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加
今日的班章,會是什么樣子呢?帶著期待和疑問,2013年春,我再次前往老班章!一進入村寨,當年那顆朝圣的心,已經無處安放了!
市場魔力,正在悄然改變著班章人的恪守。山還是那座山,路依舊是那條路!由于近4個多月的無雨,崎嶇的山路塵土飛揚,帶頭的二娃仗著路熟,飛沙走石,跑得很快,可憐的大皮卡,本以為有用武之地了,無奈山路太窄,很多彎道,只能靠小馬哥的高超駕駛技術來回捯飭才能勉強得過。從賀開到班章,13公里的路程,我們竟然走了一個多小時!左右顛、上下顛、前后晃,中午時分,終于到了普洱茶圣地——班章。我們的四臺坐騎,已全部變成了土黃色!村口赫然豎著一塊:“禁止拉鮮葉進村!”的牌子,突然,身后風馳電掣地駛過兩輛摩托車,車后馱著兩大編織袋的茶葉沖進村里。
原本全是黑瓦木頭吊腳樓式建筑的寨子,眼下有一半已換成天藍色有些刺眼的鋼化屋頂。鋼筋水泥結構的新房,正在取代木屋成為主流,雖說樣式還是吊腳樓,感覺已然完全不同。過去蓋木屋,就地取材即可。現在建一座新房,建筑材料全部從城里運進來,花的錢要比山外多一倍還不止。聽說村里有一個四川人的建筑隊,已在班章村干了10多年了,賺了不少錢。村里道路全是水泥新路,電線桿和電視接收線像蜘蛛似地布滿班章村的天空。美高梅手機登錄
正奇怪為何村里村外的道路差距這么大?滿眼都是新房和皮卡車、摩托車,茶價給寨子帶來的改變顯而易見。年輕人不一定都識漢字,但多能說云南口音的漢語,穿著打扮也和山外城里人別無二致。他們離不開手機和電視,會熟練地用2G上網聊QQ。買車之后,也會自學駕駛后再去考“文盲特設駕照班”。我們進班章村的路上,遇到一個13歲的染著滿頭黃發的少年,帶著同樣染著黃發和紅發的兩個11歲男孩騎摩托車飛駛進村的時候,我們這些上過正規駕校的人全部驚呆了……
如二娃所言,在班章山上,不是班章也是班章;在勐海,是班章也不是班章。我常想,當年在篝火邊彈唱的時候,我看到村子內心最為樸素的期望,這種期望的力量一點也不因貧窮而凋零。懂感恩、勤奮、善良、淳樸,最簡單的生活信條,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巨大精神力量,造就了獨一無二的老班章文化底蘊。而今天,那顆朝圣的心,再也尋覓不著。是一種什么樣的力量改變了班章人的恪守?
計劃經濟時期,綠茶在江湖上地位顯赫,一芽一葉,甚至單芽茶比一芽二葉、一芽三葉的茶貴一倍還多。普洱茶這種大葉茶被生拉硬扯地拿去與小葉種茶葉對比,老班章古樹茶,這種粗枝大葉當然就不值錢了!2000年,勐海茶廠收購老班章的價格僅8元錢一斤,低于布朗山和勐海其它茶區的茶價。老班章賣不起價來,到2001年也只不過11到12元錢一斤。曾經有一段時間,老班章、班盆、老曼娥、新班章等茶,都把到附近的賀開村公所賣,老班章是最便宜的,樹越大的茶越便宜。
關于老班章,還有一段軼事。據說70年代末期,班章村張姓婦女早年喪夫,帶著兩個14、5歲的兒子艱難生活。由于在村里沒有什么發言權,結果也沒有分到好地。那時,班章村里的茶樹,無論古茶樹還是臺地茶,都要按戶分配,分給她的全都是當時離村較遠的古茶樹。古茶樹采摘困難,離村又遠,她苦哈哈地帶著兩個兒子堅守了16年!也是造化弄人,直到2000年,班章茶被發現,班章村聲名鵲起,她時來運轉,成為班章村第一個富起來的村民。
發現班章茶魅力,臺灣人功勞不小。2001年,臺灣的茶商發掘了班章的普洱茶,他們自己收料送到勐海茶廠壓餅,推出了赫赫有名的“大白菜”系列,2005年又推出了“布朗孔雀系列”。雖然是拼配料,但品質和口味勝過了當年其它的茶。班章茶價格,便開始攀升。2002年,當其它地區的古樹茶還在幾十元一斤的時候,班章茶已經到了80—120元一斤。再后來,就開始有人上山收茶。從那時起,壟斷和暗戰便一直伴隨著班章。越是這樣,茶價漲得越猛,神馬不再是浮云!“今年的班章多少錢一斤”,成為百度里點擊量相當高的“知道”。然而百度里不知道,老班章并沒有那么多,遠遠沒有淘寶里那么大的量!
班章,在傣語里意思是有桂花飄香的地方,這個桂花樹飄香的地方分為兩個寨子,一是老班章,另一個是新班章,兩寨均為哈尼族寨。班章茶若要從行政區域來分,那就要算上老曼峨寨了,它有3200畝古茶樹,行政區域上老曼峨、老班章均受班章村委會管轄,因此當地人說的班章茶一般指的是老曼峨、老班章、新班章三個寨子的茶。
據老班章原村長楊三爬介紹,老班章目前有133戶,500多人口,而新班章是在60幾年前由老班章分出去的一個寨子,目前有100戶人家,距離老班章約有17公里。當年分寨時把部分老茶地分給新寨,后來新班章人為了方便采收茶,在新寨附近也種了部分新茶樹。80年代初開始,勐海茶廠在新班章村陸續種植了三、四千畝自己的原料基地。嚴格來說,班章茶只能說是老班章及新班章兩寨子的茶才算班章茶,兩個寨的古茶園約有6200畝,主要分布在老班章和新班章寨子周圍及附近的森林中。說到老班章茶,只能算老班章村寨子周圍的喬木茶地的4700畝老茶樹了。老班章村民人均不到100棵古茶樹,一年三季采收,年產干毛茶50噸左右。好年景的春茶季,最多也只有15噸左右干毛茶產量!
正是茶肥水瘦。當大師兄寶貝似地打開購得采自號稱千年樹齡的古樹單株班章,準備泡給大家品嘗時,只見茶葉條索有序排列,如即將隆重出演的美女,葉片厚大、牙苞緊結重實,絨毛長而密集,油嫩油嫩的,如出水芙蓉一般,姿態阿娜。倘若經年陳放,有一天這些茶芽就會變得金黃璀璨,一克千金,又怎能不心向往之!
注水開湯,大家驚喜地發現,這茶湯如此順滑、香濃、飽滿,卻不苦不澀,即使這么新的茶也沒有明顯的苦澀味!這杯清亮的湯水,顛覆著大多數人對老班章的全部記憶,這才是老班章本色!茶湯內質飽滿,氣韻厚足深沉,香氣濃郁純正,就是王者風范!本色班章,從新茶到老茶,湯色由清亮到黃亮到油亮到紅亮,葉底永遠是那么地鮮活柔韌,青春激蕩。邂逅老班章,誰能不動容?(完)
責任編輯:張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