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財大和螞蟻金服聯合發布《中國家庭財富指數調研報告》:
總資產5萬元以下的家庭財富縮水最嚴重。資產超過30萬的家庭,財富卻有上升的趨勢。其中,資產超過300萬元的家庭,財富上升幅度最大。一個合理的推論就是,兩極分化的加大,是一個必然趨勢,只是被疫情照耀的格外扎眼而已。
你難道會一輩子就只拿這么點工資?你肯定還會成長,還會賺更多的錢啊。努力不必然有回報,失敗是常態,成功永遠只是偶然別說窮人不努力,只是因為自己的勞動成果被剝削得所剩無幾。打工仔不管多么努力,永遠是個打工的。富人之所以會富,是建立在對廣大勞動者剝削的基礎之上,這就解釋了富人永遠是少數,而窮人永遠是大多數,因為社會財富供不起多少富人!努力程度與回報率不一定成正比,成功人士在努力的時候,我們也沒有睡大覺!成功與否具有綜合性,單憑努力是遠遠不夠的!
1.擁有積極競爭力的人,更容易做事成功
積極型的人以參與者的角度來看問題,這就是為什么積極思維的人更容易追逐機會。因為他們常常問:為什么沒有我?為什么不是我?”
劉媛媛是一個標準的90后女生,出生在一個條件閉塞的農村,家境普通,村里的人沒有人讀書和上大學,多數人的命運是初中輟學,打工,結婚,生孩子。別的方面比不上別人,那就拼自己唯一可拼的:努力。一個普通的寒門小孩,向上的路又窄又陡,翻越命運的可能性小而又小,你也許選擇放棄,而她選擇闖下去。
十一二歲離開家到外地求學,是那種普通到連話都說不好、體育課都沒有運動鞋穿的女生;
14歲勉強考上當地不錯的高中,立志考北大;
17歲考上大學,不漂亮,成績不好,整個人處于無緣北大的頹喪中;
22歲毅然辭職考研
23歲誤打誤撞參加選秀節目
26歲畢業創業,白手起家創立“媛創教育”
從“學渣”到北大高材生,從演講小白到《超級演說家冠軍》從寒門學子到自主創業成為月入百萬的CEO,劉媛媛的成功讓無數人羨慕不已。
2.成就高的那批人,90%都有同一種能力:逆商高
逆商指著的是一個人面對困難和挫折時的應變能力,《逆商》書中,寫道:'人的一生大部分是在逆境中度過的,當我們遭遇各種困難的時候,逆商決定了一個人是否能夠爬起來重新走下去,完成自己的理想和達成自己的目標。'
馬云三次創業最終以失敗而告終,甚至有些人把他當成騙子,第四次創業才有今天的阿里巴巴帝國。沒有人是一帆風順,很多人都是在逆境中前行,有人遇到挫折就會頹廢,而有人越挫越勇。所以一個人在逆商時的反彈力決定一個人人生的高度。
挑戰與機遇并存的時代,我們沒有辦法選擇自己的出生,唯一能做就是積極面對,遇到問題和挫折,爬起來走下去,突破自我!
3.打破窮人思維,提升財富思維和認知
當我看到一個人的成功的時候,更多想到就是他一定是家里有背景,否則也不會這么厲害!如果我也出生在這樣的家庭,也許比他還成功!我們關注的是事情的表象,窮人和富人之間的差距就在這一點:差在思維
作者張萌是一位杰出的80后青年女企業家,在書中她說到自己,從大一開始,每天5點起床,這一習慣已經堅持20年。上大學的時候張萌就勵志要當一名外交官,而英語是作為外交官的必備技能,她認為修煉一項技能就必須遵循10000小時定律。所以每天5點起晨讀。2008年,報名參加APEC英語演講比賽,獲得全國第一名。
大部分人都很迷茫,沒有目標。而富人早就給自己定下人生的目標,朝著目標努力。
4.一個人的財富認知,決定了他的財富上限。
當一個人的財富大于自己認知的時候,這個社會就有100種方法收割你,直到你的認知和財富相匹配為止。通過學習,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打造底層思維邏輯
稻盛和夫有一個理念:成功的方法就堅持下去,直到你成功為止。只有你的行動量多了,才能發生質變。所以,你需要的是行動,且持續的行動。
人生最本質的財富,是你自己,你自己就是一座巨大的礦藏,只要開發,就能有無窮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