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生子女的父母,如果孩子出國已經定居了,養老無非就是兩條路,一條路就是跟著子女去國外定居,另外一條路就是留在國內,老兩口互相照顧,度過晚年。下面咱們來分析一下這兩條路各自存在的利弊。
首先說,跟著孩子去國外定居,優點是可以享受到親情,老年不孤獨 ,可以經常見到孩子。而且,孩子照顧起父母來也方便。
可以改變一下生活環境,在老年身體還健康 ,又不用受到工作的制約,出國生活見識一下,也是人生的一大樂事。
出國跟著孩子一起定居,還可以發揮自己的余熱,幫助子女照顧一下第3代,在孩子們忙于工作和討生活的時候 ,發揮自己的余熱,給孩子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可是,這種養老缺點弊端也很明顯。首先就是孤獨,因為大部分獨生子女的父母都不會講外語。在國外平時能夠接觸到的也就是自己的子女。子女白天要上班,晚上才回家。所以整個白天父母可能能接觸到的人或事很少,會開車的老人活動半徑還大一些,對不會開車的老人,如同坐牢,有好多老人形容是沒有圍墻的牢房,你哪里也去不了,時間長了不免就會想念國內那些老鄰居、老朋友、老同學、老同事。
再者,吃飯不習慣,口味不同,畢竟是身在國外,能夠買到的食材,符合中餐要求的食材是有限的,時間長了,會想念家鄉的美味。
還有,和子女配偶的相處的風險,常常看到有的人在國外和兒媳婦或女婿發生各種矛盾,造成困境,生活不愉快。
其實,在養老的前半段情況還一切都還好,最困難的就要數步入老年的后半段,年齡大了,生活能力越來越差,甚至需要別人照顧,這個階段,想在子女家住大概率是不現實的,進入養老院生活是大概率。在國外住進養老院,存在的問題更多,這是有前車之鑒的,養老院里大部分人都是外國人,和他們的交流相處都會遇到不能想象到的困難,包括和護工的交流都存在語言障礙,這些可能會使晚年生活不如意。
再說說留在國內養老這條路。子女不在身邊。老兩口在國內,養老的前半段是沒有什么大問題。生活能夠自理 ,父母一般也都有養老金,有老屋居住,衣食無憂。可以經常和兒女孫輩視頻,以解相思之苦。問題也是養老的后半段,年齡大了,生活能力減退,如果居家找保姆照顧,遇到好一點的保姆還算幸運,遇到不良保姆,關起門來保姆是強勢一方,欺負、甚至虐待老人的也時有報道。如果選擇去養老院,子女不在身邊,連去養老院為自己站臺撐腰的人都沒有。
獨生子女的父母本來孩子就少,再出國定居了,無論選擇哪條路,都要做好思想準備,做好晚年自強自立、自娛自樂、獨立生活的準備,不要過多的指望孩子、依賴孩子,要學會靠自己,照顧好自己的老伴,看好自己的錢袋子,堅守住自己最后一套房子,做好精神和物質兩方面的準備,盡量使自己晚年愉快平安。
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空巢老人。有跟隨孩子出國養老的,也幾乎得不到孩子的照顧,大都在養老院度日,語言不通,連可口的飯菜都吃不上,很是孤獨,而且年紀大了遠走他國異鄉,沒有能說得上話的人,肯定會覺得很多地方都不習慣。
還有很多不愿意去給孩子添麻煩,就獨自留在國內養老的,有什么事情都是親戚朋友幫忙的,能時常給老人寄錢的,就是孝順的了。那種什么都沒有的,也大有人在。其實,養孩子,真的就是只有希望,沒有指望。尤其是特別有出息的孩子,根本指不上讓他給父母養老,就算是他有孝心,卻沒有時間能夠長相守。所以,養老問題一直以來就是個無奈又沉重的問題。
想得開的,順其自然,按照自身條件選擇一個合適的養老方式,只求心安就行。
怎么樣才能避免孩子出現啃老現象?
1、堅定自己的立場老人也要有自己的生活,在兒子結婚之前就應該堅定立場,告訴孩子們自己的打算。在力所能及幫助孩子的同時,也要為自己留后路,出錢和出力只能選擇一種。畢竟老人年齡已大,未來存在很多不穩定因素,若是為了已經成年的孩子累壞了身子又把積蓄耗光,晚年生活可能會沒有保障。
2、大膽發表意見
如果老人到了孩子的家中幫忙,但兒女們又是甩手掌柜,這時候父母不應該強忍著,而是應該和孩子們溝通,平時合理分工,不管是在帶孩子還是金錢的開銷上面都應該有所計劃。
3、適當給自己放假
父母給予孩子全部的愛,但是孩子們卻會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哪怕他們已經成家升級為人父母,這種思想依舊無法轉變。所以,老人應該主動提出給自己放假,經常與老友外出相聚旅游,讓孩子們看到自己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