121)
【取法】先找到第7胸椎棘突,即雙手下垂,兩肩胛骨下角連線與后正中線的交點處,再向下數2個骨性突起,即第9胸椎棘突,其下方凹陷處,即為筋縮穴。
【功效】安神定志,漏養經脈,通絡止痛。
【主治】癲癇、抽搐、背強、胃痛。癲狂,癥,神經衰弱,抽搐;脊強,筋攣拘急,肋間神經痛;黃疸,膽囊炎,肝炎。
【操作】向上微斜刺0.5~1寸;可灸。可以按摩指壓。
9.至陽(DU9)Zhiyong
【定位】在背部,當后正中線上,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圖2-121)
【取法】先找到第7胸椎棘突,即雙手下垂,兩肩胛骨下角連線與后正線的交點處,其下方凹陷處,即為至陽穴。
【功效】止咳平喘,清熱祛黃,通絡止痛。
【主治】胸脅脹滿、黃疸、咳嗽、氣喘、背痛、脊強。腰背強痛,脊強;黃疸,膽囊炎;胸脅脹滿,咳嗽,氣喘,支氣管哮喘;瘧疾,膽道蛔蟲癥。
【操作】向上微斜刺0.5-1寸;可灸。可以按摩指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