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續命湯案
聶*蓮,女,43歲,090313
本來是主訴腰痛,問診時得知有高血壓病史一年,但未曾服用降壓西藥,刻診血壓150/100mmhg,
腰痛勞則甚,無汗,無口干口苦,但素來有多飲之習慣,二便可,月經素來量少,經色經期周期正常。
CT示有椎間盤突出及輕微骨質增生。
脈沉弦滑,舌淡白嫩水滑尖有紅黑瘀點苔白膩。
六綱辨證:少陰兼有水盛血虧
處方:小續命湯
麻黃30桂枝30杏仁30炙甘草30
當歸30川芎30黃芩30白人參20
制附子30防風20防己20
水煎服四劑。
二診:血壓130/85mmhg,腰痛大減。守方服用20劑,血壓一直穩定,末診測得血壓125/85mmhg。
二、酸棗仁湯合五苓散、澤瀉湯案
厲*桂,女,47歲。090323
高血壓一個月,血壓160/100mmhg,頭昏,失眠,口干而麻,不多飲,晨起煩熱,偶干嘔,無汗,尿頻,大便干稀不調,時溏時秘。
脈弦,舌淡紅鮮嫩苔薄黃膩。
六綱辨證:太陰陽明病(細辨還會有一些少陽)
處方:酸棗仁湯合五苓散澤瀉湯
酸棗仁80川芎20知母20炙甘草20
茯苓20豬苓15澤瀉50生白術20
桂枝15
水煎服四劑。
二診血壓120/85mmhg,續服16劑,血壓穩定。
三、真武湯、澤瀉湯案
姚*豐,男,40歲。090323
高血壓(低壓高)半年,刻診血壓130/115mmhg,身體素來康健,無明顯異常癥狀,詳細問診,唯有大便日兩行質稀,余無異常。
脈沉滑,舌淡紅嫩苔白厚膩水滑。
六綱辨證:太陰飲
處方:生白術20制附子30茯苓30生姜20
白芍30澤瀉50
水煎服四劑。
二診:血壓125/95mmhg,大便已正常。原方續進四劑。
三診:血壓120/85mmhg,守方續服12劑,血壓穩定。
四、當歸四逆湯合真武湯案
李*明,男,55歲,090430
高血壓病史10年,五個月前患腦溢血,經住院救治后留有肢體障礙之后遺癥。刻診血壓150/110mmhg,每天服用北京降壓0號,腦復康,腦絡通等藥物;左側肢體活動不靈便,晨起自汗身及手足易冷,足底自覺厚如腫感,欲閉目而不得眠睡,夜尿三行,尿赤(西藥染色)大便日數行,質稀,無口干口苦,,納可,無煩熱,無頭暈頭痛。
脈弦細,舌淡紅苔薄白。
六綱辨證:少陰傷營+滯+太陰飲
處方:當歸四逆湯+真武湯
桂枝30白芍30炙甘草30生姜30
大棗60當歸30細辛30大通草20
制附子30炒白術20茯苓30
水煎服四劑。
二診:因為腦出血的兇險,加之患者高血壓病史較長,對于西藥的依賴性有可能較強,我囑咐患者先不要停用西藥,但是患者服用中藥后即停服了上述西藥,刻診血壓120/80mmhg,畏寒肢冷已愈,肢體功能明顯進步,自汗大減,大便已正常,尚略尿頻,足尚有厚重感,原方續進。
五、真武湯合五苓散案:
許*禮,男,61歲。090518
患者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病史三年,血壓曾高達200/120mmhg,但是一直未服用西藥,前年自己煎服丹參,以及服用了一個民間的降壓的中藥方的藥酒維持;去年是我給開了幾十劑中藥綜合調理了一下,血壓和血糖都很平穩,也未發作心絞痛;
今年前幾個月癥狀平穩,近周余因情志波動而頭項強痛,自覺頭重不能支,在當地門診測得血壓170/100mmhg,服用尼莫地平、依那普利兩天,癥狀不減,乃來診。
刻診:藥后血壓145/85mmhg(服上述降壓藥2小時)尤以頭項強痛,頭重不能支為苦,表情痛苦,無汗,尿頻數微痛。口干不多飲,大便兩日一行,質可,尿糖++++;
脈弦,舌淡紅嫩苔水滑;
自述去年服中藥時喝了一頓就覺得舒服,要求馬上在門診煎服中藥以解苦痛。
六綱辨證:少陰太陰飲滯+陽明微熱
處方:真武湯合五苓散
生白術20制附子30茯苓30白芍30
生姜30豬苓15澤瀉30桂枝10
四劑。
第二天上癥即覺大舒。血壓125/85mmhg(未服用降壓西藥);
二診:血壓125/85mmhg,癥狀基本消失,原方續進四劑。
三診:血壓110/80mmhg,頭痛消失,勞作頸部微痛,尿痛已愈,尿急大減,此次自述近半年來口唇時時有向內緊縮感,今已除。
脈沉弦滑,舌淡紅苔白膩。
六、酸棗仁湯合麻子仁丸、澤瀉湯合真武湯吳茱萸湯案:
徐*,男,31歲。090421
一周前因頭痛體檢測血壓測得160/120mmhg,因為懼怕西藥降壓藥的依賴性而未接受西醫療法;近日頭痛持續,心情緊張,失眠,便秘數日一行,有艱澀感,尿稍頻,形腴、面紅、納可。
脈弦滑,舌淡紅苔薄白不滑。
六綱辨證:陽明滯+少陰傷營
處方:麻子仁丸+酸棗仁湯
酸棗仁40川芎20知母20炙甘草20
茯苓20麻子仁20大黃20芒硝15(沖)
白芍20杏仁20蜂蜜50克(沖)
四劑;
二診:血壓150/85mmhg,前數日首診癥狀基本消失,昨日進食肉食較多,又覺頭暈微痛,微有泛惡感,口微干,飲水尚可,尿黃,多飲水尚輕,尿頻,身重,近日一直便溏,睡眠已安。
脈沉弦,舌淡紅苔薄白。
六綱辨證:少陰太陰陽明微熱+飲滯
處方:澤瀉湯、吳茱萸湯、真武湯
澤瀉50生白術20吳茱萸30白人參20
生姜30大棗30制附子30茯苓30
白芍30
四劑。
三診:患者半月后始來診,問其故,曰上藥苦的出奇,吃了兩天怎么也不想吃了,停藥至今,加之癥狀已基本消失,在當地門診測了幾次血壓尚在正常值邊緣,故而療疾之心懶惰了。
刻診血壓145/95mmhg,囑其堅持吃完再來復診。
七、枳實薤白桂枝湯、真武湯、梔子豉湯、梔子干姜湯案
高*國,男,44歲。090520
因為頭暈陣痛測得血壓145/110mmhg半月,其胞兄去年高血壓來服用中藥得以治愈(停藥半年多次測血壓正常),乃來求治。
刻診:頭暈陣痛,胸悶憋氣,胸膺間有煩熱感,盜汗,失眠較重,腿沉,口中有甜味,喜飲,溲少,大便日兩行,質尚可。無惡風寒,無泛惡。
脈滑數,舌淡紅嫩苔白膩。
六綱辨證:太陰少陰陽明微熱+飲
處方:枳實薤白桂枝湯、真武湯、梔子豉湯、梔子干姜湯合方
枳實30薤白50桂枝10全瓜蔞30
厚樸40梔子20淡豆豉20干姜20
生白術20制附子30茯苓30白芍30
生姜30
四劑。
二診:血壓140/100mmhg,上證大效,自述服上藥兩劑后癥狀即消失,經方之一劑知,兩劑已豈虛言哉!目下尚有口中有甜味,腿沉兩癥。
原方續進四劑。
三診:血壓120/85mmhg,近日勞作,有胸悶憋氣感(較以前亦減輕),余癥基本消失。
脈沉弦滑,舌淡白苔白膩滑略罩黃緊膩。
處方:上方+枳橘姜湯
枳實30薤白50桂枝10全瓜蔞30
厚樸40梔子20淡豆豉20干姜20
生白術20制附子30茯苓30白芍30
生姜30陳皮60
四劑。
四診:血壓110/80mmhg,癥狀基本消失,昨日麥收勞作,尚覺胸悶感,余無異常。
脈沉弦滑,舌淡紅嫩苔黃白膩欠潤。
原方續進。
停藥兩個月后測得此例患者的血壓完全正常。
八、枳實薤白桂枝湯、附子湯、真武湯及小半夏加茯苓湯、澤瀉湯、當歸芍藥散案
厲*仙,女,59歲。090524
近一個月眩暈仆倒兩次,伴有短暫意識障礙。血壓150/95mmhg,胸咽憋悶,肩指掣痛,小腹冷痛,得熱則舒,初夏亦喜著厚衣,腰痛,自汗盜汗,納呆,無泛惡,口干唇燥,不多飲,飲多則尿頻,大便日一兩行,質尚可。
脈弦,舌淡紫暗嫩苔黃白緊膩滑。
六綱辨證:少陰中風+太陰飲+陽明微熱
處方:枳實薤白桂枝湯、附子湯、真武湯
枳實30薤白50桂枝10全瓜蔞30
厚樸30生白術20制附子30茯苓30
白芍30生姜30白人參20
四劑;
二診:血壓140/90mmhg,納已馨,尿頻已愈,余癥雖減而未盡,今晨乘車泛惡,時胸咽憋悶,時右脅痛,時時腹痛,勞則身顫。
脈弦微滑,舌暗紅滯嫩苔白膩。
處方:小半夏加茯苓湯、澤瀉湯、當歸芍藥散
生旱半夏40茯苓30生姜30澤瀉50
生白術20制附子30白芍30當歸20
川芎20
三診:血壓110/75mmhg,上證解基本消失,頭尚微暈,略有心慌感。
脈弦微滑,舌暗紅滯嫩苔白膩。
原方續進。
四診:血壓130/80mmhg,上癥皆大減,原方續進四劑。
五診:血壓120/85mmhg,癥狀基本消失,自述此藥尚有意外之效:患者雖年老但是一直陰道有分泌物,腥穢異常,需要每天更換內褲,而初診時羞于啟齒,現在已經清爽干凈,患者欣喜非常能解此患,極贊藥之佳效。
原方續進,鞏固療效。
聶*蓮,女,43歲,090313
本來是主訴腰痛,問診時得知有高血壓病史一年,但未曾服用降壓西藥,刻診血壓150/100mmhg,
腰痛勞則甚,無汗,無口干口苦,但素來有多飲之習慣,二便可,月經素來量少,經色經期周期正常。
CT示有椎間盤突出及輕微骨質增生。
脈沉弦滑,舌淡白嫩水滑尖有紅黑瘀點苔白膩。
六綱辨證:少陰兼有水盛血虧
上面這個癥候群還是有不少辨證資料的,
雖然少,可以用排除法辨證,
有表證的腰痛,但是不是太陽的表實熱,
那么就是少陰,可以參看脈沉主陰;
無口干口苦,但是多飲,
經水量少,太陰的血虧,
人體一種飲水自救的生理反應,
弦滑的脈象也支持此結論,
舌象也是水飲虛寒瘀滯夾雜的徵象。
選擇方證除了條文證還要看病機的,
小續命湯是個滯證飲證和營血分的方子,
正合此案病機。
條文證是表面,
病機是實質。
這也是廣用活用經方的心法。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