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新課改背景下的學科組建設
——觀瀾二中英語學科組建設回顧與展望
新的教育給觀瀾二中人啟示出新的辦學理念—— “和諧加揚長”。目前我校正處前所未有的“轉型”時期:由農村向城市轉型;由一般向品牌轉型;由德育管理向教科研轉型,由省一級學校向省優質學校提升。特殊的時期賦予了每個學科組特殊的使命。
一、團結協作,創建奉獻型學科組
觀瀾二中建校十六年來,歷經了洗人耳目的巨大變化。隨著學校辦學規模的擴大,外語組教師陣容也不斷壯大。現有任課教師共18人(其中正編11人;借聘7人;85%的教師具有本科學歷(其中一人為在職研究生);平均年齡33歲。教師隊伍結構合理,業務精良。全組教師在學校行政的領導下,在科組長的引領下,不畏困難,咬定青山,積極進取,團結向上,發揚了無私無怨的奉獻精神,英語教學教研工作一年上一個新臺階。
二、加強學習,創建學習型學科組
本著以提高教師自身素質這一宗旨,充分利用科組陣地,理論聯系實際地開展各類科組活動,組織教師加強教育理論學習和專業知識進修,學習新教材課程標準,研究當前外語教學中的新動向,新理念。先后在組內舉行了多次專題講座和經驗交流:“漫談教師的人格魅力”(廖建軍);“新課程標準下課堂教學評價的新視野”(廖建軍);“教壇織錦繡,學海競風流---記中山之行”(廖建軍);“校園文化放異彩,師生攜手展未來”---觀瀾二中首屆英語節掠影(余愛育);“基礎教育英語學科前沿動態綜述”(劉定容);“難忘的精神之旅”(黃鴻茹);“校本課程與學生興趣”(王亦斐);“初三英語口語教學經驗漫談”(林敏);“如何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林敏);“初中英語學習習慣的養成”(黃霞);“英語特色班的管理模式”(李曉恒);“中學生喜歡什么樣的老師?(張瑜);“如何保持壓力下的心理健康”(劉苑枚);“真正的教育是什么?”(劉海英);“一本書的讀后感”(全組人員)。為了進一步了解當前外語教學的改革動向,我們聯系本學科的具體實際,本著“走出去,請進來的務實態度,組織教師先后赴羅湖、福田、中山等地學習交流,開闊了視野,學到了不少東西。
三、狠抓常規,創建規范型學科組
狠抓教學常規的落實,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為了切實有效地抓好常規教學,我們全組英語教師認真學習了《新課標》,重溫了學校的辦學指導思想,以教育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本著“和諧加揚長”的辦學理念,以人為本,全面發展,張揚個性,討論并制定了“觀瀾二中英語教學常規”,具體明確了英語教學的備課要求:“與時俱進,不落窠臼;立足合格,著眼中考,選拔優秀;吃透教材的內涵和外延;精心研究學生的學情;堅持寫課后記和教學典型案例,及時反思整改。”并對英語課堂授課的基本功、程序、方法、語言技巧、提問藝術、人格魅力以及作業的布置講評,優差生的輔導工作等作了詳細的規定。做到了科組有總結計劃,備課組有年級計劃,每個教師有個人計劃。為落實好“教育教學自主創新;聚焦課堂,以優化課堂教學為重點”這一教學總方針,本組在完善備課組的建設中下苦功,工作中形成了科組長抓備課組長,備課組長抓組員的責任管理制度。發揮群體優勢 , 團結協作 , 形成合力。各備課組做到分工合作,資源共享,統一教學進度與內容,更新教學觀念,分析教材,研究學情。做到每個備課小組有計劃,有活動記錄,每次活動有主題,有中心發言人。竭力使每個備課小組成為同伴互助、共同成長的一個平臺。
四、不忘教研,創建研究型學科組
英語組作為實驗子課題組參加了全國教育科研“十.五”規劃課題----“一門外語基礎過關”的研究工作。全體英語教師圍繞這一課題積極投入實驗工作。認真總結了近年來這項實驗的經驗和體會,深入學習了有關“張思忠教學法”的理論文章,并力求理論聯系實際。修訂和完善了校本教材《英語集中識詞》;初步建立了“英語專題學習網站”;在各個年級開設了校本課題以及研究性學習課題:“張思中教學法----集中識詞的研究”(黃鴻茹),“中國龍文化研究”(黃鴻茹),“新教材改革中課堂教學的動與靜的結合”(張蔚烈),“常用音譯詞”(張蔚烈),“飲食英語”(張春紅),“趣味英語詞匯收集”(林敏),“西方國家的重大節日”(劉海英),“英語俚語”(李曉恒),“手機短信對中學生的影響”(劉苑玫)等等。為了激發廣大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豐富他們的課余生活,本組開設了“中西民俗文化對比”、“英語口語速成訓練”、“趣味英語”等活動課程。近年來,教學教研成果累累,不少教師在不同的領域贏得了不同的殊榮:張春紅撰寫的《培養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
身為寶安區初中英語中心教研組成員,本人能不折不扣地完成學校及區教研室下達的各項任務。獨立撰寫了校本教材《集中識詞》“序言”;及《中考英語看圖作文寫作技巧》,承擔了“省一級學校”評估期間 及“優質化學校”評估“觀瀾二中簡介”的全部翻譯工作,分別被《英語學習報》和《雙語報》特邀為“名師在線”撰稿人;在全區《牛津英語》新教材教師培訓期間作中心發言;分別獨立完成了初二現行同步教材兩個單元達標測試以及2006年下期初一《牛津英語(深圳版)》同步輔助教材一個單元的編寫及修訂工作;布置并督促各年級備課組完成了區教研室下達的課件制作、同步練習、模擬測試等各項任務;并多次被特邀點評區級公開課,得到了區教研員的多次公開表揚。
五、新老互補,創建持續型學科組
為了英語學科組的可持續性發展,我們首先把好了新教師的招聘關,在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下,嚴格考試,嚴肅審核,擇優錄取。在2005年度寶安區招調老師的考核和考試中,本組借聘教師林敏、譚娟兩位同志脫穎而出,一舉成功,為學校和集體贏得了榮譽。同時,在教師隊伍的建設上,努力實踐學校的“青藍工程”,重點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開展傳、幫、帶活動。通過老教師與青年教師“結對子”、“指路子”的方法,老教師從人格的魅力,教材的處理,重、難點的分析,課堂的實際操作到學生的考查、成績分析,班主任工作等,都對新教師悉心指導,使新教師盡快熟悉崗位工作,并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日漸成長。師徒結對后,做到師徒共同備課,互相聽課,以老帶新,以新促老,教學相長。在學校領導的備至關懷和大力支持下,外語組倍加重視青年教師的培養工作,為他們的成長創造條件、提供良機。學校不惜代價先后為四位中青英語教師提供了赴英、赴澳深造的機會。在區教研室英語教研員的指導下,通過全組教師的共同努力,劉定容、黃鴻茹、
六、外樹形象,創建品牌型學科組
科組建設重在特色建設。為了豐富校園文化,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寓學于樂,寓教于樂,鼓勵學生大膽開口,增強學生聽說能力,使學生告別“聾啞”英語,在學校領導的重視與關懷下,通過全組教師的共同努力,本組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成立了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培訓班;開辦了周三下午“英語角”;創建了學校“英語廣播站”;先后舉行了“旅英見聞”(王亦飛)、“中考閱讀理解及完形填空的解答技巧”(廖建軍)、“英語單詞速記法”(劉定容)等大型專題講座;各年級先后舉行了多次英語知識和能力競賽,并成功而又圓滿地舉行了“觀瀾二中首屆英語節”:在全校范圍內開展了“英語板報”、“知識講座”、“卡拉OK”、“謎語游戲”、“瘋狂英語”、“繞口令”、“對話表演”、“手抄報”、“話劇”、“講故事”、“電影欣賞”、“英語運動會”、“英語購物”、“英文作品展覽”等豐富多彩的節日活動。在為期長達一個月的“英語節”中,師生受益匪淺,既檢驗了老師,又磨練了學生,涌現了一大批特色加專長的優秀學生。本屆英語節的舉辦,開創了觀瀾教育歷史上的先河,展示了觀瀾二中校園文化的風采,贏得了全校師生、上級教育部門、兄弟學校、外教以及新聞媒體的高度評價和交口稱贊
總之,近年來,外語組教師注意自身素質的提高,始終以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通過全組教師盡心竭力,團結奮斗,英語教學工作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績。但是,我們也深深知道,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在各級領導的關心、區教研室員的扶植以及學校其他學科老師的大力支持與配合下取得的。同時,我們的工作還有很多需要彌補和改進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還須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為觀瀾二中英語教學教研工作的騰飛再創輝煌!